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保网社保新闻政策法规社保查询维权案例社保观点社保知识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办理指南社保问答社保计算器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保新闻 >

专家:延迟退休并不会导致少拿养老金

 字体时间:2015-01-17来源: 中国社保网编辑:社保网-夏宇
【导读】:专家:延迟退休并不会导致少拿养老金

本版月初首发“延退”报道引发热议 财政部副部长表态实施“弹性退休”

专家指“中间路线”平衡更具操作性

新闻追踪

11月5日,本版首发《延缓“老龄化”,男女退休年龄同时推至65岁?》报道,引发各界强烈反响和热议。“延迟退休”成为本月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作为一项系统性社会工程,延迟退休是否适宜?何时推出?以何种方式推出?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但至今为止,关于延迟退休的效应,专家学者仍各执一词。本报记者就此话题继续进行深入采访,并获悉一系列最新信息。

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权威专家昨日所言,延迟退休对就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现在还没有一个量化评估,尚停留在理论测算的层面。如何找到延迟退休与解决就业之间的最佳平衡点,缓解二者冲突产生的负面效应,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需要破解的一个难题。但当前提出延迟退休是具有前瞻性的考量,绝非权宜之计。

无独有偶,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近日也表示,我国将在明确最低退休年龄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弹性退休制度,这一表态让退休的话题再度成为热点。

多位专家认为,“弹性退休”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是否延迟退休问题上,它可能是一条“中间路线”,是破解养老与就业矛盾的好办法。

者事实上,近年来延迟退休的话题一度引起全社会热议,但都因为反对浪潮迭起而无疾而终。如今,这一话题再度被挑起,也会遭遇同样的命运吗?

提方案者:“没想到‘延退’又成焦点”

高费率阻碍了覆盖面的扩大,导致企业缴费积极性普遍不高,为了节省用人成本,逃交养老保险的现象日益普遍。这也成为延迟退休方案出台的背后因素之一。而“延退”方案提出者何平则指出,延迟退休可大大降低单位费率,从而提高养老保险金的缴费积极性。早在4年前,时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的他就已经开始研究延迟退休方案。

近日,他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再次感叹:“没想到延迟退休又成了焦点。”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一改革的艰难和所需的审慎。

何平表示,目前单位费率高是因为承担了制度转轨和改革成本,两者相当于缴费额的7.4%。降低费率的手段,短期主要是增加财政投入,扩大覆盖面,严格征收,提高统筹层次。长期主要是做实个人账户、提高法定退休年龄。

按照测算,每增加230亿元财政投入可降低费率1%。扩大覆盖面方面,单位平均费率今后可由2008年的17.2%降到14.2%。2007年全国当年结余1869亿元,扣除1200亿元财政投入后,全国统筹后的669亿元结余用于降低单位费率3%。而在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后,2050年统筹基金平衡费率可由14.2%降至8%,企业和个人的缴费积极性也将大大提高。

深层分析  退休“铁板”弊端明显

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

至今该规定仍是铁板一块。早在200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就在《中国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中建议,国家应尽快确定推迟退休年龄方案。根据该方案,第一步,用5年时间清理和取消提前退休的工种,基本达到严格按法定退休年龄执行;第二步,用5年时间取消女工人、女干部退休年龄的差别,女职工一律55岁退休;第三步,用10年时间初步将退休年龄推迟至65岁。2004年9月初,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胡晓义再次公开表示,正在考虑延长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延迟退休的话题旋即引起全国热议。

养老保险金支付压力巨大,成为延迟退休的首要动因。但国内多位知名社保问题研究专家分析认为,深层次原因远不止此。其他原因还包括,我国现在实行退休制度刚性十足,这对于从事体力劳动、效益不好的企业职工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但对一些特殊行业,如教师、科研工作者等高技能人才来说,在退休年龄上“一刀切”甚至男女有别,弊端却非常明显,近年来“调整”的呼声很高。几乎每年全国两会期间都有人大代表建议推迟退休。

此外,我国退休年龄的划定标准有不合理之处:一位普通的体力劳动者可能在16岁就进入了劳动力市场,如果在60岁退休,则工作44年,而一个博士30岁毕业参加工作,如果也60岁退休,则只工作30年。让这两类人在同一年龄退休,显然不公平,也是不科学的。对退休年龄进行调整,也是当务之急。

呼声渐高  忧心30年后阵痛显现

为什么延迟退休的呼声近年不断高涨?

