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融业支持科创产业发展的力度持续加大,粤港澳大湾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数量明显增长。
与其他地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投领域有哪些优势和特点?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利用金融优势助力科创产业发展?康波周期的萧条阶段,金融资本如何支持科技创新?
近日在第二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坛举办期间,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逐一拆解。
王忠民表示,扎根中国庞大市场,并与全球市场有机链接是粤港澳大湾区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重要特征。数字化时代使许多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学原理失效,科技创新需要全资本账户赋能,应对快速迭代升级的时代特点。
王忠民。资料图
国际资本让湾区资本模态更健全
南方财经: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瞪羚企业与独角兽企业数量明显增长,这离不开各类型资本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投领域有哪些优势特点?
王忠民:在粤港澳大湾区讨论这个问题极具典型代表意义。我们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要么是中国消费品、资本品的创新企业,要么是定位于为全球市场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企业。扎根中国庞大市场,并与全球市场有机链接是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的重要特征。
香港与澳门是国际循环的重要窗口,能够将国际新需求快速引导至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甚至直接传递到产业链中的初创企业。大湾区还是中国市场腹地中与全球市场有边际、有机结对沟通最有效的场所,这是大湾区的第二个特点。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的权益投资服务生态处于全国的前列。不仅如此,粤港澳大湾区是能够和全球范围内发展时间更长、产业链更深的国际性湾区进行竞争的区域。
最后,粤港澳大湾区资本模态链路与其全球化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是与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创新发展逻辑相辅相成的。粤港澳大湾区“三币种”的特征使许多初创企业能够与其他币种的天使投资人建立关系,在VC/PE阶段就获得世界范围内的资本关注。最关键的是,大湾区在资本模态链路的顶端拥有港交所。因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内地企业的上市数量与估值规模支撑的。同时,大湾区产业链早已开启转型,要么是终端产品的集成者,要么是某一环节的领军者,抑或是产业链当中的投资者。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体系相对成熟,科技创新与产业聚集基础好。未来,大湾区应如何进一步发挥自身禀赋,充分发挥资本力量优势,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王忠民: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领域分析。首先,要充分借鉴与利用国际资本力量。从全球看,我国风险投资起步较晚,欧美发达国家天使投资、VC/PE发展更早,经验更丰富,国际资本的参与可让大湾区资本模态更健全,获取成熟经验。
同时,澳门也应该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伦敦、香港能够成为三大国际金融中心是因为它们在金融领域提供的服务恰好与产业创新发展有机匹配。过去一段时间里,有人担忧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我恰恰认为是对香港过去成就的一种认同和对香港未来发展的寄望。科创过程中,一定要用好用足资本市场的功能,资本应在产业链延伸、迭代过程中起到赋能、补充资本、激发产业活力的功效。
南方财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有何机遇?你有何建议?
王忠民:如果将新质生产力具化,那可以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产业、新金融等等。简单来说,“成本更低,质量更好,新产品新服务供给更多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所提出的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出更高的要求,意味着形成新的效率体系,对区域内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资本结构等一系列要素形成带动效应,使全要素生产率与新质生产力逻辑相衔接。
我们可以观察到,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数字化产业既是高度领先的产业,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潜力赛道,比如在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两个时下典型的快速迭代终端消费品类中,粤港澳大湾区走在全国前列,反映了实体企业与金融资本在区域内的高度活跃。区域内的产业链一旦高度成熟,并且进入迭代周期,就有条件成为新质生产力最好的成长地,并迎来最早的新质生产力实践者与获益者。
数字化改变了产业投资逻辑
南方财经:一些观点认为,我们现在正处于康波周期的萧条阶段。这一判断如果符合现实的话,当前金融资本在支持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需要关注?
王忠民:如果我们把经济学周期分为四个阶段,那么第一是市场时间周期,考虑产品能否变现的问题,属于最短周期;第二个周期考虑流动资产能否变现回收的问题,称之为短期。而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将技术嵌套于固定资产当中作为效率主要的来源,我们称为长期。那么康波周期则是恰好把一种生产要素全部突出,实现技术迭代。但如果技术迭代速度提升,那么固定资产可能变成沉没成本。
康波周期的核心要素是技术进步的速度与迭代的逻辑,如果我们将这一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学理论放到数字化时代,技术迭代的概念就会发生变化。我们发现,当下技术迭代将固定资产化为泡沫,大量固定资产还在折旧的初始阶段,技术就已经发生迭代,流动资产需要在产品变现过程中一次性回收。对此,我们可以从当下的一些现象中找到规律,比如智能手机的更新迭代,智能手机的使用周期已经从其物理寿命决定转变为由其经济寿命周期所决定。
数字化时代使康波周期更接近现金流周期,需要全资本账户赋能技术创新以提升研发效率,应用于快速迭代的产品当中。最终,全资本账户的投入得到全部回收获利,这否定了我们过去的物理用途以及功能意义上的资产模态,过去许多周期理念因为技术的快步迭代而被颠覆。注册制的实行就是考虑当下时代发展逻辑的典型案例,令资本在更早期就形成流动性,克服产品生命周期与资本周期的有机匹配。
南方财经:数字化发展时代下,数据资产入表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你如何看待?又有何建议?
王忠民:这是数字化时代数字资产如何在资产负债表有效体现的问题,是基于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的视角,探究能否及时确权资产、资产定价从而实现数字资产交易的概念。
以盈利的数字化产业为例,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几类资产负债表端的模态。从初创到瞪羚、独角兽,再从IPO成为上市企业,随着各层次资本注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也在成长,数字化内容的“含权”绝对额在迅速成长,这与过往专利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入表的逻辑不同,是资本之间的博弈。
代码共享平台GitHub则是另一种表现模态,作为面向开源及私有软件项目的托管平台,通过大量用户分享开源代码、项目在平台自由运用,使得企业市值水涨船高。微软斥资75亿美元收购GitHub,也体现了另一种模态。
我们可以发现,不管哪种形式使资产负债表扩表,都与过去的财务会计规则没有关联。但生态系统一旦形成,我们就能自然而然地找到基于数字资产确权的会计规则、估值规则等一系列市场交易规则并制定一系列相关会计管理办法、估值评估标准,特别是建立标准化的数字资产交易所。
“专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大湾区优势与企业创新逻辑不谋而合”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342633.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昨天,在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年会(2013)上,由中国社科院组织完成的《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2)No.5》(以下简称《报告》)发布。调查显示,近四成人认为...[查看全文]
她是刘丽,她为农民工代言。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最美洗脚妹”刘丽在安徽代表团上的发言,得到掌声一片。做几十万人挑一的代言人,刘丽这样理解自己的角色——反映真实...[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