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如何做好工伤预防工作
临泽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顾永斌
工伤预防是采用管理和技术等手段事先防范职业伤亡事故以及职业病的发生,减少事故及职业病的隐患,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安全健康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及生命健康。在几年的工伤认定工作生涯中,见证了许多鲜血淋淋形式各异的劳动者工作时伤亡的场景。消防车的呼啸声、救护车的蜂鸣声、受伤者的哀叫声、家属的咆哮声、企业领导的指责声,声声立耳很是悲泣。在工伤事故发生后我们是否反思过:如何才能有效避免和减少工伤事故伤亡和职业病的发生,有效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减少经济损失,促进企业的有序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人立足岗位,结合实践经验就现阶段如何做好预防工伤工作进行如下交流学习:
一、工伤预防的重要意义。工伤预防是建立健全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和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重要体现。随着国家近些年对农民工的人文关爱,不断健全工伤保险机制,完善工伤保险体系,推进了工伤保险扩面缴费、工伤认定、工伤补偿、工伤预防康复等各项事业的纵深发展。通过国家政策的大力倾向和广泛的宣传,劳动者越来越认识加强自身安全意识,做好工伤预防是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保护自己身心健康、减少用人单位支出成本、节约工伤保险基金、确保基金救济,促进工伤保险工作良性发展的重要措施,对社会稳定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二、发生工伤的成因。造成工伤的因素有很多,工伤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原因引起的,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总体来说,工伤的发生离不开人、物和环境三方面的因素。
1.导致工伤发生的相关因素
●物理性有害因素:包括噪声、震动、光线过强或过暗、过热或过冷、气压变化、辐射等。
●化学性有害因素:包括气味或烟雾刺激、强酸或强碱腐蚀、有毒化学品、粉尘、重金属等。
●生物性有害因素:包括人或动物身体、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所携带的细菌、病毒及其它病原微生物等。
●设备因素:设备缺陷、操作失控、无防护装置等。
●环境因素:环境布局不合理、光线不足、噪音、不良气象条件等。
●人体工效因素:包括工作台位置过高或过低、工作姿势不当、不当姿势下做重复动作、工具设计不合理、照明不当等。
●心理因素:如工作压力过大、过于紧张、情绪激动等。
●人为因素:组织管理不善、操作失误、身体缺陷、业务不熟练、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工作时间过长、不使用防护措施等。
2.工伤发生的综合因素分类
●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不按操作规程操作、疲劳操作、劳动时间过长、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过于紧张、业务技术素质低、操作不熟练以及监督检查不够等。人的因素包括的统计变量有人口统计学指标、工作身份、工作经验、健康状况、心理因素、知识态度、不安全行为、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等。通常研究较多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工种、职业、文化程度、睡眠、疲劳、残疾、体重、饮酒等。
●物的不安全状态:如设计不当致机械不符合安全要求、机械故障、防护及安全装置失灵等。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分为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物理环境主要有场地狭窄、地面不平、场地设备布局不合理、噪声干扰、照明不良、通风不畅、温湿度不当等。社会环境,包括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环境,如轮班和作息时间、任务频度和数量、工作负荷、调换工种、机械化水平等,同时还包括其他因素,如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社会关系、社会对某职业的认可等。
三、工伤预防的主要措施。加强宣传引导工作,强力推进行业工伤保险扩面的覆盖率,积极发挥保险费率机制作用,做到应保尽保。积极发挥用人单位自我修正功能,健全机制抓好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工伤事故发生。根据多年的摸索“政企”双管齐下效果更佳,主要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1.建立工伤预防宣传、教育、培训的机制。分析近年来工伤事故率和职业病发病率长期居高不下的情况,除生产技术、工艺落后,安全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外,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劳动防护意识和职业危害意识不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据统计,有80%以上的工伤事故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多数是可以避免的。要改善这种状况,除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察工作外,有必要建立工伤保险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平台,通过劳动监察、农民工维权日、法制宣传周、安全生产月等活动,通过悬挂宣传横幅、粘贴海报、展板、舆论媒体、印制发放《工伤保险宣传手册》和劳动法规宣传彩页、设立咨询台现场解疑释惑等形式,经常性的面向全社会开展劳动法规、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伤保险知识;通过对国有、私有、三资企业、大型餐饮、住宿等个体工商业、基础加工企业、外来加工企业等用人密集型单位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免费的教育培训,提高企业自我修正、遵法守法意识和劳动保护意识,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理念,营造“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的良好工作环境。
