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技能兴国的时代强音: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这是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优秀答卷:
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超过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0%;全国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2亿人次;中国代表队连续两次荣登世界技能大赛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榜榜首;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工作建立健全,技能人才总量不断扩大、素质稳步提升、活力充分释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能力素质不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制造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夯实技能人才体系的“四梁八柱”——打造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关心技能人才,多次高屋建瓴,就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工作指明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人社部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在职业能力建设领域陆续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技能人才政策体系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
从中央层面,技能人才的激励、培养措施得以“定调”,书写了技能人才队伍发展的时代华章。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了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措施。《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首次提出高技能领军人才的概念,要求增强技术工人获得感、自豪感、荣誉感,激发技术工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是完善“1+N”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定海神针。《意见》提出,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打造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人社部制定“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出台“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支持企业大力开展人才评价工作,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和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从政策上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部省共建技能强省工程,是释放政策红利、探索先行先试的可靠路径。目前,河南、贵州、河北等多省与人社部签署了技能人才工作领域部省共建协议,加快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形成了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整体合力。
十年制度建设,职业能力建设相关的法规政策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完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红利充分释放。从国家层面逐步建立起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技能人才培养开发体系,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不断完善。
世赛“十年磨一剑”勇攀技能高峰——技能大赛引领社会风尚
2011年,年仅21岁的裴先峰走出国门,成为我国第一个走出国门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并获奖的青年焊工。10年过去,他如今已成为公司培训中心最年轻的焊工专家,获得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多个荣誉。
从“加入者”到“领跑者”,在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赛上,十年来我国技能健儿的成长也如同裴先峰的人生轨迹一般,不断加速。
加入世界技能组织12年来,我国连续参加五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成绩从第41届“1银5优胜”到第43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再到第44届、第45届两次位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第一,登上世界技能之巅。
从世界技能大赛的火热,到各地职业技能大赛的兴起,技能大赛引领“技能崇拜”的蔚然成风,让全社会注重技能工作、认同技能成才、投身技能报国,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
十年来,我国逐渐形成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地方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以及专项赛为主体、企业和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为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如今,全国每年举办一类大赛10余项、二类竞赛70余项,涉及的竞赛职业(工种)有上百个,每年有1000多万名企业职工和院校师生参加各类竞赛。同时,各地区也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各类省级市级竞赛活动,让每一名技能人才都有出彩机会。
各类技能大赛,从赛项设置到评分标准均向世界技能大赛看齐。各地将世赛成果转化,将比赛的标准、规则、技术充分融入到行业与生产实践中,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也由“赛”入“企”推动了区域产业的发展、升级和转型,引领技能人才培养方向。
技能竞赛是弘扬技能风尚的窗口,更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抓手。一个又一个技能人才在技能竞赛中完成从零到一的蜕变,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他们中的大多数,在获得金牌后转型成为老师、教练,为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贡献力量;技能人才奋勇争金、历练成才的故事也激励了更多技能青年,鼓舞他们踏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全民技能培训打造“技能中国”——完善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小到圆珠笔上的珠芯,吉他上的琴弦,大到打破世界纪录的“蛟龙号”、飞架三地的港珠澳大桥,一项项产品的研发、工程的出炉,离不开技术工人的贡献。
技能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实现制造业强国目标的中坚力量,是高质量就业的主要群体。当前,我国新技术革命、现代经济和产业体系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劳动者,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是破解命题的关键。
2013年,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的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要求,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宏观政策环境。
十年来,“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不断完善。国家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设立专项账户,统筹用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保证了源头活水,形成了由企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构成的三位一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主体机构体系。
十年来,以重点就业群体和重点领域的培训为抓手,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不断提升。组织实施化解产能过剩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等重大专项培训计划,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要形式开展培训。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等,加强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工作。
一次次开在田地、果园、家门口、产业园区的技能培训,打造了“正安吉他”“紫阳修脚师”“粤菜师傅”等多个劳务品牌,让从业人员就业更稳定,收入更高,权益更有保障。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职业培训站上时代风口。由“线下”转为“线上”,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阶段性实施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将各类企业职工线上培训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仅几个月时间,实名注册用户便超过1300万人。
从人才数量提高到品质提升的跨越,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凸显。为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职业技能培训将继续深化,更加稳定和促进就业,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
守正创新走特色办学之路——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
从培养出世界技能大赛冠军选手曾正超、杨金龙、宋彪,到毕业生就业率一路攀高,受到学生家长、企业认可,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技工院校在十年间呈现出招生和就业“两头热”,得到长足发展。
十年来,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先行者、实践者和开拓者,技工教育实现快速发展。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的正式施行,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人社部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高办学质量,深化国际合作,扩大社会影响力,让技工院校不断彰显培养技能人才“蓄水池”的时代担当。
职业教育法多次提到的“产教融合”“工学一体”,是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建设的普遍遵循。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多年来探索“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厂”的办学模式,主动对接地方产业,把行业、企业需求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标准。从实际出发,技工院校聚焦当地产业模式,正探索集团化办学,以统筹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技能人才精准培养,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推进专业产业紧密对接。
目前,全国2492所技工院校,在校生达420万余人,每年向社会输送约百万名毕业生,就业率普遍在95%以上。从“无人问津”到企业抢手的“技能新星”,技工院校毕业生普遍能拿到行业内有竞争力的薪资,在人生赛跑中实现“反超”。
去除“横纵”障碍 畅通发展通道——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
2011年,技能大师刘宏来到首钢技术研究院从事新焊材开发工作。十年来,从一名现场焊工到首席技术专家,刘宏与首钢共同成长的模式,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提供新的思路。
一个个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的评出,让更多技术工人看到了职业上升通道的希望。从“h”到“H”,从“单轨”到“双轨”,以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为目的,2022年,人社部在原有“五级”技能等级基础上,延伸和发展出新“八级工”制度,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同时,人社部打破职业技能评价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界限,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让技术工人更有奔头。
职业分类作为制定职业标准的依据,是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评价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自1999年来第二次全面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了当前社会职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众多新职业的发布,对于增强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度、促进就业创业、引领职业教育培训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蔚起,国运方兴。非凡十年,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成就满满,鼓舞人心;展望未来,人社部将一如既往大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向着技能人才制度政策更健全、培养体系更完善、岗位使用更合理、评价机制更科学、激励保障更有力的目标前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踔厉奋发,谱写技能人才的时代新篇!(赵泽众)
“拥抱技能的黄金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综述”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178437.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