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联保险和投行高盛的介入,使得中国人寿收购大众财险的前景扑朔迷离。在这场收购战中,他们各自打着如意算盘,为成为最终赢家而努力。
由于外资竞争对手的出现,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寿,2628.HK)3月完成收购大众财险的计划充满变数。
自去年10月传出国寿将收购大众财险后,一切都风平浪静。但收购临近收官时,世界最大的综合性保险集团之一——安联保险集团和国际著名投行高盛的突然介入,打乱了平静。
这三家公司哪家对大众财险更有吸引力?
大众财险开出了条件,收购条件不以竞价高低作标准,而是确定为“谁能助大众上市,谁将从这场收购战中胜出”。
其实,竞争对手的出现对于志在年内完成保险金融控股集团计划的国寿来说,并非坏事,这让国寿在筹备财险公司时有了第二手准备,即利用自身现有的资源优势自发成立财险公司。
国寿:准备另起炉灶
去年10月始,国寿收购大众财险的传闻就甚嚣尘上。当时,国寿的尽职调查小组已经进驻大众财险总部。
临近收官时,半路却杀出安联、高盛,完全打破了国寿原定今年3月完成收购大众的计划,业内纷纷猜测国寿进军财险行业的脚步会因此减缓。
国寿财险公司筹备组负责人否认了脚步可能放缓一说。
他向《财经时报》透露,一旦收购大众未果,国寿将自行成立财险公司。国寿一直备有收购和自建两套方案,目前正在双管齐下,同时展开。
在这位负责人看来,当初把收购大众作为首选,主要是相中了其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网络优势。其实,自行成立财险公司并不会如外界所言,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主要原因有二。首先,国寿现在拥有一大批原人保实行产寿分业过程中,强迫划转到国寿的财险专业人才,他们在展业、承保、查勘、理赔等方面均有丰富经验,这批人马未来将成为国寿财险业务的中坚力量。
其次,国寿是全国惟一一家营销网络遍布县级行政区域的保险公司(西藏除外),庞大的营业网点、代理人、营销网络和团队如果从事财险业务拓展,将是其他保险公司无法比拟的。
《财经时报》同时了解到,面对安联和大众的高收购价,国寿并无提价的打算。“我们的收购价中已经包含了相当的溢价,再提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目前国寿收购大众股份的收购价定为每股1.31元。安联提出的收购价是每股1.61元。
大众:首选上市
由于安联、高盛的介入,经营困难的大众财险变成了一个香饽饽。
根据保监会的统计数据表明,截止到2005年底,大众的保费收入为10.7亿元,除当年新成立的财险公司和专业性财险公司外,其收入位列所有财险公司最后。
根据大众的损益表显示,从2002年下半年起至2005年底,由于扩张过快、投资失误、经营不善等原因造成的累计亏损超过2.2亿元。
虽然安联和高盛开具的价格相当诱人,但大众董事会会议已经商定,此次股权转让将不会以竞价高低作为衡量标准,谁能助大众完成海外上市夙愿,谁就能获得大众股权。
外资:同床异梦
目前安联和高盛各自为战,为国寿在收购战中获得成功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去年10月,安联曾联手高盛共同收购了中国工商银行的部分股权,但这次,二者是单兵作战。
《财经时报》从安联集团获悉,安联收购大众与高盛无任何关系。安联的收购目的是完善其在中国的布局。
高盛的目的则是赚取利润。1993年,高盛获准参股平安保险公司后,一直分享着平安保险高成长所带来的利润。
2006年02月27日 财经时报 崔帆
【作者:崔帆】 【出处:财经时报】
“中国人寿收购大众财险犹握胜算”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8820.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