2.持续推进工伤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工伤保险覆盖面的扩大是推进工伤预防工作的基础,加大推进高风险行业、服务业工伤保险扩面工作,加强工伤保险工作基础,促进工伤保险向工伤预防工作的延伸,进而达到改善用人单位安全生产环境,保障职工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近年来,政府对进城入工农民广开门路,每年发布工伤保险扩面征缴和建筑行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以及按工程、按项目参保的通知、办法,促使用工单位为劳动者、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人有份,降低用工风险,保障受伤职工合法权益。近几年,我县主要以人社、工会、住建、水利、交通、安监多部门联动执法,检查监督督促建筑企业、水利交通、公共设施项目工程、大型餐饮个体等用工单位工伤保险参保全员化,特别是农民工参保人数逐年递增,系数明显放大。
3.健全完善工伤保险费率适时调整机制。工伤保险的差别费率与浮动费率是根据企业的职业风险程度和工伤事故与职业病一定时期的发生率,确定和调整企业缴纳工伤保险的费率。通过费率的确定和调整,促进企业改善劳动条件,减少或降低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保护职工生命安全、身心健康。这就需要研究和制定工伤保险费率模式,其中包括科学确定风险费率的档次和浮动的级次;科学确定工伤保险费的平衡期和统筹地区内用人单位分摊费用的系数;建立工伤保险费收缴的计算数学模型。通过实施工伤保险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达到提高生产经营者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保护意识,达到职业安全与健康工作的目的,减少工伤事故发生率,降低用工单位运营成本。2015年7月21日人社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调整工伤保险政策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71号从2015年10月1日起调整现行全国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调整后的工伤保险缴费比例档次共实施八个类别,缴费基准费率分别控制在该行业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2%、0.4%、0.7%、0.9%、1.1%、1.3%、1.6%、1.9%左右。一类行业分为三个档次,即在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可向上浮动至120%、150%,二类至八类行业分为五个档次,即在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可分别向上浮动至120%、150%或向下浮动至80%、50%。
4.企业要加强职工职业培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根据近年工伤认定资料数据统计分析,绝大多数工伤事故都是因为职工违反操作规程或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特别是新进入企业工作的职工工伤发生率占比较高,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对所要从事的生产过程和设备操作陌生、不熟练。企业要结合生产实际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岗前、岗中、岗后安全生产专项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积极派员参加由各部门组织的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及交流学习,坚持有毒、有害、高危行业持证上岗制度。制定和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因人因岗合理统筹安排工作,建立标准化的作业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做好安全生产日常检查工作,用科学的管理制度防范和杜绝工伤事故发生。
5.建立用工健康档案,配备专业的劳动防护用品。企业要掌握用工人员身心健康情况,做好早发现、早预防、因人因身体健康情况适时调整工作岗位。企业在招聘用工时,应做好岗前体检工作,预防将心脑血管等方面重疾患者引入企业,加重患者患疾程度和身心健康,提前防范突发疾病伤亡事故和引发职业病的风险及社会负担。体检应因人因岗位环境制定周期性体检制度,坚持岗前、岗中、岗后体检。2013年我县某企业曾发生一例矽肺Ⅱ期职业病,该职业病患者为男性,当时已55岁,工作前患有肺结核,在企业从事炉前工工作五年后发现身体不适,检出尘肺病,后认定为工伤。企业因疏忽岗前、岗后体检,没有有效的做好工伤预防工作不仅支付了巨额赔付,并将该患者进行长期供养。从工伤认定死亡数据看,因工作时间、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案件比例约占比15%,但在工伤保险基金支付额占比约在65%以上。因此,做好健康检查工作,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减少突发疾病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应根据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建立劳保用品及特殊岗位防护用品配备、定期更换、回收处理等制度,保证各类用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行业配备标准。在高危、有毒、有害区域制作、悬挂警示标语或提示性信息告示牌,并做好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定期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纠正。真正从源头上做好工伤预防工作。
此稿仅供学习交流!
“现阶段如何做好工伤预防工作”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zhishi/gongshang/138734.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