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放宽养老金基建项目投资
英国全国养老金基金协会3月6日表示,支持提高地方政府养老基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比例。从4月1日起,这一比例将由15%提高至30%。
近年来,英国政府为刺激经济,鼓励基建项目及对该领域的投资。英国养老金资产超过1万亿英镑(1英镑约合9.40元人民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期限较长、流动性较低,与养老基金的投资意向相符。英国皇家协会未来房屋委员会则表示,相比投资股票和债券,投资基建项目将会获得更好的回报,还将促使更广泛的经济恢复到平稳增长中。
美国养老金八大特色:1400万老人因领社安金脱贫
美国的社会安全金体系不仅仅是人退休后从联邦政府领取的养老金,这一项目有着八大特色,构筑的是一种社会福利安全网。
1936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社会安全法案,80年后,几乎覆盖全民的社会安全金体系依然是美国最大的社会福利保障项目之一。由于这一项目的存在,美国的工薪族在退休后可以有最基本的收入保障,同时残疾人士和那些孤儿寡母也可以享受这种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美国的社会安全金体系不仅仅是人退休后从联邦政府领取的养老金,这一项目有着八大特色,构筑的是一种社会福利安全网。
特色一:社安金具有人寿保险功能
在一些人的眼里,社会安全金就等同于养老金,人工作10年到退休时就可以领取一定金额的社安金。美国社会安全金项目的设立,实际上是即要保障工薪族在退休后能有基本的收入,同时也要兼顾人在工作中受伤后无法工作时也能有收入,最后还要考虑一家之主如果过世,孤儿寡母没了收入来源,也不能让她们断了收入来源。在2012年6月,美国约有5600万人领取社会安全金,也就是说每6个美国人当中就有1个人领取社安金。在领取社安金的人群中,四分之三的人属于到了可以领取社安金年龄段的人,这些人是告别工作舞台,真正地回家养老了。全美还有1100万人还没到退休年龄,他们也照常可以领取社安金,这些人占领取社安金人数的19%。这些人是些什么人呢,他们为何年轻轻地就可以回家养老呢?人在工作中会出现意外,当身体遭到伤害而无法工作时,一般会算作工伤,通常由工作单位给予经济上的补偿。美国社安金也将工伤人员纳入社会福利之中,只要是因工伤无法工作,每个月可从政府领取社安金。2011年,在全美21至64岁的工薪族中有96%的人受到伤残保险的保护,这意味着这些人在工作中受伤后,即使无法继续工作,但在收入上也会有基本的保障。
联邦政府向工薪族收缴的社会安全金税还包括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也就是类似于人寿保险的功能。全美20至49岁工薪族中有96%的人通过缴纳薪资说而获得了类似于人寿保险的保护。如果一个有工作的在30岁时过世,他留下的孤儿寡母的生活就可能遭遇困难。而在社会安全金体系下,这个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按照一个中等收入水平的工薪族来算,如果这个人过世,只剩下老婆领着孩子过日子,这三个人可以通过领取社安金来渡难关,累计的社安金领取金额最高可以达到476000美元。
特色二:社安金通常随物价指数调涨
联邦政府发放的社安金金额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物价的上涨而提高。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物价上涨后,退休者的收入如果不增长,就等于退休者的收入降低了。特别是那些以社安金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低收入人群,如果退休后收入一直维持不变,在通货膨胀日趋严重的今天,很容易就会转变成穷人。
美国人退休后领取社会安全金的金额主要是以工作中的收入为基数,然后按照收入比例获得社安金。高收入人群工作时收入好,在退休后领取的社安金就可能出现领取金额较大的情形。为了体现一些公平,政府发放的社安金有每个月最高额度限制,而且尽量提升低收入人群社安金的金额。比如,低收入人群退休后每个月领取的社安金金额可能会达到他退休前薪水收入的55%。而高收入人群退休后每月领取的社安金金额可能只有他退休前薪水收入的27%。
特色三:社安金涵盖九成以上工薪族
美国社安金基金的来源是来自于工薪族在工作期间缴纳的薪资税,因此只要是全职工作10年以上的人,在退休后就可以领取社安金。美国全职工薪族可谓人人都在缴纳薪资税,那么退休后也是几乎人人都可以每个月领取社安金。一部分工薪族是在做半工,如果点数不够,就有可能达不到领取社安金的标准。社安金不是救济金,而是对所有工薪族退休后能拥有收入的一种保障。即使高收入人群也不会被排斥在领取社安金的行列,因为社安金是一项全民性的社会福利。即使退休者还要其他的收入来源,比如私人公司的401K退休储蓄、金融房地产等收入、退休金、工作收入等,政府还是照样发放社安金。
