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南开大学学生的一项研究显示,2012年幸福感最高的前三位省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和江苏,而该校的所在地天津排名第四。
出自大学生之手的这份报告,用闭门造车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从字面上读取的“幸福感”,是来得如此不真实。“幸福”是哲学家苦苦追寻的一个人生课题,在形而上的追问中并无固定答案。在现实生活中,幸福也没有指标去衡量比对,更何况“幸福感”这种带有意识味道的东西,带着某种来无影去无踪的特性,又怎么会持久地固定在某一个城市、某一个群体、某一个人身上呢?
“幸福感”糅合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感受,用时下网络最流行的话来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但是不管啥方式,都比这种在实验室用各种数据模板套弄出来的“幸福感”,要来得更加现实些。
生活的哲学告诉我们,“你的幸福永远在他人眼里”;有的人,在他人眼里,该有的都有了,“真是太幸福了”,但唯独他自己感觉不到;相反,某个人生活很贫寒,人们都觉得他很不幸福,但他自己却感觉幸福得很;当我们去到某个农村,欣赏田园风光,感叹生活在这里的人太幸福时,老农却冷不丁就撂下一句:“那是因为你没住在这里!”
幸福极具个性和抽象化,每个人对幸福的感觉和认知都有差异。“幸福感”一直以来被直观的认为是和更多的金钱有关,和更大的房子有关,和更好的汽车、更高的职务、更名牌的大学、更显赫的学位有关。其实,这只是一种不正确的想象,事实证明,幸福感和这些条件并无必然的联系。
近年来,“提升百姓幸福感”、“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施政目标。其实,中国老百姓对幸福并不奢求,而是更重实际。换句话说,大伙儿不奢求生活“最幸福”的梦想,而求比以前“更幸福”的实在。把幸福这种抽象的东西变成真实的物象,非人力所能完成,这的确难为了一些地方政府。因此,要让幸福从虚幻走向现实,必须完成一个观念的转化——“更幸福”对应着的一定是更多民生改善。我们的政府部门也应该更现实一些,可以“为了百姓的幸福而不懈奋斗”,但一定要脚踏实地,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并努力解决。否则,政府将面临无法兑现让百姓生活更幸福承诺的尴尬。
“梦想照进现实。”当百姓获得更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幸福才会是一种温暖到心里的极致感觉,我们才会认定百姓生活更幸福。
“李忠伟:“幸福感”需要现实的感性认识”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8380.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