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及清华教授杨燕绥做客人民网探讨养老问题。唐钧表示,延时退休不仅人文关怀不够,经济理性也不够。杨燕绥教授表示,清华方案建议的是延迟到65岁领取退休金,不是延迟退休年龄,并指出这中间15年空当,老年人完全可自己谋生,比如男的去养老院做园丁,女的给老人洗衣服。
为何会有这种雷人“提议”?根因在于由于养老金双轨制,提议者所提议的内容并不涉及其所在群体的利益,延迟退休主要影响的是大部分普通民众,而对事业单位来说基本不会波及。试想,如果大家都处于罗尔斯公平的“无知之幕”下,还会有这种奇葩提议吗?
坦白说,这样不考虑制度背景的简单类比是站不住脚的。在一个养老制度存在明显双轨制的社会里,仅是一句推迟退休或是延迟领取养老金,又或是让老人们出去继续再就业,不仅是非常不合理的,而且“人文关怀”也很不够。
在一个本身公平还显不够的社会里,政策制定者努力的方向本是不断朝着公平迈进,比如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改革各种双轨制,提倡国企向社会分红,并推动国企改革,不断加大市场竞争,等等。尽管这些都还在努力中,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再次出现不公平的政策或是方案,是不应该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双轨制,并且很多时候已成为了加大不同人群间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部分人群有着体制内的各种保障,并在衣食住行方面有着特定的补贴,而普通民众的社会保障网本身就非常不齐全。
很多收入鸿沟是人们在工作时就因为处于不同职位而形成的,因为身份制决定着很多方面,既包括人们即期的生活水准与品质,更决定着人们未来的养老状态。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居民储蓄余额已连续三个月突破43万亿元,位于历史最高位。其中,活期存款超过16万亿元,定期存款超过27万亿元,显示出存款定期化的趋势。在一个确立了消费型社会的政策基调,并也推出了不少鼓励消费的政策之后,为何人们还是如此爱储蓄?毫无疑问,人总得变老,保障不足,只好出此储蓄下策。但这不仅令普通人的现时生活水准被降低,也不利于建立消费型社会、改变经济失衡问题与社会转型。
当然,这并不是不允许收入有差距,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保障网络,来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水准。中国的确面临未富先老的困境,但并不代表一定需要延迟退休或是领退休金,更不是一句无情地让老人们都出去工作就好。真正的解决方案在于并轨,如唐钧所言,中国的情况最起码是七轨,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工人、军人、城市居民、农民、农民工。这个才是养老制度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因而,如果像杨燕绥所说,我们现在提出延迟养老金的原因,一个是后面我们劳动人口要减少了,第二希望减轻企业税费,至少不要给个人增加税费,这个势头下去个人税费还要提高的,要减轻年轻人的负担,那么日后变为老人也是“男当园丁、女洗衣服”吗?以此循环,只是回避问题而已。可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路已不适合中国的深度改革,更何况这类头痛医脚的提议。
“养老制度改革方案不能头痛医脚”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8181.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