美国的社安金是大众式的养老金,因涉及面广,也成为民众最基本的养老资金来源。根据统计,美国65岁以上的工薪族90%可以在退休后拿到社安金这种养老金,约占美国老年人退休后总收入的40%。按照法律规定,每一个工作的人,只要工作到一定年限,退休后每个月都可以从联邦政府领取到社会安全金(养老金)。
特色四:退休者的社安金金额不算高
美国中等收入的工薪族在退休后每个月所能领取的社安金平均金额在34个发达国家中排名第30位,不算垫底但是在底部。那么美国工薪族在退休后到底能领取到多少社安金呢?根据美国社安局的资料,在2013年美国将有5800万退休人员领取社安金,总金额在8210亿美元。根据2012年12月份美国社安局发放的社安金实际数据,全美有3700万退休人员领取了社安金,总金额为4630亿美元,每名退休人员的社安金平均为每月1262美元。退休人员的配偶有290万人也领取社安金,领取的退休及金额总计为18亿美元。
美国的社安金不仅是为退休人员设立的,同时也为残疾人士和丧偶的公民提供社会保障福利。2012年12月,有880万残疾人士领取社安金,总金额为100亿美元,平均每人每月为1130美元。残疾人士的家属也可以享受社安金的福利,2012年12月有210万残疾人的家属领取了社安金。夫妇家庭如果有配偶过世,无社安金的配偶也可以继续领取过世配偶的社安金。2012年12月,全美有630万丧偶的居民领取社安金,总金额为66亿美元,平均每人每月领取的社安金为1215美元。
美国人退休后每月最低的社安金没有底线,一般在800美元左右,这主要看一个人工作时收入是多少。但美国社安金却有最高金额的限制,按照2013年的标准,退休人员从联邦政府领取的社安金最高金额为2533美元。从此点看,联邦政府负责的美国人养老金福利在金额上差距并不大,民众每个月可领到的社安金金额约在800美元至2500美元之间。2013年,美国人的养老金有了上调。按照统计数据,联邦政府发放的社安金,按照所有退休人员平均来看,每个月为1261美元,夫妇家庭可领到的社安金每月平均为2048美元。丧偶的女性如果带有两个孩子,每月可领取的社安金为2592美元。丧偶的老人,每月社安金平均为1214美元。伤残人士每个月平均为1132美元,如果伤残人士有配偶和一个孩子,每月的社安金可上升到1919美元。
特色五:儿童也可以享受“养老金”
如果退休人员过世,家中的孩子也可以享受过世人员的社安金。按照统计,2011年,美国有600万18岁以下少年生活在靠领取社安金维生的家庭中,其中300万儿童可以直接从政府处领取到“养老金”。2011年,美国有110万儿童因为享受社安金福利而避免成为穷孩子。过世退休人员子女领取社安金的条件为:不超过18岁;18至19岁仍在高中读书者;18至22岁残障人士。如果退休人员要供养父母,而且供养花费的占到老人生活费用的一半以上,在这种情况下,退休人员如果过世,他的父母可以享受领取过世人员社安金的待遇。至于过世人员的家属每个月可以领取到多少社安金,这要依照具体的情况和规定来处理。
特色六:1400万老人因领取社安金脱贫
2011年,65岁以上退休老人中有1400万人因领取社安金而“脱贫”。2011年,在“穷人”当中,也就是年收入在政府贫困线标准以下的人群中有近44%的人是没有社安金收入,有社安金收入依然是穷人的人占整个穷人人群的比例为8.7%。
政府的报告认为,由于社会安全金项目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这使得四成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免于陷入贫困境地。从美国人领取到的社安金金额可以看出,即使老人退休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单纯依赖政府发放的社安金生活,沦落为贫困人口的比例也相对较低。所以说,美国实行的退休人员福利重点在于保证人到老年后的基本生活所需,而且是涵盖所有曾经全职工作过的退休人员。
特色七:社安金成为退休者主要收入
美国人退休后的收入来源是多样化的,人们可以继续工作赚外快,也可以出租房子搞补贴,至于401K和个人退休储蓄帐户上的钱,开始每年一点点领出来花也是名正言顺。不过对于很多美国退休者来说,政府发放的社安金却是他们地地道道的养老金,要是没这钱,那还是真不知道日子怎么过。
2010年,在美国所有退休者当中,社安金收入占其退休后收入一半的人数比例约为65%,黑人退休者中社安金收入占其退休后收入一半的人数比例约为75%,亚裔退休者中社安金收入占其退休后收入一半的人数比例约为64%。在所有退休者当中,社安金收入占其退休后收入90%以上的人数比例约为35%,黑人退休者中社安金收入占其退休后收入90%以上的人数比例约为55%,亚裔退休者中社安金收入占其退休后收入90%以上的人数比例约为41%。在所有退休者当中,退休后所有收入都来自社安金的人数比例约为22%,黑人的比例为45%,亚裔的比例为32%。
特色八:社安金造福女性退休者
美国大部分女性的收入比男性低,加之很多女性应照顾儿女而成为全职妈妈,因而社安金对于退休女性而言更重要,也更有价值。在62岁以上退休者中,领取社安金的女性比例要超过男性,女性占领取社安金人数的56%。而在85岁以上领取社安金的人中,女性占了67%。
