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的发布,历史遗留的企业年金计划转制工作陡然提速,按通知要求将在2007年年底之前移交给具备资格的机构管理运营,这意味着地方企业年金中心、行业企业年金中心的职能将面临重大转变。
有关统计表明,需要转型的企业年金规模达到680亿元,这就给第一批共37家企业年金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四大类机构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的最高收费标准计算,每年这些企业年金计划将给受托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带来数亿元的丰厚收益。尤其是具备投资管理人资格的基金公司将从中受益良多。
2007年底前实现转型
《通知》明确要求,《企业年金试行办法》(20号令)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23号令)颁布之前建立的企业年金计划,要在2007年底之前移交给具备资格的机构管理运营。在过渡期内,合同到期的投资项目,要按劳社部23号令规定执行,不得再投向禁止的领域。
事实上,早在2004年我国的新型企业年金管理制度就已经建立起来,当年5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号令和23号令开始实施,原有的企业年金法规同时作废,企业年金转型工作理应从此时开始实施。
然而,客观原因导致了原有企业年金转制工作当时根本无法进行。有关人士分析,规范运作的企业年金计划没有真正建立是原有企业年金无法转型的最重要原因。在法规颁布一年之后的2005年8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会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认定了首批37家企业年金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资格。
在企业年金管理资格认定之后,各类机构陆续开展规范的企业年金计划,今年3至4月第一批规范的企业年金计划合同签定,规范运作的企业年金计划才正式开展,从而为原有企业年金转型提供了现实的转型基础。
根据《通知》的要求,各地社保局必须在今年11月30日之前书面报告各地社保资金状况(其中包括企业年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督司司长陈良近期表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计划在明年一季度制定一个过渡性的指导意见,各地要制定具体的过渡方案。
各地年金中心定位是关键
“企业年金转制的关键在于各地企业年金中心如何定位,这就关系到数百亿元原有企业年金计划如何纳入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号令和23号令法制体系下。”博时基金公司养老金业务部总经理耿红表示。
据悉,上海企业年金中心管理规模达到110亿元,在地方企业年金中心中管理规模最大,该中心的转制和未来定位将成为各地企业年金中心的参考。据称,上海企业年金中心的市场化移交包括四条出路:第一是自然移交,社保机构不再继续管理,由企业自主选择商业机构,其风险在于如果有不良资产,就会在此过程中出现问题;第二,由商业机构购并社保企业年金的业务,是受托人向受托人的转移,这是一种比较平稳的过渡方式;第三,自己改制,从事业法人变成企业法人,从公共服务机构变成商业性运营主体;第四,组合的方式。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劳保部希望地方企业年金中心起到集合各地中小型企业企业年金的责任,让更多的企业员工参与到企业年金计划中,从23号令中的四类管理人来看,各地企业年金中心最少可以担当受托人的职责,有条件的也可以担当起账户管理人的职责,同时,各地企业年金中心主要依靠受托人最高0.2%的受托费和每户每月不超过5元账户管理费用来维持日常运作。
此外,我国一些行业性企业年金中心在20号令和23号令颁布之前,也拥有巨额企业年金计划,其中,电力企业年金中心管理规模达到100亿元,在年金中心中管理规模仅次于上海企业年金中心。消息人士透露,行业性企业年金中心也在加快体制改革,在以企业或者行业理事会的形式获得受托人资格之后,试图获得合法的企业年金账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资格。
四类机构各得其所
企业年金中心的限期转型也将有助于四类机构各就各位,推动企业年金业务规范运作,同时也受益于这一增量业务。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3号令的收费标准,企业年金受托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在企业年金业务中提取的管理费分别最高可达基金资产净值的0.2%、0.2%和1.2%;账户管理人的管理费按每户每月不超过5元的限额。据计算,680亿原有企业年金完成转型之后,每年最多可为受托人、托管人和和投资管理人分别带来1.34亿元、1.34亿元和8.14亿元的管理收入。
业内人士分析,四类管理机构最后得到的管理收入可能只有最高限额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对比企业年金计划投资范围相仿的债券基金,债券基金的管理费和托管费一般为0.6%和0.15%,企业年金计划的收费标准应该在债券基金的基础上略有降低。即使如此,企业年金限期改制也可以给受托人、托管人和和投资管理人每年带来数亿元的收入。
在受托人方面,太平养老、平安养老等5家法人受托机构有可能直接接管一些地方企业年金中心的业务。据悉,辽宁省在23号文颁布之前并没有成立省企业年金中心,去年年底,太平养老在参与辽宁省政府企业年金试点中,一次性和辽宁56家企业签订了《企业年金委托管理协议》,相当于承担起了辽宁省企业年金中心的任务。业内人士分析,“辽宁模式”表明一些养老金公司和信托公司有能力接管一些地方企业年金中心的原有企业年金业务。
在账户管理人和托管人方面,账户管理人一般跟随受托人或者托管人确定,托管银行和作为受托人的养老金公司、信托公司一般都同时具有账户管理人资格,企业年金托管人则必须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光大银行6家之间选择。
从管理收入来看,企业年金限期转型受益最多的是投资管理人,在15家投资管理人中,基金公司占据其中的9家。在已经公布的规范运作企业年金计划中,基金公司明显领先于其他投资管理人机构,基金公司已经有超过20个大型企业集团的企业年金计划进入投资阶段。因此,基金公司有望成为企业年金限期改制中受益最大的一类机构投资者。
