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写道,要有‘应对老龄问题的战略研究’,这是对的,再不写就晚了。”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中心主任杨燕绥对《财经》记者说。
在不少研究者和决策者看来,今年将是中国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关键一年。中国能否安然度过老龄化高峰,取决于政策制定者们正在讨论的养老长期规划。如何在政策层面协同支持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举足轻重。
对中国而言,老龄化本身或不是问题,问题是现在还准备不足。
养老事急
“中国到底有没有老龄危机?什么时候进入老龄危机?现在制定养老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等,都需要界定老龄危机的问题。”杨燕绥说。
杨所在的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中心的研究结果是,中国将在2033年至2035年进入老龄危机。按照人口测算,届时有劳动人口8.1亿,老龄人口2.94亿,老龄人口的上升和劳动力人口的下降曲线最接近的那个点,是在2033年至2035年之间。
2035年到现在还有25年。杨燕绥说:“政府任命每五年换一次,发展规划是五年发展规划。按照那个时点再折到现在,确实应该从现在开始制订应对老龄危机战略。”
2010年是“十一五”和“十二五”的相交年。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表示,“十二五”会把养老提到非常重要的日程,其重要性在整个公共服务领域中应该排在最前面。
系统地整合制度规划以应对人口老化急务的工作已经开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曹炳良告诉《财经》记者,2009年底启动的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旨在从战略层面把老龄事业发展的方向性问题搞清楚。
这个被称为“中国新世纪开展的又一次重大国情研究”,将摸清中国老龄问题底数。现在20个分课题已选定并落实。
参与课题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尹志远对《财经》记者说,2010年10月,20个分课题的报告和总课题报告会出笼,将分别提出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政策性措施和对策。
而曹炳良所在的全国老龄办2010年的第二件要务,就是协同有关部门在检查评估“十一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基础上,研究制定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
各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公共政策制定者显然意识到了养老产业对改善社会经济结构、创造公共需求的重要性。
在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老年人和残疾人福利处2010年老年福利工作清单上,处长王辉在“养老服务业专项规划”下面打了重点号。
2008年底进入这个新成立的处室工作时,王辉发现在中国养老服务究竟由谁来管并不清晰。“过去民政部门只负责社会上的弱势老人、‘三无’对象。所以在城市盖了些福利院,在农村盖了些敬老院,希图弱势老人维持基本生活。现在民政部门开始主张,要建立承担社会所有老人服务问题的管理制度。”王辉说。
现代社会中老年人的问题已不再是个人问题,也不再是局限于家庭这个基本社会单位的家庭问题。还在讨论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确定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原则: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基本养老服务的公益性。
政府对养老问题的应对,从2009年变得密集起来。先是宣布了新的农村养老计划,并提出流动人口养老计划草案,今年又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异地对接提出新方案。这些举措均涉及民政部、农业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多部门。
4月2日,河北财经学院负责人专程来到北京,希望参与到民政部和教育部探讨成立人才培养联盟的计划中。
民政干部管理学院副院长邹文开对《财经》记者说,有关教育机构和民政福利机构正在酝酿发起由30家养老机构、30所已办或正在筹办养老护理专业院校、30家职业培训和鉴定机构等百家机构组建产学研联盟,6月在北京召开会议,推动养老护理事业发展。
青松老年看护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总裁王燕妮是居家养老服务的设计者和实践者。她对《财经》记者说,中国的养老产业目前正在经历一个政策制定者、产业参与者和服务使用者都开始着急,却都还在学习与摸索的阶段。
【作者:金焱 陈燕】 【出处:《财经》杂志2010年第10期】
“养老规划提速”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87056.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