美国人的养老金不仅仅是退休人员一个人的社会福利,同时也会惠及到配偶和子女。如果退休人员过世,他的配偶没有收入也可领取过世配偶的社安金,但要符合以下的条件:一是配偶的年龄超过50岁、属于残障人士;二是配偶年龄超过60岁;三是不论配偶年龄多大,家中有16岁以下儿童或是残障人士需要抚养。只要符合上述三项条件之一,该配偶即可享受过世人员的社安金。即使配偶60岁后重新结婚,她仍符合资格享受过世前配偶的社安金福利。过世退休人员配偶享受的社安金金额也是依据年龄,如果是到了可领取全额社安金的年龄时开始领取,自然是获得全额社安金。提前领取的社安金减扣依照年龄来决定。目前美国大约有500万丧偶者享受过世配偶的社安金福利,这对于年长者尤其是女性的生活是个不小的帮助。
还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如果退休人员属于离婚,他过世后前配能否领取他的社安金金呢?在这一点上,政府的规定还算有人情味,只要原配偶的婚姻维持了10年,年龄在60岁以上或是50岁以上但属于残障人士,这名前配偶就有资格领取过世前配偶的社安金。前配偶没有收入、但需抚养孩子,前配偶离婚后在60岁前未再婚,符合这两项条件之一,前配偶也可以领取过世退休人员的社安金。
借鉴挪威养老金经验扩充来源优化管理
面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全球都在进行养老金制度的探索和改革。利用本国的资源禀赋优势建立养老储备基金,是一种国际通行的有效做法。其中,挪威政府利用石油资源建立全球养老基金,是一个成功范例。截至2012年6月30日,挪威全球养老基金的总资产约合5940亿美元,持有全球1%的股票,成为全球第二大主权财富基金。挪威建立石油资源支持型养老基金的成功经验,对改变我国养老金积累不足、管理相对落后、运行效率不高等状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资金来源与政府支出限制
挪威属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典型的高收入福利型国家,人口密度小但老龄化比较严重。2010年挪威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5%,预计在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上升至17.6%和20.4%。挪威1969年在北海发现石油,很快成为北欧最大的产油国和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国,每年从石油中获得的收入大约为400亿美元,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以上。
为了缓冲油价波动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应对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挪威政府于1990年以石油收入为来源建立了石油基金。2006年,根据《挪威养老基金法》,挪威石油基金改组为挪威全球养老基金。该基金是挪威为应对未来养老金缺口而建立的养老金储备,尚未对其使用时间和方式做出具体规定。
积极利用石油相关收入积累养老金。挪威政府秉持将现在的资源开采收益留给后代的理念,通过挪威全球养老基金集中管理石油相关产业收入,储备资源收益,以此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该基金获取石油资源相关收益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资源税收、收益分红和污染物排放收费等,主要包括:石油税收和特别收益金;对石油开采活动收取的碳排放费用;政府发放石油开采权牌照的收益;国家石油公司的分红;出售石油公司权益所得收入等。
财政赤字与养老金规模挂钩,约束财政支出。挪威全球养老基金还是政府财政政策工具之一,与财政政策指引共同约束政府支出。挪威全球养老基金预期的长期收益为4%。因此,在挪威2001年财政政策指引中明确规定,在长期不含石油收入的政府结构性财政赤字,不得高于全球养老基金资产的4%。当然,在短期内也允许有弹性,即政府每年不含石油收入的财政赤字口径,可以根据当年情况略高于或低于全球养老基金资产的4%。随着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4%基金资产水平的财政赤字在未来也可能变得十分庞大,需要更积极地控制财政支出规模。
投资海外 策略稳健
实行全部投资海外的策略。目前,挪威全球养老基金全部投资于海外市场,持有全球8000多个公司的股份。全部投资海外的主要考虑:一是分散风险,分享全球经济成长,以获取良好投资回报;二是避免因石油收益产生大量外币流入,导致汇率非正常波动;三是减少非石油行业受石油行业波动的影响,促进挪威经济的平衡发展;四是挪威全球养老基金规模巨大,但国内资本市场狭小,养老基金集中投资国内,会产生市场波动、流动性过剩的风险。
逐渐放宽投资范围的限制。挪威全球养老基金最初主要投资政府债券,然后大幅提高了股票市场投资上限,广泛参与海外股票市场,包括新兴市场。目前,除奥斯陆外,挪威全球养老基金已在纽约、伦敦、新加坡、上海等地设有分支机构。
挪威全球养老基金投资策略比较稳健,注重长期回报。挪威政府石油基金最初对单个公司的所有股权投资上限设定为1%,2000年提高到3%,2006年提高到6%。
