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公务员“集体失语”源于自身尴尬
因为职业特殊,许多公务员认为自己是“强势群体”,一言一行备受媒体关注。今年年初的《北京80后公务员真实发展状态调查》结果显示,有77.2%的受访者认为社会上对公务员的批评声比赞扬声多。但为了避免矛盾扩大、引发更多误会、给单位添麻烦,80后公务员几乎都选择沉默应对,因而形成了在社会舆论中“集体失语”的局面。(2月12日《中国青年报》)
80后早已成为网络大军的核心力量,无论是微博、QQ空间还是微信,然而当80后公务员却在社会舆论中“集体失语”之时,这并非是年轻公务员是80后队伍中的另类,反而折射出当前年轻公务员自身位于尴尬地位。
从年轻公务员的自身位置来说,无论是面对体制内部公款吃喝还是公车私用等不良现象,他们或许未曾享受专供、长期拥有,但不可避免的是他们都曾或多或少的感受过。他们深知此些作为不对,但如若在网上高谈阔论予以批判深知咒骂,这无异从某种层面来说是在自己扇自己脸。
再者,对于很多年轻公务员来说,我们不能妄加断定较多之人还在留恋曾经灰色收入、享受特权的日子,但至少还有一部分人仍然在向往、仍然在眷恋。当网上频频爆出对“四风”丑闻之时,要使该些公务员挺身而出予以发声谈何容易,毕竟这里面很多都是他们所殷切期盼。
此外,最为关键的一点,就当前整个社会来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仇官心态。不少公众错误的将公务员等同于贪官、享受特权官、仗势欺人官,天下乌鸦一般黑的认知让他们过多时候在愤怒,较少时候在理性。诸如前段时间公务员在网上发出渴望涨薪的呼喊一般,较少有人能够设身处地去考虑对方,反而大多都是以“你不满意你为什么不辞职”来应对、来嘲讽。当网络上偶尔的一次呼喊变成全网络的围攻之时,很多年轻公务员不得不选择沉默。
总而言之,年轻公务员选择“集体失语”的背后,还有很多很多缘由。这不能简简单单的当做一个个别现象,在这现象的背后直接折射出的是当前年轻公务员对于自身的错误认识以及社会盲目而极端的愤恨,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重视。
谁剥夺了年轻公务员的话语权?
作为年经人,本应该是生机勃勃,充满了活力,但作为年轻的公务员,无论是面对领导,还是面对社会,都往往以失语的态度呈现,这应该不是什么好兆头。年轻公务员肩上担负着人民的期望,也是机关单位做事情的主力军,而他们面对社会却唯唯诺诺,不敢发表自己的言论,这是为啥?谁剥夺了他们的话语权?笔者认为社会应该有所反思。
其实,年轻公务员不敢轻易与社会交流发表言论,很多是基于“与本人无关”、“怕惹麻烦”等考虑。因为现在的媒体、网络很发达,如果一不小心说错了话,就可能被人抓住把柄,甚至被媒体无限的放大,而我们的政府部门也可能迫于媒体的压力而深究其责任。所谓多说多错,不说不错,更多人宁愿选择了少说话,甚至不说话。
首先,作为年轻公务员,敢于说话的底气本就不足。表面上看公务员职业令人羡慕,但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其中的辛酸。一方面工资待遇不高,现在的福利也几乎没有,收入低直接影响到人的底气不足。同时,在工作单位,年轻人是具体做事情的主体,而领导干部主要以安排任务为主,并且特有的官本位思想存在,使得年轻公务员毫无地位可言,只有拼命做事情,而且做得多错得多,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公务员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同时,公务员群众一直以来就是大家关注的对象,而且许多民众对公务员产生了误解。就拿公务员工资来说,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一名普通公务员就两三千元的工资,在当地只能算中等偏下的收入。然而社会人群总误认为公务员的福利非常好,整天无所事事,只会看报纸打发时间,吃吃喝喝。而他们根本不知道公务员的工作其实很累,经常加班,而且待遇远不及他们想象的那样好。
最后,媒体在公务员“集体失语”方面也有一定的责任。现在的媒体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总是想方设法来吸引公众的眼球,有时甚至故意违背事件的真相。比如:在报道公务员的相关消息时,为了迎合某些人群的口味而故意钻字眼,引起公众的误会。所以年经公务员“集体失语”不是某一方面的原因,而是整个社会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罢了。
“年轻公务员为何“集体失语”?”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102761.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