记者多方调查了解到,首先是我国老龄化的加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李建新教授指出,中国特殊人口政策导致的老龄化,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国家的老龄化是在社会已经积累了足够财富时才来临。而中国则并非如此。社会财富积累不够,首先考验的就是养老金支付系统。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2013年左右达到最高值72.1%,从绝对数量看,在2016年左右达到最高值,为9.97亿左右,随后将逐年下降。这整个变化轨迹也清晰显示,我国在未来20年内将形成“未富先老”的画面。胡晓义当时就坦言,延迟退休是为了减轻“白色浪潮”对养老的压力。

此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养老和就业两大难题的内在钳制和动态平衡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资深专家昨日表示,如何找到延迟退休与解决就业之间的最佳平衡点,缓解二者的冲突产生的负面效应,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需要破解的一个难题。西方很多国家在这方面走了弯路,像瑞典,一开始退休年龄较早,后来导致劳动力短缺,不得不一再延迟退休年龄。这就是“老有所养”和“壮有所用”应该优先考虑谁的博弈。

“延迟退休对就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现在还没有一个量化的评估,只是停留在理论测算层面。但由于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该政策推行必然非常审慎。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晚退休影响年轻人就业,但由于我国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人口政策已经有近40年没有变过。再过三四十年,阵痛就会显现出来,到时面临的将是严重的劳动力不足,还有大量老人要年轻人养活。所以,适当延迟退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关键是推出的时机。”

这位专家表示:“这一方法可以在减少养老金领取年限的同时增加养老金积累的年限,并且不需要对养老保障体制做根本调整,比较折中。”

影响就业  “延退”是否必然加压?

就业与养老总是扭打在一起,每一次延迟退休的呼声出现,影响就业必然是第一道“挡箭牌”。我国就业形势之严峻毋庸多言,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势下,甫一听要延迟退休,很多年轻人顿感风声鹤唳。但延迟退休真的会导致老年人和年轻人“对立”吗?专家们却给出了不同的解读。

不少专家分析表示,推迟退休并非想象中那么可怕。由于现在用人单位机制灵活,退休年龄延长不会阻止单位解雇不合适的老员工,也不会影响老员工主动辞职。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原因不在于工作岗位不足和过剩,而主要在于劳动力要素的需求与供给错位。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周光复教授曾表示,社会上担心延迟退休年龄带来的就业压力问题和下岗职工的经济压力加剧问题,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推行该政策并不会从实质上增加就业压力。就业压力的形成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岗位不足问题,要缓解就业压力,从根本上要发展经济,鼓励再就业。

但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张车伟副所长则指出,这样做会加剧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目前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超过1.1亿人,每年大约有300万左右的人退休,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3%。但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只有1000万左右,如果提高退休年龄,就占去机会的30%。这个比例相当惊人。

触及利益  退休越迟受损越多?

除了担心影响就业外,很多人还担心延迟退休会少拿养老金。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家近日表示,这种担心是没必要。根据目前的养老金计算方法,个人缴费多,基数就越高,缴费时间多一年,就多一个点的系数。简而言之,如果一个参保人,在40岁退休能拿1000元的退休金;但若在65岁退休,他可能拿的是3000元的退休金。并不会因为拿的时间少了,拿的养老金的总量减少。

此外专家还指出,现在很多人担心退休延迟“享福”时间缩短,其实这是误解。从公平性的角度看,如果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国家应该会参照国外出台相关的激励机制,不会让他们利益受损。

如美国目前就规定,若以法定退休年龄领取的福利水平为100%,则提前退休者只能获得低于100%的福利,甚至只有60%的水平,但在特殊情况下,最早退休年龄不得低于62岁;相反,推延退休者则可获得高于100%的福利,最高比例系数可以达到1.5~1.6。职工到了退休年龄还想继续工作,他们可以边工作边领取退休金,也可以选择不领取退休金继续工作到70岁,在这种情况下,每多工作一年,退休金就会提高约7%。

尽管很多专家对延迟退休的正面效应投了赞成票,但他们同时指出,时机问题很重要。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就表示,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大量倒闭,打工者工资水平有所下降,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异常严峻。当前情势下,延迟退休年龄不是明智之举。它不但不能减轻中国社会养老的资金压力,反而会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不利影响。

如何操作

弹性退休是“中间路线”?

在年轻人就业还是确保养老谁更紧迫的问题上,专家们各执己见。近日的一则新消息则引人关注。11月6日,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在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第三届年会上表示,我国将在明确最低退休年龄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弹性退休制度,建立养老金水平与退休年龄密切挂钩的计发办法,遏制不合理的提前退休现象。而这一做法也得到了多数专家们的支持,认为这是平衡养老与就业问题的“中间路线”,具有可操作性。

此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姚裕群教授就曾表示,退休年龄应灵活掌握,可以给人更多的选择权。市场经济体制下只要有一个进入劳动第一线的保护年龄(国家规定的劳动年龄是16岁)就可以了,最好不要规定上限,退休年龄可灵活掌握,因为现在铁饭碗已经被打破了,大多数人都进入了市场就业,是否决定退休应让市场决定用人,也可以由劳动者本人决定,这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昨日也表示,延迟退休除了考虑养老金收支问题外,还要综合考虑到就业、人均寿命、工种、性别、工龄等因素。甚至可对退休的标准进行适当调整,如将过去单纯以年龄为门槛的标准改为“为社会工作满30~35年即可退休”,“弹性退休”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城市开始尝试把延长退休年龄作为激励高技能人才的措施。如,2006年起,上海在增加退休人员养老金时,向高技能人才倾斜,具备高级技师资格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可多200元。而延迟退休也是上海正研究推出的一系列高技能人才激励措施之一。