为分散风险,2008年挪威政府允许全球养老基金投资不动产,上限为5%。2010年11月,挪威全球养老基金用42亿挪威克朗购买了英国伦敦著名商业街113座建筑的四分之一收益权。2011年7月,和法国一家保险公司合作,动用55亿挪威克朗,买下法国巴黎7处不动产。
坚持长期投资,取得良好回报。挪威全球养老基金采取长中短结合、注重中长期投资的策略,长期投资回报稳健。尽管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2008年投资回报率仅为-23.3%,但1998年以来的年均投资回报率却高达9.75%。
挪威经验的借鉴意义
首先,利用优势资源,扩充养老金来源。挪威政府利用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收益,成立专门的资源支持型养老基金,不仅为人口老龄化提前建立了丰富的储备,也是“弥补未来”、造福后代的重要举措。“弥补未来”是挪威全球养老基金建立的基本信念。
我国养老保障资金来源不足、不可持续的矛盾日益突出。借鉴挪威经验,可以根据不可再生资源的储备与消耗情况,利用我国经济资源优势,建立以资源为支撑的养老金补充渠道。
其次,集中管理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挪威全球养老基金在集中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外包服务等方式,提升了专业管理水平,节约了管理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
最后,引入定期评估机制,适时调整投资范围。挪威每隔三年就要修订一次全球养老基金的投资政策,投资范围从最初的国债逐步扩展到债券、股票、房地产以及新兴市场等多个领域。定期评估调整的做法,有助于实现基金规模增长、投资范围扩展与投资管理经验积累之间的平衡。
投资范围法定,并辅以行政控制是我国养老保障资金管理的重要特征,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建议引入定期评估调整机制,根据市场变化、管理模式、经验积累等因素,定期调整投资范围。
借鉴智利养老金经验 向多支柱平稳转换
智利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养老保障体系进行彻底改革,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障体系,并通过多种投资组合选择、最低收益保证、强制准备金制度以及参保者最低保障等制度安排,实现了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成为发展中国家建立现代养老保障体系的成功典范。
经过改革,智利养老保障体系的覆盖程度从1980年的60%提高到现在的100%,专业运作的个人账户投资收益受到保护,分享了经济改革的成果。同时,养老金投资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有研究预测,智利养老金占GDP的比重将在2020年达到80%左右。
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但发展水平仍相对滞后,以现收现付的传统模式为主,收支不平衡矛盾日益突出,智利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转轨经验无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三支柱”养老金体系
智利是南美比较富裕的发展中国家,2011年的人口总数约为1700万,人均GDP约为14000美元,位居南美洲第一。但在1980年,智利人均GDP仅为2500美元左右,1981年达到2900美元左右。1982年起,由于拉美债务危机以及一系列的社会政治矛盾,其人均GDP一路下滑,经历了拉美所谓“失掉的十年”。
智利于1920年初次建立养老金制度,基本采用传统的现收现付方式。自20世纪60年代起,智利的养老金制度已逐步暴露出多方面问题,其主要特征有: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产生了高额赤字;缴费负担过高,缴费率甚至曾经高达应纳税收入的50%;为大多数参保人员支付的养老金非常少,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约70%的参保人员退休时拿到的养老金等于或低于最低养老金;公平严重缺失,只有小部分人可在退休时领取不受通货膨胀影响的高额养老金;而大部分人则无法享受;资金来源严重短缺,在社保缴费率日益走高的同时,财政负担也越来越重,旧制度越来越不堪重负;缴费与待遇不挂钩,严重影响企业和个人缴费的积极性。
在此背景下,智利政府从1980年开始对本国养老金制度进行彻底改革,建立新的三支柱现代养老金体系,并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不断完善养老保障体制,使其同社会、经济、国民需求以及资本市场发展等多方面相匹配。
