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讯(记者 陈斯 刘辉)在省机关事业社保局的业务大厅,轻点鼠标,输入身份证号码,自己缴纳的每一笔养老金了然在目。社保局局长王建民指了指显示屏上的工资一栏:“等到退休后,你们差不多每月能领到相当于工资的钱。”
退休?对年轻人而言似乎还早,可再想想中国即将迈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如何让人们老有所养,是艰巨而紧迫的事情。
一保两制,老有所养的定心丸
在社保局采访,频频听到的词就是“一保两制”、“两条通道”。
什么是“两条通道”?原来,省机关事业社会保险局在配合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创新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创了“一保两制”,参保单位员工既可选择参加事业养老保险,又可选择参加企业养老保险。此举既为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分流安置提供了保障,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走出了一片新天。
为啥会推出这项举措?
进入新世纪,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作为社会改革的“安全网”、“减震器”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考验。单位改制了,铁饭碗打破了,养老保险还有吗?退休了怎么办?类似的疑问困扰着人们。
面对改革路上跳出的拦路虎,机关单位可以改,养老保险为何不能创新?2004年,福建省出台了相关文件,大刀阔斧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省机关事业社会保险局在深入了解改革对机关事业社保的需求后,建立起了“一保两制”制度。“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这让改制单位的职工有了继续选择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的权利,同时也为改制单位减轻了负担,为新员工投保企业形式的养老保险;而解除了劳动合同的自谋职业者,也可在机关事业社保机构委托的养老保险窗口接续养老保险。
一个制度的创新,带来了三赢的效果,既兼顾了参保人员的利益和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需要,又化解了矛盾,为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扫除了“拦路虎”。目前,仅省直机关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就达13000多人。实行了两种养老保险制度后,原本机关事业投保无门的临时非编人员,也找到了“娘家”,可以按照企业形式养老保险投保,解决了后顾之忧。
化繁为简,老有所养的贴心人
养老保险利国利民,创新的机制进一步激发了机关单位参保的热情。可是繁杂的办事程序,却成了省机关事业社保局管理效能上的软肋。服务不到位,摩擦也就多了。
为了改善服务,省机关事业社保局重新梳理了办事程序,推行了窗口一站式服务,并在服务大厅里安置了坐椅、饮水机,摆放了可以随手取阅的办事指南和免费查询的电脑终端。这些陈设看似简单,却代表着一种思维的改变。以前,社保局为了互相监督牵制,在业务设置上,在职人员信息归行政科管理,登记退休人员要跑待遇科,更改单位信息在办公室,单位账号归财务科管。办事人员到社保局办个手续,要“上蹿下跳”好几回。实行了窗口一站式服务后,这些项目都可在窗口办理。不仅如此,省机关社保局还完善办事制度,实行了公告公示制、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责任制等规章制度,从而保证了服务的质量。
通过改变程序,省机关事业社保局把以前需要一个月审批办理的基金转移手续缩短为当场办理,办事人员只要带齐手续,当场就可以办结取单。
据省机关事业社保局王建民局长介绍,社保局今后将继续从细节入手,不断完善有关制度,建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养老保险服务体系。
稿件来源:福建日报 2006-12-28
“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创"一保两制"让老者有所养”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6164.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