网络调查

六成网友反对“延退”

本报关于延迟退休的报道甫一见报,便引起极大反响。包括央视、新华网、人民网、新浪、搜狐、凤凰卫视、大公报等主流媒体均对这一热点话题进行了跟踪报道。在国内著名的天涯、西祠和新浪、搜狐的社区门户都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有数百万网友参与投票和讨论。

人民网11月5日进行网络调查“退休年龄酝酿延迟至65岁,您怎么看?”网友反应非常热烈,一共有数十万名网友参与调查。其中,30.2%的网友投了赞成票,认为此举“适应老龄化需求,可发挥老人余热”,62.2%的网友大肆“拍砖”,认为此举将加重大学生等年轻族群的就业压力,此外还有6.3%的网友持折中意见,认为应“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区别对待”。以下观点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支持派:现行的退休政策太浪费人才资源,四五十岁正是个人工作经验、能力、精力的鼎盛时期,这样退休的人员实在太浪费了。

反对派: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不同阶层有不同的观点和利益。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由于效益好,他们愿意推迟退休,工资和保险都高;有些人由于企业效益不好,40岁就叫你下岗了,如果要迟退休,这些人日子真难过。

中立派:(延迟退休)实际牵涉到了延迟退休年龄是否可行以及男女是否可以实行同龄退休等问题。而要回答上述问题,应该首先弄清楚工龄与退休金的关系以及推迟退休年限是否具有“普适性”。男女退休年龄可以一样,但需要解决如何平衡的问题。比如,可以设立一个合理的范围,如把65岁设定为女性退休的理论上限,60~65岁作为实际操作年限。女性可根据自己实际考虑退休时间。即在胜任工作的情况下女性退休年龄与男性一致,不能胜任工作或虽能胜任但本人不希望继续工作的,可以提前退休。

但另外一个现象也引人玩味:虽然相对多数网友反对晚退,但很多网友都认为我国现行的刚性退休年龄设置应调整,实行弹性退休制度。搜狐网一项调查显示,363682名参与投票的网友中,有228584名网友同意实行弹性退休,认为弹性退休可灵活解决就业问题,所占比例达到62.86%。这就表明,延迟退休并非不可接受,关键是如何“弹性”的问题。

记者手记:

“延退”究竟动了谁的奶酪?

报道出街多日,一直有读者打电话来追问:“真会实行吗?什么时候开始实行啊?”记者的手机也频频被陌生电话打爆,媒体同行循迹而来,想了解更多的政策动向。公众对这一话题的关心程度远远出乎意料,网上数百万网友动辄洋洋万言,像写论文一般。

对这一话题的关注有些偶然。10月下旬,记者赴京参加第三届中国劳动论坛,这可以说是中国级别最高的研究劳动和社保问题的论坛,国内顶尖社保研究专家现场掀起一场“头脑风暴”,很多有见地的观点和方案也在碰撞中诞生。从不少“官员学者”的发言中不难嗅到政策走向的气息——“延迟退休”便是其中之一。但记者明显感觉到,即使在专家和官员内部,分歧也很大。

“延退”呼声大家并不陌生,每次只要风声一出,必引发大家惊人关注。原因何在?对于公务员、知识分子来讲,工作相对轻松,收入相对稳定,延退意味着可以多享受几年的福利,尤其对在单位有一官半职的“头头”们来说,晚退也可以少几分“人走茶凉”的落寞;而对于一般的企业职工和下岗职工来说,上班的工资还不如退休的养老金多,早退休早享福;对于年轻的大学生们来讲,自然则巴不得“前辈”们早些“让贤”。

该不该延迟退休,说到底是社会各方力量之间的一场诉求博弈。延迟退休究竟动了谁的奶酪?深思之后不难得出结论。至于政策走向,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专家:延迟退休并不会导致少拿养老金”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1042.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免责声明】文章采自网友投稿刊登及网络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对文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交流。中国社保网是一个公益性质网站。文章版权永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本文已帮助

最新刊登

1

赞助商链接

猜你喜欢

今日热点

【以案说法】自愿放弃社保,可以吗?

点击排行榜

  • 新闻
  • 观点
  • 政策
  • 案例
  • 知识
  • 办理
  1. 2016事业单位事假、休假、病假的有关政策规定
  2. 2017年上海最新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一览表
  3. 国家医保局: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达93万人次
  4. 社保怎么补交?农村户口的要怎么补交社保费?
  5. 2017年已经到来:社保卡等新规你必须知道
  6. 内蒙古社保卡进度查询
  7. 2016公务员最新级别工资一览表
  8. 个人可以补缴社保吗?个人补缴社保流程
  9. 社保断了需要补交吗?中断之后如何补缴?
  10. 2015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单位缴费比例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