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流程——受理当事人将案由起诉到人民法院之后,法院的审查准备工作就开始了,我们把这一阶段统称为受理阶段,也可以称为审理前的准备阶段。本文主要介绍在这一阶段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以及相关法律知识。
并不是所有的民事诉讼都会得到法院的受理,民事起诉必须符合四个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人民法院对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起诉,必须受理;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一、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二、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纠纷自愿达成书面促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促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三、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
四、对不属本院管辖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五、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诉处理,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在不得起诉的期限内起诉的,不予受理。
七、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受理。
民事诉讼到受理之后,具体要了解哪些法律常识呢?一下是快乐老人网法律编辑为您整理的资料。
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包括哪些?
在民事诉讼的不同程序中,当事人有着不同的称谓。在第一审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中,称为原告和被告。在第二程序中,称为上诉人和被上诉人。[详细]
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当事人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并可以复制本案有关材料和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遵守诉讼秩序,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详细]
什么是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
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在已经开始的诉讼中,对原告、被告之间的争议标的,具有全部或者部分独立请求权,或者是虽然不具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自己申请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到原告与被告的诉讼中来的人。[详细]
民事案件如何委托诉讼代理人
法定诉讼代理人的含义和适用范围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发生的诉讼代理,称为法定诉讼代理。依照法律规定取得并行使诉讼代理权的人,称为法定诉讼代理人。法定诉讼代理是为无诉讼行为能力的人在法律上设立的一种代理制度。[详细]
哪些人可以担任民事诉讼中的委托诉讼代理人
律师、当事人的近亲属、有关的社会团体或者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都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详细]
“民事诉讼流程——受理”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zhishi/yiliao/47227.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