某基金公司企业年金负责人表示,企业年金限期转型给基金公司拓展企业年金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基金公司已经开始投入力量研究和跟踪原有企业年金改制进程,特别是明年第一季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即将发布的企业年金过渡期指导意见。
企业年金助推基金管理规模
企业年金业务被认为是推动基金管理总规模进一步扩张的核心业务。
相对于公募开放式基金业务,企业年金业务初始阶段对基金公司的贡献可能不如新发基金。去年8月份9家基金公司获得了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资格至今,基金公司已经签约的企业年金计划为20多个。单从管理规模来看,所有基金公司现阶段合计的企业年金管理规模只有20亿元左右,小于一只普通开放式基金新发规模。
然而,新基金成立之后大都面临长时间持续净赎回,而企业年金业务却是细水长流,源源不断地给基金公司带来增量资金。今日有1亿元的企业年金计划签约,十年之后这家公司的企业年金可能是5亿元或者10亿元。基金公司纷纷把企业年金看成战略性业务,正是因为看好了企业年金的长期发展。
从整个基金业管理资金规模来看,2004年上半年基金发行第一次“井喷”之后,基金管理总规模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基金管理规模出现增长停滞现象,管理总规模一直维持在5000亿元上下,新发基金成立后持续的大规模净赎回困扰着基金公司提高管理规模。
就在各家基金公司大力推广企业年金业务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要求原有的企业年金计划在2007年年底之前完成规范化转型,这为基金公司开展企业年金业务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
原有的企业年金计划成为了等待基金公司挖掘的“金矿”,在2004年之前建立企业年金的公司大多是实力雄厚,企业年金未来发展规模巨大的优质资源。本次需要转型的企业年金计划的规模为680亿元,但企业年金发展潜力可以达到数千亿,一旦获得了实力雄厚企业的信任,基金公司企业年金业务将推动基金管理总规模迅速扩张。在未来基金业务格局中,企业年金也会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 石)
企业年金近3年发展历程
●2004年1月6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20号文),对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基本条件、决策程序、资金来源、管理办法、待遇给付、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投资运营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2004年2月23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23号文),对企业年金的治理结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和市场服务主体行为等方面都做出了规定。该文件和《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同时于2004年5月1日开始施行,奠定了我国当前企业年金制度的基本框架,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推行企业年金制度。
●2004年9月29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企业年金基金证券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的证券投资行为、托管人的托管行为、受托人的受托行为做出了进一步规定。
●2005年3月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正式施行,对从事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业务的法人受托机构、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等4类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认定和市场准入做出了规定。
●2005年8月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首批获得认定的37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名单,企业年金基金法人受托机构为5家,账户管理人为11家,托管人为6家,投资管理人为15家,其中,9家基金公司入围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成为获得名额最多的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机构。
●2006年3-4月,易方达基金和广东某国有企业集团、南方基金和马鞍山钢铁集团签订首批规划化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合同,标志着规范的企业年金正式进入投入运作阶段。
●2006年5月,由南方基金公司管理的马鞍山钢铁集团企业年金,由海富通基金公司管理的吉林亚泰集团企业年金相继进入股市,标志着规范运作的企业年金计划开始源源不断地向股市投入资金。
●2006年8月,在凯诺科技可转债网下发行结果及网上中签率公告中,马鞍山钢铁企业年金和淮北矿业企业年金计划位列其中,规范的企业年金计划首次在证券市场公开信息中亮相。
●2006年9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在劳社部令20号和23号前建立的企业年金计划,要在2007年底之前移交给具备资格的机构管理运营。在过渡期内,合同到期的投资项目,要按劳社部23号令规定执行,不得再投向禁止的领域。标志着规模达到680亿元的企业年金大规模转型工作正式展开。
来源:证券时报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28日 04:21 作者:杨磊 关键词: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转型四类机构享盛宴 07年底前实现转型”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6804.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