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日前发布了《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其中披露的公务员统计数据引发舆论关注。公务员队伍是否存在“官多兵少”的现象?日前,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对此回应称,截至2015年底,全国公务员716.7万人,县处级副职以上职务的公务员约占公务员队伍总数的10%,不存在“官多兵少”的问题。
公务员热,热浪袭人,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可从媒体的调查结果看出一二。人民网推出调查“您如何看待‘公务员热’?”调查结果显示,79.3%的网友表示“过分追捧暴露社会发展不均衡”;12.8%的网友表示“就业压力导致求稳心态”;6.1%的网友表示“学而优则仕观念依然存在”……有网友留言说:“公务员是一种职业,而且是高收入职业,考公务员是为了拥有好生活。”还有网友留言说:“公务员有前途,待遇有保障。人们报考公务员,也和这几年社会上对公务员的过高评价有关系。”从数据到网友留言,可以看出,公务员热不是因为公务员考试公平,而是因为公务员是高工资、高福利的象征。公务员热是否降温这一问题其实不该从职业受到的外部影响来看待,而应从社会环境和职业本身来分析。如果要让公务员热真正降温或呈现正常的市场反馈,关键还是要创造更多公平发展的就业创业机会,继续提高并调整社会保障水平,令公务员以外的其他行业也有所保障。说句实在话,如果公务员与其他职业的保障水平差不多,人们都从自身特长和喜好选择工作,那才是良性的社会发展。
拓展:
淡看公务员的“离职吃香”
4月25日,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招录笔试开考。今年全省共计划招考公务员7234名,15万人报名,经过网上确认最终有11.5万人(含烟草系统)缴费,报考人数趋于稳定,竞争激烈程度与前两年相比大致相当。专家认为,“公务员热”适度降温,是人们对职业选择的一种理性回归。
一份职业,如果大家都不问自己是否真正感兴趣,而只想挤独木桥去争抢,那它必然会少些职业味,而附加浓厚的身份、地位色彩。因此,专家说 “公务员热”的适度降温是对职业选择的理性回归,无疑是经得起推敲的。这种理性,当然是建立在公务员行为得到日渐规范的基础之上。换言之,权力的任性和滥用受到制约,身份的光环与特权的阴影渐渐淡去,公务员这个行当便在慢慢恢复其本来面目,可与其他职业相提并论了。这彰显了近些年制度堵漏的成果,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然而若说“公务员热”就此已冷却下来,显然言之过早。11.5万人竞争7000余岗位,平均16个人抢一个“饭碗”,如此激烈的竞争度,在其他行业的求职中仍是不多见的。可见公务员的“职业溢价”程度依然很可观,在不少人眼里,公务员依然是个炙手可热的好职业。
昨日另两条相关新闻在网上炒得发烫,便是这一现象的佐证。其一是“好嫁人”之说。据《现代金报》报道,浙江宁波一女孩本来觉得去企业上班更有吸引力,可在25日当天,父亲特地开车送她去参加公务员考试。原因很简单,家里人觉得女孩子考上公务员,找对象更容易。其二是“离职吃香”现象。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离职公务员成了一些企业争抢的“香饽饽”,因为他们熟知政府流程、办事风格,掌握政府部门的人脉资源,因而备受房地产、金融和互联网三大受政策影响最强的行业所青睐。
考上了“好嫁人”,离职了也吃香,看来公务员这职业,横竖都招人喜爱,简直成了婚恋场和职场上的超级“硬通货”了!在呼唤职业选择回归理性的当下,这难免让公众有几分担忧。比如有人就认为,女孩为了“好嫁人”而考公务员,个人的功利意图太强;更有人质疑,离职公务员受企业热捧有可能是源于权力变现的需求。然而,只要细加分析,这样的担忧虽不至于毫无道理,却也不必过于敏感。不管怎么说,一个女孩希望“好嫁人”,其实无可厚非;而关于“权力变现”,按理说在职比离职更容易操控,从逻辑上分析,应该没有哪个公务员为了便于权钱交易而主动选择离职的。因为权没了,还拿什么去交易呢?
由此说来,“公务员热”降温、“好嫁人”、“离职吃香”这三种现象,其实并不矛盾,相反倒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源于同一个现实基础,即跟教师、医生等职业一样,公务员在人们心目中,也越来越接近职业化。是职业就必然有选择、有进入、有退出,有人才的流动,只要竞争的途径正当、合法,只要权力被关进制度的笼子,人们的选择就必然不断趋于理性。为此,对于公务员“离职吃香”这类现象,我们不妨淡看一眼,只要离职后不当政商勾结的掮客,不从事违法交易,我们就不必过度紧张。事实上,其他职业也有一些“改行更吃香”的现象,对于公务员的离职改行,我们也需以平常心来看待。
“浅谈公务员是否真的“吃香””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135145.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