从智利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看,首先,明确第一支柱的基础保障角色,建立以第二支柱为主体、第三支柱进行补充的养老保障体系。新制度彻底打破了原来单一的现收现付模式,建立了一个以个人账户为基础的多支柱缴费确定型养老金体系。其中,第一支柱为社会共济养老基金,资金由政府完全承担。新引入的第二支柱强调“储蓄和投资”概念,参保人员工作期间缴纳的费用为其退休后的养老保障提供资金,政府不再承担。所有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由私营的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和投资,投资收益积累在个人账户中。第三支柱为自愿性补充养老金,享有税收减免,可提前支取,但提前支取部分需缴纳罚金。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与缴费无关的养老金(如社会养老救济金),发放给无其他养老金收入的贫困老人。
其次,打破“大锅饭”模式,协调养老金缴费与领取水平,提高公平性和合理性
通过分离第一和第二支柱,打破原有的“大锅饭”模式,确立最低保障与多缴多得相结合的模式。这样既可以履行政府普惠的责任,又可以兼顾个人参与养老保险的责任,保持制度的灵活性,鼓励为未来储蓄。
再次,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引入专业管理和竞争机制。智利旧的养老金制度采用现收现付模式,依靠缴费和其他财政补贴支付,基本没有对养老金做增值保值的投资管理,导致养老缴费负担高企,养老金支付压力巨大。新的制度下,第二支柱引入专业的养老基金管理公司,鼓励市场竞争,对养老金个人账户进行专业管理和投资,通过投资股票、债券等多种类型的金融产品提高养老金的投资回报。
第四,为新旧制度平稳过渡做好短期安排和长期规划。为了顺利向新的养老保障体系过渡,智利政府制订了截至2045年的长期财政计划,为较高的制度转轨成本提供财政支持。特别在改革初期,财政支持力度较大;而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制度的完善,此项财政支出逐渐减少。
第五,保持制度的灵活性,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新旧制度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在新制度中,如果退休人员没有达到领取最低养老金的条件(即缴费满20年),仍可领取最低养老保障,直到将其个人账户的余额全部领完。但在旧制度中,同等情况的退休人员则无法领取任何养老金,将损失工作期间缴纳的费用。
新旧养老制度转换与收益保证
为保证社会稳定,新的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后,政府并不强制要求参保人员退出旧体系,允许其在过渡期间自由选择留在旧体系或者进入新体系。为了迅速建立和巩固新的体系,智利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机制。一是要求雇主按照一定缴费比例相应提高雇员工资,而且雇员的缴费水平低于旧制度。因此,尽管在新制度下,参保人员需要自己缴费,但其收入增加较好地弥补了这一部分;雇主的总体负担也有所降低。二是凡是从旧体系过渡到新体系的参保人员,财政部均立即向其发放认可凭证,证明新体系对参保人员因为过渡产生的债务。这种凭证对许多雇员来说,价值比原有制度下的养老金承诺大得多。三是政府开展一系列关于新制度的公众宣传。这些措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截至1981年底,旧体系内的参保人数已降至1980年的一半。
此外,智利养老基金逐步转向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智利养老基金的资产配置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1981-2002年是单一投资组合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期,智利养老基金只能投资于国债和央行票据。自1985年起,允许投资于本国股市和企业债。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股票投资大幅增长,达到组合的30%。本世纪初期,政府允许养老基金进行海外投资后,海外投资比例达到11%,几乎全部投资于共同基金;2002年至今是多投资组合阶段。养老基金按照股票和债券的不同比例提供五种投资组合,参保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收益需求进行选择。
2007年智利养老基金平均36%投资于海外市场,2011年海外投资比例的上限为45%,而最新的法律提案将上限提升至80%。智利不断放宽海外投资比例的原因在于,与国内的资本市场规模相比,养老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非常巨大,可能会导致资本市场的不稳定,增加养老基金投资的风险。因此,将养老基金向海外市场分流,既能分散投资、规避风险,又能分享全球增长成果。总体来说,国家的投资政策会直接影响养老基金的资产配置。一旦政策允许后,养老基金会迅速投资于股票和海外市场,并且达到投资限制的上限。
