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保网社保新闻政策法规社保查询维权案例社保观点社保知识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办理指南社保问答社保计算器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保观点 >

改革开放以来工人群体利益关系的变化及其调整

 字体时间:2014-03-20来源: 中国社保网编辑:社保网-夏宇
【导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持续的、全面的社会转型期,这个时期包含着具有极为复杂和独特内容的大规模的社会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持续的、全面的社会转型期,这个时期包含着具有极为复杂和独特内容的大规模的社会变迁。工人作为中国社会的一个主要群体,其内部结构及其利益关系也伴随着社会变迁而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

一、工人群体内部结构变化的特点

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行政性分层原则逐渐弱化,身份制和等级制被打破,社会各阶层流动性大大加强,各阶层依据其在经济结构和职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别享有不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待遇,职业性分层原则逐渐强化。在这一背景下,工人群体不断分化成为一个内部充满异质性因素的多元结构。这些变化不仅包括因工业化、城市化而不断增加的新的工人群体,也包括因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方式的变化带来城镇工人身份的转变;不仅表现为数量上的迅速增加,更表现为工人在构成、分布、生存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一)工人群体数量迅速增加

1949年全国在职职工总数为809万人,到1978年增加到1.23亿人,29年间净增加1.15亿人,平均每年增加不足400万人。1979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职工的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增加。根据测算,仅2002—2006年间我国职工人数就由2.07亿增加到2.7亿,平均每年增长1260万,其中各类企业、事业与机关单位在岗职工20390.9万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1160.6万人、乡镇企业职工6128.9万人、私营企业职工3101.4万人,城镇个体经营户中的雇工人数为5466.9万。[1]3-18

(二)工人群体分布多样化[1]

第一,从地区分布状况来看,2002—2006年,东部沿海地区的职工数量增长最快,占全部职工增长量的39.3%,其中部分省份的增幅达到70%以上。2006年,全国职工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4.4%、25.7%和19.9%,半数以上的职工都集中在东部地区;在全国职工人数所占比重较大的5个省份中有4个省份都在东部沿海地区,依次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1]3-18我国职工地域分布状况主要是受经济性人口迁移的影响,即越是发达地区人口的迁移和聚集程度越高。大量研究表明,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差距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人口迁移和聚集的重心仍会向东部地区倾斜。由于迁移人口中的大多数都成为工人队伍的一部分,因此工人向东部地区聚集的趋势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也不会发生改变。

第二,从城乡分布来看,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职工在城乡分布和增长速度发生了重大变化。1978年全国城镇职工有9514万人,其中国有企业职工7451万人,集体企业职工2048万人;2009年全国城镇职工达到31120万人,其中国有企业职工6420万人,集体企业职工618万人。1978—2009年,城镇职工增加3.27倍。从全国乡镇企业职工人数增长情况来看,1978年为2827万人,2009年达到15588万人,从1978至2009年32年间,全国乡镇企业就业人员增加了5.51倍。乡镇企业职工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城镇职工增长速度,表明长期形成的“工业集中在城市,乡村主要发展农业”的产业格局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第三,从产业分布来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的更新升级,我国就业人口在三个产业中的分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农业劳动力不断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导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不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持续上升。全国社会劳动者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构成比例1978年分别为70.5%、17.3%、12.2%,2009年为38.1%、27.8%、34.1%。1978—2009年32年间三个产业就业结构明显地发生了变化,第一产业下降了一半左右,第二产业增加了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最多,达22个百分点。就业人口在三个产业中分布结构的变化表明,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的比重不断下降,而在各种服务业和公用事业从事非物质生产的劳动者的比重则日益上升。

第四,从所有制形式和性质来看,可以将工人群体构成划分为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工人、合资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人等。除国有、集体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企业等公有制企业的工人,其他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人。公有制企业职工人数逐年减少,而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人数逐年增加(见表1)。尤其是私营、城镇个体、港澳台商投资、外商投资企业职工人数比例增长较为明显,分别由2005年的12.7%、10.2%、2.0%、2.5%增长到2009年的17.8%、13.6%、2.3%、3.1%,增幅分别为40.2%、33.3%、15%、24%;而同期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人数比例分别由23%、3.0%降至20.6和2.0%,降幅为15.1%和50%。

(三)工人群体生存方式多样化

改革开放前,国家掌握了几乎全部资源并通过行政性手段对资源进行配置,通过国家获得相应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与实际状态。这一时期,工人作为夺取和巩固政权的主要依靠力量,又是工业化强国的主力军,成为“领导阶级”、“统治阶级”,处于“主人翁”的地位。这种政治性的身份、地位使工人在整体上处于国家的保护之下。1978年以来,在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社会进入了“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出现的时期。就业机会的提供、劳动者与工作岗位的配置、收入分配的保障等由政府包办转变为多元化资源拥有主体供给,身份对于生存方式的影响减弱,社会关系、受教育程度、职业经历、财富等对于人们生存方式的影响逐渐增强。随着优化劳动组合、劳动合同制度实行,“减员增效”与“下岗再就业”、“改制”与职工身份转换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可以清楚地看到由国家设计了国企工人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路径,也再一次显示了国家在工人群体的构成和身份、地位转变过程中的力量。在这一过程中,改变了旧的劳动关系赖以建立的制度和规范,进而客观上改变了工人政治性的身份和地位。工人的各种权利不再单独作为一个整体处于政府保护之中,而是与所有的市场主体共同处于国家法律的普遍保护之中,工人只能凭借个人拥有的有限资源去选择职业和决定自己的生存方式。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人由过去的整体一致化的生存方式转向了单体多样化的生存方式。

在一个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矛盾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集中表现在社会资源分配方式不同而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变化。随着我国工人群体内部结构的变化和社会资源分配方式、分配体系的调整,工人群体的利益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分化。

“改革开放以来工人群体利益关系的变化及其调整”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8332.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免责声明】文章采自网友投稿刊登及网络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对文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交流。中国社保网是一个公益性质网站。文章版权永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本文已帮助

最新刊登

1

赞助商链接

猜你喜欢

今日热点

【以案说法】自愿放弃社保,可以吗?

点击排行榜

  • 新闻
  • 观点
  • 政策
  • 案例
  • 知识
  • 办理
  1. 2016事业单位事假、休假、病假的有关政策规定
  2. 2017年上海最新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一览表
  3. 国家医保局: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达93万人次
  4. 社保怎么补交?农村户口的要怎么补交社保费?
  5. 2017年已经到来:社保卡等新规你必须知道
  6. 内蒙古社保卡进度查询
  7. 2016公务员最新级别工资一览表
  8. 个人可以补缴社保吗?个人补缴社保流程
  9. 社保断了需要补交吗?中断之后如何补缴?
  10. 2015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单位缴费比例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