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只出海,7只难产,港股投资比例受限
理财周报记者 李晔斌/文
8月底获批的华宝兴业、海富通和10月上旬获批的工银瑞信、长盛,其QDII产品早已设计完毕并上报证监会审核,只等相关部门签字,但至今迟迟未能获准发行;11月初刚获得QDII资格的银华、汇添富更是遭遇“封口令”,正式推出时间可能比市场预期晚。
种种“不妙”迹象令近期大热的QDII发行蒙上霜色。相比已经发行的4家QDII“赶集”一般推出,监管层对剩下7家已经获批QDII资格但还未发行的基金QDII,态度明显由“热心”转向谨慎。
是什么因素导致QDII发行转向谨慎?
有消息称,中国证监会已否决一家位于上海的基金公司提交的QDII产品,有关产品原订投资超过80%资金在港股。
更有消息称,最近证监会要求多间基金公司的QDII产品,不能过于集中投资港股。
基金公司内部人士也向理财周报证实,最近等待审批的QDII产品纷纷被限制在港股的投资上限,关于上限比例的说法最高有传40%,最低有传20%。
国际炒家囤积H股,只等QDII高位接货?
减持中石油的巴菲特不喜欢赚惊心动魄的钱,不代表手法更激进的国际炒家也同样离场。记者从香港方面了解到,数量极多的对冲基金手中握有大量中国概念股的相关衍生产品,这些投资高手坚信QDII进来只会坚定持有权重大、市值高、名气响的中国股票,直接推动恒指直线向上。
基金公司发行一次QDII产品基本可以募到300亿的规模,相当于一家中等规模的基金公司一半的资产规模。已经发行或并未发行的QDII产品都把投资重心放在了香港市场,这意味着香港市场短时间内将会有近5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而且500亿美元的投资范围相当有限,基本都将投向中国内地行业龙头企业。港股国企股中到处可以看到嗅觉灵敏的对冲基金布下的种种陷阱。
对冲基金不断买入同时又备感安全,因为随QDII而来的内地机构投资者,腰缠万贯却没得选择。价格再高的中国概念股QDII都会接盘。在这种预期下,H股股价最近两个月水涨船高,让国际投行大呼看不懂。而这种质疑声显然已经传达到了高层的耳朵里。
港股直通车缓行,港股QDII慎发
近日,高层对迟迟未开通港股直通车的理由,做了四点阐述,言语之间,表示出了对港股市场将要产生泡沫的担忧。
对于港股直通车缓行,评论界普遍认为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香港城市大学经济及金融学系副教授李钜威称,明年是奥运年,在经济上、政治上,时间比较敏感,应该不需要有一些大动作,所以高层希望用行政、谈话等比较温和的手段将香港股票市场资金的流入和热钱流入的速度减慢,希望市场保持平稳。
在这种舆论环境下,另外7家等待发行QDII产品的基金公司,特别是产品设计定位于港股的基金公司在年底前发行QDII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2007年11月12日 00:36 理财周报
“迷失的QDII”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3771.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