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横山镇新荣村的村口,有一家漂亮别致的农家乐小院,主人是一个48岁的中年妇女,叫王明容。问她是怎么开起这个农家乐的?她很直爽的回答:“区里组织的大培训让我有了自己创业的梦想,2014年培训结束后,我就向区人力社保局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开起了农家乐。现在请的6个工人都是经过农家乐专业培训后到这里工作的。”
王明容说的大培训,就是綦江区自2014年以来开展的“民心实事工程”。在“两学一做”教育过程中,该局坚持问题导向,以学促做,学做结合,到一线,走进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大培训大就业工作。3年来,这项工程累计培训1.5万人次,参训人员实现自主创业、就业达1.25万人次。
乡村旅游热拉动产业大培训
綦江区是重庆市的“城市发展新区”,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农业人口众多,如何打造成“重庆后花院”,拉动乡村旅游产业大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壮大成为区领导班子深入思考的问题。经过一番调查调研,他们确定了利用农闲时间进行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大培训,提升乡村旅游软实力。
綦江区丁山镇黄坪村的张玉民,十几年前外出打工,因一次意外事故导致下肢残疾,不能干繁重的体力劳动。好在他有一双巧手,编织的蔑器也能贴补些家用。“前年区人力社保局来镇上举办“手工艺品培训班”时,我也报名参加了,通过培训,不但提高了竹蔑工艺水平,还有了开小作坊的念头。”张玉民还告诉记者,四川美院的培训老师还给学员们建立了微信群,大家有什么新的创意或想法都会在群里进行交流展示,学到了不少新东西。
如今,张玉民的“兴民竹器店”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而且还通过区人力社保局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帮扶,开起了自己的网店,实体电商两不误,他从一名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能人”。张玉民感慨地说:“现在不仅全家上阵,还带了10个徒弟,如果不出意外,明年我们村就会被评为‘充分就业村’了,到时还会有更多创业就业优惠政策落地。”
“新农民”备受社会青睐
重庆旗能电铝有限公司人力劳资部部长熊兵回忆,2011年公司在綦江区招收了一批工人,到农忙时节,居然有10几个工人不辞而别回家收稻谷去了,这成为公司的一个笑谈。随着綦江区职业技能大培训工作的深入推进,2014年以后公司再招的800多名工人中,这样的情况就再也没有发生过。
龙兴成过去是古南镇北渡园区的农民,2015年经过职业技能大培训后进入这家公司工作。第一年就因为聪明能干、技术过硬成为代班班长,第二年就当上了组长,现在还在北渡场上按揭了套新房,年底准备把婚事给办了。
綦江区人力社保局局长郑仕全介绍,为保障参训学员实现顺利就业,区里还专门组织学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每年培训一开始,人力社保局就会积极与区内外企业对接,实施订单式培训,大大提高了就业量质。2015年底,区就业人才局在全区20个街镇随机抽查了400名参加培训学员的就业情况,就业率在85%以上,其中自主创业达38%,带动就业1200余人。
经过职业技能大培训后的“新农民”普遍会成为社会青睐的对象,他们淳朴、勤劳、能干、忠诚,无论是去企业就业,还是自主创业,都会成为当下农村最让人羡慕的人群,引领着农村的未来发展走向。
(撰稿:杨晓东)
“重庆市綦江区大培训带动大就业”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145012.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