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口普查及人口研究中心预测数据显示,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至4亿左右。到2050年,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分别达到4.5亿和3.35亿,这就意味着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因此我国的养老负担十分沉重。为了缓解国家财政的负担,就必须加大企业年金作为第二支柱养老金的作用。
一、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
企业年金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企业和职工自主建立一项企业退休金制度,是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也是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年金作为企业补充保险的重要方面,在整个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早在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就第一次提出: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明确构建以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自愿养老储蓄为补充的三大养老保险体系,是今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2000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中规定,有条件的企业可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企业年金。2004年2月23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这两个文件的发布对企业年金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持。
但是现阶段我国企业年金建立的总体水平很低,覆盖率仅有5.3%,远远低于国外养老制度发达的国家。这就表明企业年金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根据业内流行的说法,目前我国的企业年金约300-400亿元,而未来企业年金每年的增长规模将会达到1000亿元,在2010年总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2030年达到1.8万亿元。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对任何一个参与者而言都意味着巨大的商机。但我们发现一个尴尬的现实:就在金融界热谈企业年金的时候,作为主角的企业界却表现冷淡。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尴尬现象呢?笔者认为是由于我国现行的年金制度和法规不健全引起的,企业年金的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的制约因素,比如政策的不明确、制度的不规范等问题,出现了现在企业年金“叫好不叫座”的局面,我们应该如何推动企业年金的发展,成为我们现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
二、企业年金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缓慢的因素较多,主要是企业年金的发展需要一系列制度与政策环境条件支撑,但是我国目前的政策环境尚未形成对企业年金的有力支持。
1.企业年金的建立采取自愿形式。我国对企业年金的建立没有采取强制的规定,目前建立企业年金的多为国有企业和垄断性的行业组织,而大多数的民营、私营和小规模的企业对办理企业年金积极性不高。一方面,雇主对企业年金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意识到企业年金对于培养员工的忠诚度,鼓励员工长期为企业服务,增加企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大多数雇主认为国家的政策法规是推动企业年金建设的首要力量,自己只要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就行了,表现得十分被动。另一方面,雇员没有建立企业年金的要求。我国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雇主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而雇员则是弱势群体;同时,从国家发展水平来看,人们越是收入水平低,就越重视近期消费。
2.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尚未出台。企业最关心的就是建立企业年金的钱从哪里出?从成本、费用还是利润中出?目前我国企业在社会保障方面缴费负担过重,以北京2004年服务行业为例,雇主雇员缴费合计在各项社会保险中的缴费率总计达到42.4%。其中雇主缴费比例已达31.9%,其直接工资成本已高达131.9%,雇员缴费率已占工资的10.5%。如果再加上住房公积金,则缴费率就要超过50%。这些数据告诉我们,企业负担已经很重,如果再建立企业年金,势必加剧雇主的成本,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3.企业年金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年金受托人所承担的任务最重,但受托管理费却过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中鼓励各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合理分工,共同经营企业年金。这种分拆模式确实有利于各机构各司其职、合理制衡、分散风险,但是企业年金的特殊的费用分割安排,却使这种理想制度陷入困境。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受托人要负责:一是说服客户发起养老金计划,二是说服客户选择自己作为受托人,三是选择托管人、投资管理人、账户管理人等,可以看出它还承担了市场开发的职能。但是受托人只能取得明显过低的0.2%受托管理费,而根据经验,市场开发的费用通常要占到基金收费水平的一半左右,这就导致了受托人没有动力去拓展业务或者干脆将业务大包大揽,这都不利于我国企业年金的稳定发展。
4.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完善。企业年金金融市场中的运行规则与运行程序尚不成型。实行积累式企业年金方案,基金的积累及运营需要完善的金融市场运行规则、运行程序,我国在这方面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尚未成熟,缺乏足够的、具有良好公信力和实践经验的投资经理机构。目前操纵市场、与股东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实施关联交易、提供虚假信息等损害投资者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时有发生,以自律为基础、追求诚信和高效的行为方式还远没有形成。因此,从总体上讲,难以承担养老金资产运营的重任。
5.缺乏有经验的专业机构和专业管理人员。企业年金的管理运营需要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我国企业年金制度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基础薄弱,缺乏经验,更缺乏大批有专业技能的经营管理人员,传统的管理机构还不适应企业年金发展需要。
三、企业年金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达国家企业年金运作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而我国企业年金的规范运作才刚刚开始,资本市场的发育也不成熟,针对上面提出的有关制约因素,笔者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方法,希望对广大实践界和理论界人士有所裨益。
1.监管机构和专业机构要携手宣传推动。对于现在出现的企业界冷淡的尴尬局面,一定要加强对企业的宣传。监管机构是国家的行政部门,具有较大的号召力和政策的影响力,而专业部门则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人才优势。由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专业金融机构对企业进行教育,使雇主和雇员了解企业年金的意义、作用、发起的方式、管理模式及流程等。使雇主意识到企业年金对企业发展的好处,使雇员明白企业年金对自身的切实利益。教育的形式可以考虑组织大型的论坛、研讨会、与先进地区进行交流访问等。
2.尽快出台合理的税收政策。我国的税惠政策可以适当借鉴国际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国情。采取EET的模式是比较现实及合理的,即在企业年金的缴费过程不征税,对企业年金的基金增值不征税,在领取企业年金时征税。同时,我国目前4%的税收优惠比例过低,达不到减轻企业负担、刺激企业年金计划的效果,根据我国规定的企业年金目标替代率20%的要求,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0岁时总缴费比例应达到8%;而如果退休年龄降为55岁时,则总缴费比率需达到14%。也就是说,可在14%以下规定企业缴费税前扣除的比例。
3.加大受托人的自主定价权。受托人的角色因其负责市场开发,选择、监督、更换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而承担较大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应加大受托人的定价权利,事先由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达成全部的费用标准(当然这个标准应在《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规定的范围之内),然后再由受托人与其他专业机构之间谈判决定收费标准,这一标准完全受市场水平约束。
4.尽快解决企业年金可转移性问题。随着我国企业年金日益发展,企业年金的可转移性问题开始得到重视。企业年金的可转移性是指企业年金计划中的雇员在工作单位变动时将原有的企业年金的累积精算价值与本人同时进行转移的能力。我国《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规定:“雇员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的,不得从个人账户中提前提取资金”。这是不可转移的规定,但同时,企业年金可转移的规定为:“雇员变动工作单位时,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可以随同转移。”针对企业年金的可转移问题,笔者认为应制定相关详细的法律给予保障,因为企业年金的转移涉及财务、法律、精算等领域,对劳动者而言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性,若规定过于宽泛,则可能损害劳动者利益,不利于人才流动。
5.建立我国企业年金指定精算师制度。养老金精算师在英国的企业年金计划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英国精算协会也对养老金精算师的工作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准则,养老金精算在英国企业年金计划的运作过程中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并加强了企业年金的监管。企业年金指定精算师主要负责企业年金计划的设计、企业年金资产与负债的定期评估、出具精算报告等相关的工作。通过建立企业年金指定精算师制度有利于保持精算师的独立性,有利于企业年金计划的信息披露,有利于加强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保护企业职工的合法利益等等。
四、结束语
企业年金作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障的重要补充,企业年金的发展关系到养老保险体制改革是否能顺利进行,也关系到老年人的经济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和资本的完善. 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由于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处于新旧养老保障体制转换过程中,很多问题突显出来. 笔者通过对我国企业年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制约因素进行探讨,希望对广大实践界和理论界人士有所裨益.
2006-5-8 中国精算研究院 陈辉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8424.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