为监管这些养老基金,智利财政出资组建了专门机构——养老金监管局,对养老基金进行监管并发布法规细则。根据规定,智利养老基金需对其所管理的每种投资组合做出最低收益保证,取下述(1)和(2)的较低者:(1)过去36个月所有同类基金的平均实际年收益率减去4个百分点(对于A组合或者B组合)或2个百分点(对于其他类型的组合);(2)过去36个月所有相同类型基金的平均实际年收益绝对值的50%。
为了达到这一最低保证,法律规定所有养老基金需要建立一个“收益波动准备金”。凡是某类型养老基金的收益超过该种养老基金规定的收益水平时,超出的收益自动进入收益波动准备金。此外,政府还强制要求养老金资产管理机构建立“强制准备金”,规模不少于所管理养老基金资产的1%。如果某一养老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低于最低收益保证,则需从两个准备金中提取资金弥补客户,以达到最低收益水平。
一旦养老基金投资失败,而收益波动准备金和强制准备金均不能保证最低收益时,则由政府财政予以弥补,以确保参保人员的最低养老保障。如果残疾人和低收入公民参保的养老基金破产,政府负责按最低收益率支付该类人群最低保障水平的养老金。如果人寿保险公司破产,政府承担全额最低养老金,以及超过最低养老金部分的75%但不超过额度上限的部分。另外,政府也会对其他一些符合特定条件的参保人员,支付最低水平的养老金。
1981-2007年间,智利养老基金总资产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3%,从1981年的3.05亿美元(占当年GDP的0.9%)增长到2007年的110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64%),这一数字在2011年达到1455亿美元(占当年GDP的53%)。
高效而市场化的投资管理模式使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在新制度建立后的25年里,养老基金的平均实际年收益率为10.2%,远高于新制度刚建立时4%-5%的预期。
对我国养老金制度的启示
首先,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是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长远大计。智利虽然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就出现改革的提议,但其养老保障体系的彻底改革真正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而此时也正值拉美经济出现严重的债务危机。一方面,严重恶化的经济对于弱势群体和低收入人群的影响更大,进一步激化各种社会矛盾,促使政府下决心废旧立新,对智利深层次社会制度进行调整。事实上,除了养老金的支付水平,原有养老金制度的不公平也是改革获得广泛支持的重要原因。通过改革,智利建立起一套较为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提高了养老金体系运行的效率和公平性,对于智利走出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危机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
其次,顶层设计是养老保障体系协调发展和运作良好的重要前提。智利的养老保障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还是单一的大锅饭模式,由于管理不当引起诸多社会矛盾。智利政府下定决心统筹考虑,分离第一和第二支柱,建立第三支柱,自此形成较为完善的、适合其国情的养老金体系。为解决新旧制度过渡产生的改革成本,智利政府作了长远的测算并提供财政支持,确保了改革的持续推进和深化。
再次,做好风险防控体系,保证弱势群体的最低收入。养老体系的改革必然面临多重困难和风险。因此,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风险防控体系,明确政府和个人的责任,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所不可或缺的。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如残疾人、失能老人、极低收入者等),政府有义务实行最低保障原则。
最后,投资限制与市场发展阶段和经验累积程度相适应,逐步扩大投资灵活性。智利政府对于养老基金的投资品种和投资范围的限制,在长期探索中逐步放开,养老基金获得越来越多的投资决策权,市场化运作经验逐步积累,投资手段也越来越成熟,充分实现了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出处:中国养老金网】
“2013年3月养老金国际视点”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80285.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