2006年,中小企业有望成为中国企业年金市场的热点。
在磨砺了整整2年之后,有资格运作企业年金的机构们,终于意识到,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才可能是自己掘金年金市场的真正突破口,而谁能率先取得集合年金计划,或许才意味着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年金业务。
“很快就应该有突破了。”太平养老保险公司副总经理陈正阳称,公司目前正在做集合年金计划的各项准备,希望在获得有关部门批准后可以立即正式运作。
而劳动保障部基金监督司司长陈良在去年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也透露,正在研究允许中小企业参加集合性年金计划问题。
集合企业年金计划是由法人机构受托人发起设立,事先指定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承担相应职责,并共同制定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制度和流程,同时为多个企业委托人提供一揽子管理和服务的企业年金计划。集合计划主要功能,就是把众多中小企业的资金汇集到一起进行管理,由运作机构向企业提供标准化的服务。相对大企业而言,集合年金计划标准化的服务更适合资金量不大的中小企业。
年金市场的卖点和热盼一度聚焦在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160多家中央直属企业。
不过,两年来大型企业的谨慎之态终于让已经获得各类年金资格的机构们清醒。同时,在两年的市场奔波中,众多中小企业包括许多外资企业对企业年金的兴趣也被唤起。据陈正阳介绍,虽然在保监会统计数据上两家养老保险公司业务显示空白,但实际上已有不少签约企业年金业务。例如太平养老已在辽宁、广东、江苏、黑龙江、青岛、浙江等地获得标准企业年金业务的第一单,签约企业约30家,企业年金基金规模约几千万元。
2006年2月7日,劳动保障部同意中国光大银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中央企业报送的企业年金方案。而就在 2005年12月27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也开始启动年金方案和基金管理合同备案工作。上述两个方面均被视为中央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工作和企业年金市场化运营进入真正实质操作阶段。
然而,和现有的160多家中央直属企业相比,三家金融企业的获批对已取得37个年金运作资格的29家金融机构来说,似乎依然杯水车薪。
“原计划500亿年金市场,而实际上两年过去,并没有太多,最多就300亿。”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即便是已有的一些企业年金,多数还是以各种非签约形态存在于各种形式中。
至少现在看来,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企业年金运作方面还是持一个相对谨慎的态度。显然,让热捧企业年金的机构们所不愿看到的是,原来希望看到的从大企业业务突破的状况并没有完全出现。
令业界喜中有忧的是,面对需求很热的市场,整个企业年金和金融界相对滞后的操作很可能会打击客户需求,而导致未来市场的发展。
而实际上,一些已经取得年金资格的机构有的已经在压缩原先的规模。某基金人士称,由于年金业务迟迟没有开展起来,公司没有看到市场长期发展和计划的盈利预期。已经让这些机构的股东对年金市场看法有了转变,并开始减少相应的投入。“以前担忧市场问题 ,现在变成了金融界反而在退缩。”
从大企业转向小企业,其实也是业界希望保住市场需求热度的一个举动。“从全国看,也是中小企业占多数,不能剥夺中小企业做企业年金的权利。”陈正阳表示,从香港和国际市场来看,年金市场也多数以集合计划为主。
不过,由于集合和单一计划相比,在监管、发起、信息披露和变更、注销、开户以及运行管理方面尚有差异,因此,集合年金计划是否能撑起未来年金市场发展,还需看政策层面的落实。虽然从发展来看,法规的规范势在必行。但业内还是希望相关部门,“在初期应该可以鼓励一些专业公司做创新试点,先把这个市场做起来。”
2006年04月02日 经济观察报本报记者 唐君燕 上海报道
“保险公司顿悟年金真谛 重心转向中小型企业”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8658.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