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题:破除发展瓶颈 促进养老服务增加供给
新华社记者田晓航
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鼓励地方多渠道解决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问题,简化和放宽准入,支持各类所有制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专家表示,围绕我国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各项政策将有利于打破养老服务业发展瓶颈,促进养老服务供给大规模增加和服务质量改善。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断增加。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约15.5万个,比上年增长10.6%;各类养老床位合计744.8万张,比上年增长2%。
然而,当前我国养老服务市场供需不平衡矛盾仍然存在,尤其是养老服务机构发展面临缺乏启动资金、用地等瓶颈问题,制约了养老服务的多样化、多层次供给。
会议指出,适应庞大老年群体多样化多层次养老需求,促进养老服务增加供给、改善质量,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扩大就业、提升服务业水平。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机构中,政府和市场责任边界不够清晰,公办养老机构市场挤占效应突出。
为此,会议提出,简化和放宽准入,支持各类所有制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认为,此举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责任和市场“发力”的界限,在强调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的基础上,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激发民办养老机构活力,将有效扩大养老服务市场供给。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军介绍,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占比仅为四成,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玻璃门”现象依然存在,投资积极性受到抑制。
为破除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资金和用地瓶颈,会议提出,对从事养老服务并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小微企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供地政策。党俊武表示,对从事养老服务并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小微企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将为社会力量创业兴办养老服务事业提供投资支持,进而将带动养老服务市场供给大规模增长。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社区,因为理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政策,既可向前辐射到家庭,又能保障向后的转诊及时顺利。
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落实新建住宅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要求,对老旧小区和纳入特困供养等范围的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支持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有的社区有空间却没有设施,而一些社会力量希望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却苦于没有场所。”党俊武说,社会力量进入社区发展,有利于盘活资源,更方便社区居民就近享受养老服务。
强化医养结合支持政策落实,会议提出,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专家认为,这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方便,从而提高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同时,还有助实现三甲医院患者分流,有效缓解医保资金压力。“随着这一政策的逐步落实,医养结合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党俊武说。
“破除发展瓶颈 促进养老服务增加供给”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166179.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