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成都市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破解历史原因造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消除体制性障碍,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完善政策制度,全市形成了城乡一体的就业促进和社会保障格局,正向城乡充分就业和全民社会保障目标加速迈进。
率先实现城乡充分就业指日可待
数字:2008年实现城乡比较充分就业。二、三产业年均新增就业37万人,城镇年均新增就业13万人以上,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3%以下,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率超97%。
镜头:2009年成都市实施的免费就业培训让返乡农民工廖明俊的生活变了样。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他,经过提升培训掌握更多技能后,月收入增加1000多元。爱情也不期而至,如今可爱的女儿也诞生了,一家三口过起了幸福的小日子。
台前幕后:六年前的《“十一五”期间成都市就业问题的认识和建议》清晰记载着——成都市每年将新增就业人口10万人左右,但新增岗位不到8万个,“僧多粥少”格局未来5年内难以逆转。面对压力,成都市始终把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创造出了若干“全国率先”的先进经验。
“十一五”开局之年,成都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到2008年实现城乡比较充分就业;进而提出2012年底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城乡充分就业——该市相继在全国率先开展城乡劳动力就业状况实名制登记;率先把“就业优先”从概念变为现实,启动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率先将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拓展到鉴定等多项补贴;率先建立起紧急就业援助工作长效机制。
遭受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就业形势陡转直下。全市齐动员构建“大就业”和“大创业”格局,多部门联合实施“十大特别培训就业行动计划”;全国首家免费发放就业培训券;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建立孵化基地77个,成功孵化项目2086个,帮助5.66万人创业就业,基本达到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标准。
成都聚集了我省大部分高校,该市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创新举措促进创业就业,已建成青年创业园16个,设立扶持资金达2.91亿元;鼓励并引导了9570名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服务,总量和密度全国领先。
全民社会保障不是梦想
数字:2010年底,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348.0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68.5万人,农民工综合社会保险参保133.3万人,城乡医疗保险参保1217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镇职工医保报销比例达77%,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按新农合统计口径达75%、按城镇居民基本医保统计口径达到62%,加上大病互助补充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每年最高报销额度可达56.4万元和51.2万元。
镜头:近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感冒的温江区居民吴秀华,对少支付的7.58元感到很意外。去年8月,成都市在温江启动基本医疗保险“可选择”门诊统筹,参保人员可在该区的23家定点医疗机构中任意选择刷卡门诊就医,并实时结算。
台前幕后:成都在全国率先开展探索实践,建立起分别由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两大制度构成、缴费和待遇标准多层次、保险关系市域内无障碍转接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实现了城乡制度体系全覆盖,被公众评为第三届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
破解制度“碎片化”,成都探索不息。以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为例,该市先后突破了建立完善、制度整合、城乡统筹3个阶段——2007年在全国率先启动统账结合的新农保试点;2008年全域实施,在全国首创耕保基金补贴农民参保缴费机制,并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接轨;2009年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度相整合,全面实施城乡居民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缴费基数、费率、待遇标准“三统一”。
缓解 “看病难”、“看病贵”,2009年将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大学生医保整合为城乡居民一体化医疗保险制度,去年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制度,每人每年最高报销较原来16元提高184元;探索建立了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可选择”门诊统筹制度,今年将在全域成都实施。
勇当和谐劳动关系的“守护者”
数字:全市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7.8%,企业签订集体劳动合同 (含工资集体协议)9515份,覆盖企业5.27万户和职工142万人。
镜头:“今后工资不是只有企业说了算。”去年12月17日,龙泉驿区界牌工业园区的工人喜上眉梢。这天,园区工会联合会负责人与53家企业代表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协议——园区企业要建立完善正常的工资增长调节机制,若企业利润每年增长10%,职工工资每年相应增长5%。
台前幕后:用工签订劳动合同、全员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其好坏是社会和谐的晴雨表。近年来,成都市着力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四项创建”、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基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劳动争议调解落实到企业、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动态监管,勇当和谐劳动关系的“守护者”。
改革发展成果应由劳动者共享。成都市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定期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调节机制。2005年以来,该市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次由450元提高到850元;全部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由17279元增长到2009年的27272元。
城乡全域享受“同城”服务
数字:统筹城乡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已基本完成在温江区全域示范,其中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申领时间由最长9个月缩短为最快2.5小时,门诊特殊疾病申报平均不超过20分钟可一次性办结。今年起在全市全面推行。
镜头:温江区邓勤蓉大姐失地后在社区一角摆了台缝纫机赚钱补贴家用。2009年7月11日上午,她走进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申请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信息录入后逐级上报市就业局。中午,402元补贴到达她的账户。当日,成都在全国率先启动劳动保障服务向社区“延伸”,邓勤蓉成为受益第一人。
台前幕后:此前,劳动保障服务项目除个别延伸到基层外,大部分集中在市县两级。为统筹解决公共服务城乡分割问题,2008年该市与中国劳科院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形成“成都统筹城乡劳动保障四维公共服务体系”成果,去年在温江区开展全域试点示范。
缩短了办事时间,还降低了车旅等办事成本,受到各方欢迎。据统计,经办人员较试点前办理每项业务平均每人次减少工时71.4分钟,对应降低人工成本14.7元。远期将涉及自然人的49项服务全部延伸后,全市每年可减少社会成本15亿元。
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奠定民生之基
——对话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济环
问:“十二五”期间,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城乡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健全,人才保障更加有力,人事制度更加完善,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的总体目标,开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工作新的业绩。力争到2015年末全面实现城乡充分就业、人人享有社会保障、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城乡均等,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问:今年是成都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第三个年头,将有哪些新的举措?
答: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关键是推进城乡充分就业。今年将出台《成都市就业促进条例》,进一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措施;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统一失业保险待遇标准;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加强职业能力建设。
问:如何呼应 “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社会期盼?
答:全力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十二五”期间实现全市16岁以上农村居民应保尽保。对于以前开展的农民工综合社会保险,将出台并轨接续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办法,确保城乡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实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可选择”门诊统筹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和医疗服务费用谈判机制、定点医疗机构诚信等级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管理大病补充保险机制,让广大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出处:四川日报】
“成都向城乡充分就业和全民社保加速迈进”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85594.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