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7日电 “未富先老”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口学家提出的一个命题,旨在向全社会提出中国生育率迅速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必须对人口老龄化做好一系列的相应准备。但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它是否已失去了政策上的意义?学者们对此各执一词。《光明日报》今天刊发了一组文章对该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和思考,表达了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现将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邬沧萍在其文章中重新审视了中国人口“未富先老”的命题,文章认为,目前条件下“未富先老”的命题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提高忧患意识,使人们认识到人口老龄化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有利于立足国情,厉行节约,做好老龄事业。
文章说,由于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因而有人认为“未富先老”的提法不切实际,并认为中国老龄化不是难以承受之重,问题只是体制蛋糕的分配问题。对此,文章指出,目前中国养老保险方面隐性负债超过6万亿元,到目前为止养老金储备只有2700亿元,现在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主要靠现收现付来支付,老年社会保险覆盖面不大,老年人群已捉襟见肘,将来退休人员不断增加,困难就更大。中国目前社会养老床位120.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年人8.6张,是发达国家50—70张的1/8,至于住房、医疗则差距更大。
文章说,代际分配不公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农村老年人是最值得“多予”、“反哺”的优先对象,他们为中国的发展付出了很大“代价”,他们许多人年事已高,健康状况不佳,现在不“反哺”,将来想补救也许来不及了。因此对农村贫困老人各种形式的援助和福利已刻不容缓。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李建民则在其文章中指出,“未富先老”不是中国老龄化的本质特征。中国老年人目前面临的收入困境不是“未富先老”所致,而是因为社会收入分配政策和社会转移支付制度不合理,使得老年人难以及时和充分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在物质财富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老年人口乃至整个人口增长的条件下,老年人口中存在的各种贫困现象,不是因为资源性短缺,而是因为制度性供给短缺。
文章指出,中国老龄化挑战的本质特征不是“未富先老”,而是“未备先老”,即在老年人口迅速增长和老龄化大幅度提高的“银色浪潮”即将到来之际,在社会制度安排、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社会道德培育等诸多方面还没有做好准备。现在迫切需要的是政府制定一套体现社会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安排和有效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国家战略。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穆光宗在其文章中提出“未富先老”与“边富边老”两大命题各有依归、认识互补,并提出“共建、共享、共生”的概念。
文章说,老年人是和谐社会的共建者,也是社会成果的共享者,也是多元社会的共生者。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对尚不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很窄,不仅绝大多数农村人口仍处于社会化和共济性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连城镇许多灵活就业的人员也没有被纳入养老社会保障的范围。如果说“未富先老”命题的核心价值主张是提醒人们面临的挑战的巨大性以及未雨绸缪加快社会财富创造和养老资源积累的紧迫性,那么“边富边老”的新命题则提出了关怀老年、财富共享、和谐共生的重要主张。无论是旧命题还是新命题,都涉及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两大问题。它们各有各的依归,各有各的价值,却完全可以统一在“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以及“和谐老龄化”的三大战略中。
文章提出,两大命题分别关注了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一是经济效益问题,二是社会公平问题。我们要做两篇文章:在蛋糕做大之后,要锦上添花,保障老年人公平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和机会;在蛋糕不够大的时候,则要保障老年人基本的生活条件。
2007年08月07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人是“未富先老”还是“边富边老”?”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4470.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