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中国首次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推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化程度将达到30%,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然而,目前我国养老金缺口为2.5万亿元,导致养老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60年来,家庭由传统的四世同堂、三代同院,过渡到两代或一代的代际分居家庭结构。在近日召开的第五届中国人口问题高级资讯会上,今后如何养老也成为专家学者们争论的焦点。
“家庭养老是正在被替代的、生命力不断下降的养老方式;新老两代人的供养关系正在由‘反哺式’向‘接力式’转变;养老模式更加向个人责任、借助于社会化的途径方面发展。”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姜向群说。他认为,未来的养老保障,既不是由家庭全部包下来,也不是由国家完全保障,而应该是以个人为责任主体的国家帮助的社会化的保障模式。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个人积蓄在养老资源中占很大的比重。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一个人一辈子的积蓄拥有一套住宅和动产、不动产以及其他收益,是老年人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大约占养老消费的75%以上,而国家的养老安排所提供的资源只占其总量的25%。
而在我国,完全靠养老金生活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通过改革,现在实行的是“基本养老金制度”,退休后支付的只有平均工资的60%左右,而不是原来的80%~90%。对大部分人来说,个人积累财产才是自己生存资源的主要部分。
“必须通过建立生命周期终身养老计划和多渠道养老资源组合计划。单纯依靠公共养老金制度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发展公共养老金受制于诸多因素,即使很完好的公共养老金也不过是解决基本养老需求问题。年老后主要靠国家养老金生活的观念是不正确的。实际上,现在的劳动者依靠社会养老保险的观念已经有所减弱,但是个人养老计划又明显不足。”姜向群说。他认为,必须实行个人的经济准备——终生养老保险理财计划。传统的家庭养老已不再可靠,把家庭子女在经济上提供养老支持作为主渠道将不再是可靠的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韩孟同意自我养老的观点,但他提出的养老模式却有所不同。“独生子女一比二地面对长辈家庭成员养老问题,负担沉重。独生子女的父母要应对薄弱的家庭养老条件与低水平的退休保险待遇,自我养老就是一种必然选择并将成为趋势。”
韩孟指出,生产方式、生存方式的变迁与转变,需要代际生态选择与高龄人群生态养老,高龄人群不仅需要自我养老而且需要生态养老。他认为,在高龄人群中由于年龄区间也有60年的跨度,其区间内亦可以有“高老、中老、轻老”之分别。各个年龄段的养老问题等养老细分化将随之而来。对于老年人的养老照顾不仅需要中青年的支持帮助,也需要开展轻老、中老、高老老年人之间的护理关怀援助互助。
“自我养老模式也是一种再就业模式,是再就业模式与社会保障模式的联动。当前,在人口结构中即将进入40岁至60岁年龄组的人群,他们需要作出一种选择,率先创造、陆续实践生态再就业、自我养老、生态养老模式。”韩孟说,在轻老、中老老年人之间还可以摸索开展生态养老再就业模式,60岁、70岁的轻老健康老年人可以为80岁、90岁、百岁老人提供某些类型的生产生活服务。生态养老、养老再就业将成为一种代际延续、代别互动的新的生产方式和生存方式。此外,还可以考虑构建城市中的自然养老、生态养老、环境养老功能区域社区,或者在城市之外构建自然养老、生态养老、环境养老基地社区。
新闻日期: 2007-3-16 15:04:11潘希 来源:科学时报
“21世纪我们拿什么给自己养老?”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5732.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