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任制公务员应做“鲶鱼”莫成“鸡肋”
目前,全国有多个省份先后试行了公务员聘任制,与此同时,诸如“招人难”“跳槽热”“零淘汰”等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公务员聘任制是如何运行的,遭遇哪些困境?记者在贵州和深圳进行了实地探访。(7月2日《新京报》)
有人形容:“任用制是铁饭碗,聘用制是瓷饭碗,铁饭碗很结实,瓷饭碗一碰就碎了”。这句话一语道破公务员聘任制的玄机,打破传统公务员用人体系,建立包括合同聘用、公平竞争、激励约束、权益保障的用人机制,为公务员队伍注入新血液。
聘任制公务员贵在“不拘一格降人才”,以贵州省聘任制公务员招聘为例:“博士有5人,约占7.24%;硕士32人,约占46.38%;本科32人,约占46.38%,高学历层次的考生占比过半”与传统的公务员招录不同,招聘重点是寻找急缺紧缺、高端特殊的专业技术人才,让这些人进入政府队伍,定能为政府工作增添新活力,无疑为科学行政下了一场“及时雨”。更重要的是,聘任制公务员普遍能力强、素质高、态度好,许多人已成为所在单位业务骨干,并对委任制公务员队伍形成了一定“鲶鱼效应”,激发了公务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然而,好事多磨,公务员聘任制试点面临8年之困,晋升难、身份尴尬、公众质疑等一系列问题萦绕在其全程,特别是在官本位的思维下,一些聘任制公务员开展工作上确实有一些难度。作为少数群体的聘任制,存在“临时工”的思想比较严重,有低人一等的感觉。甚至有人认为“聘任制公务员一个临时工怎么去管人家正式的干部”这个本来是激励公务员队伍上进,发挥“鳗鱼作用”的利好制度,却又沦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的尴尬。
要避免聘任制公务员沦为鸡肋的尴尬,务必有以下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强化合同管理方式,完善和丰富单位管理手段,在适度增加公务员职业危机感的同时也激发了其工作动力,提高了管理效能;另一方面,聘任制公务员要和委任制公务员同工同酬并有均等的晋升机会,保障了聘任制公务员职业发展空间,有利于吸引和激励公务员长期、勤勉为政府服务。
总之,坚持聘任制公务员改革,让聘任制公务员成为激励进步的“鲶鱼”而不是“鸡肋”,同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聘任制公务员突破改革坚冰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只要坚持探索,不断尝试,终能修成正果,惠及全体群众。
“公务员聘任制”可能不是一剂良药
日前,贵州省公务员局的官方网站上挂出了一则“2015年统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聘任制公务员”的公告,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上海、江西、北京、江苏、四川、山西、山东等多个省份开始试行公务员聘任制,并将其作为优化公务员队伍、提升公务员整体能力的一剂良药。(7月7日《人民日报》)
长久以来,群众对于公务员这个职业,总有说不完的看法,有说一杯茶、一张报坐一天的,有说工资高、待遇好的,也有说瞎忙碌、累成狗的。无论怎么讲,大家都希望公务员能和社会上的三百六十行一样,凭本事吃饭,靠能力说话。能满足这种要求的,想来也就只有“公务员聘任制”了。
“公务员聘任制”好不好?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它打破了“铁饭碗”,激活了一潭死水。但如果因此就认为“公务员聘任制”能够革除干部选任中的积弊,那就大大高估它的作用了。
相对于传统的公务员招录模式,公务员聘任制就简单、高效、便捷多了,只要专业对口、能力合适、双方同意就行。在公务员考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今天,如果大家有了一条捷径可走,谁又会去走那艰难的公务员考录程序,谁又能保证这不会成为一些人徇私的途径,乱招人借口。
再则,当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拥有近800万的公务员、近3000万的事业人员,只要这些人尽职尽责,相信再多的工作,再难的任务都能完成。然而“公务员聘任制”一旦普遍施行,只要单位有工作做不了,有业务搞不懂,就面向社会聘任人员来做、来解决,这不就变相的允许那些编制内的公务员不思进取、尸位素餐么?
另一方面,聘任制公务员作为党政机关的聘用的人员,随时都有被辞退的可能,由于工作不够稳定,难免有个别心怀不轨之徒利用手中掌握的公权谋取私利,被发现了也大不了一走了之。就算聘任的公务员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相较于正规考录的公务员,也不能享受正常升迁、提拔的待遇,长此以往,必然会有损他们工作的激情、创业的干劲。
诚然,一种事物在他刚诞生的时候免不了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陷,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谁也说不准。对于“聘任制公务员”,我们除了应当去包容它、适应它、完善它,更要约束它、防范它。常言道:“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用一奸人则奸臣当道。”千万不要因为要创新、要改革,而破坏了原本公平、公正、公开的公务员招录制度。
“2015关于公务员聘任制成败的的观点”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111872.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