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三五”,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国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他用“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九个字来形容,并推出“精准扶贫”等思路。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战略成效显著,走出了一条广受世界赞誉的“中国式扶贫”道路,从1978年到2014年,累计减贫逾7亿人。近来,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开展了贫困识别工作,共识别出贫困村12.8万个,贫困人口8800多万。总体来看,减贫效益递减问题开始凸显,减贫幅度从2010年的26.1%下降到2014年的14.9%,要在2020年前如期实现每年减贫1000万人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可以说,随着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不断迫近,“中国式扶贫”又面临一场严峻的历史大考。十八大以来,中央逐步形成了“精准扶贫”这一科学战略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就扶贫开发明确提出“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的要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今年9月,汪洋副总理在“三西”(包括甘肃河西、定西和宁夏西海固地区)扶贫开发现场会上强调:“要深化精准扶贫,不断完善建档立卡工作,让遗漏的、返贫的进来,让已脱贫的退出。”
为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摒弃过去的粗放型扶贫模式,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借助大数据、“互联网+”、信息化平台等工具,建立《扶贫企业数据库》和《贫困村数据库》,助推精准扶贫战略落到实处。
构建扶贫企业和贫困村两个数据库的思路
1.构建扶贫企业数据库。发挥各级国资委监管国有企业和各级工商联组织联系服务民营企业的优势,分别由国务院国资委建立扶贫国有企业数据库和全国工商联建立扶贫民营企业数据库。各级国资委和各级工商联组织根据企业业务特点、扶贫能力、扶贫意向和可能的扶贫项目等,筛选确定扶贫企业,并根据扶贫企业数据库的要求及相关条目填报数据。仅就私营企业来看,截至2015年三季度,全国登记注册私营企业实有1802万家,全国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共20.98万家。假定仅有10%的私营企业有参与精准扶贫的能力和意向,那全国至少有180万家私营企业和2万家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入选数据库。
2.构建贫困村数据库。应发挥国务院扶贫办熟悉情况的优势,建立贫困村数据库。动员各级扶贫办和地方政府进一步深入了解12.8万个贫困村的人口、资源禀赋、交通、经济状况及发展需求等基本情况,并在贫困村数据库中填报相关数据,真正实现“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的要求。对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让遗漏的、返贫的进来,让已脱贫的退出”。
3.建立扶贫企业与贫困村对接互动信息平台。按照精准扶贫要求,不仅要求扶贫企业与贫困村一一对接,更为关键的是扶贫企业与贫困村之间的信息要对称,意向要匹配,才能确保取得精准扶贫的实效。因此,要建立扶贫企业与贫困村对接互动信息平台,让扶贫企业数据库中的所有扶贫企业与贫困村数据库中的所有贫困村都能在这个系统平台上实现系统性匹配互动,找到各自满意的“亲家”。模型如下图:
当然,许多贫困村还无法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相关信息,这就需要各级扶贫办、国资委、工商联等机构担当“媒人”,促成扶贫企业和贫困村双方签订协议,形成精准扶贫结对关系。
通过两个数据库实现精准扶贫的保障措施
“实施“精准扶贫”必须构建两个数据库”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127295.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