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延迟退休的事实依据在哪里?
1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保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在审议中,苏晓云委员表示,目前企业员工退休工资的问题比较突出,应立足于体制内解决,尽快实施企业员工推迟退休,“从身体状况和平均寿命来看,60多岁、70岁看起来就像50多岁的人,身体还很好”。苏晓云委员建议,把企业员工的退休年龄男性提高到65岁,女性提高到60岁。“这样多收五年(养老保险),少发五年(养老金),从身体状况来讲,没有多大影响。”(12月25日《新京报》)
苏晓云委员说对了一点,通过实施延迟退休,确实可以缓解养老基金的筹资压力,很多国家和地区也有类似的操作。但应该认识到的是,延迟退休不是简单的多收几年养老保险、晚发(少发)几年养老金的问题。
一种理想化的情况是,养老保险现有的缴费年限是15年,增加到20年、25年,界定就业人口新参加工作的起始平均年龄是25岁,在参加工作就开始购买养老保险,未到50岁就可以缴齐养老保险。但这样的理想假设在现实中很难大面积存在,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越长,就业人口购买养老保险的意愿就越低,而在始终愿意购买养老保险的就业人口中,许多人还可能面临周期性、阶段性失业,一段时期甚至长期没有缴费能力。这也就是说,如果按照苏晓云委员所说,多收几年养老保险,不仅可能出现大面积的就业人口退保拒保,而且相当部分的缴费者因为客观原因,缴齐养老保险可能要拖到其老年,接近甚至超过退休年龄。
苏晓云委员此前长期在地方党政机关担任领导职务,很可能不清楚中老年工人的就业情况。机关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般情况下没有失业压力,机关内部一些颇显苛刻的政绩考核项目,对中老年公务员也是相当宽待的。但在企业,很多用人单位根本不考虑超过45岁甚至40岁、35岁的求职者,除了少部分中高层管理人员和财务等专业性较强的岗位,不少企业也倾向于拒绝续聘超过40岁的员工。至于到了50岁、55岁的老员工,则更难在求职市场谋得立足空间。这种情况下,如果一步到位,将退休年龄提高5岁,甚至10岁,就意味着不在少数的中老年人要在失业、半失业的状态下熬得更久,还得想办法缴齐养老保险。
苏晓云委员说,“(企业职工、退休职工)从身体状况和平均寿命来看,60多岁、70岁看起来就像50多岁的人,身体还很好”。这种情况肯定存在。刘晓庆大妈迄今可以饰演少女,费玉清大叔的声音要比很多小青年还轻柔,但不代表其他女演员过了60岁都能重现青春年少,不意味着其他男歌手在音色上伪装成“小鲜肉”。笔者希望,苏晓云委员以及其他以60岁退休人员看上去很健康很年轻为由要求大幅推高退休年龄的人,能够拿出令人信服的统计数据,证明中国的退休老人身体倍儿棒,过早退休是国家一大损失。
退休老人“60多岁、70岁看起来就像50多岁的人,身体还很好”的判断,如果只是倡议者基于生活环境的直观印象,那当然是不准确的。如果出自有关部门的统计,也未必那么靠谱。2009年12月3日的中国新闻网曾报道,国家卫计委(卫生部)部署在2020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但在今年7月2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黑龙江、四川等地曝出,基层为完成上级卫生部门制定的建档率,在统计编制当地居民健康档案时存在各种各样的造假情况。
一定会有人用日本等国,许多退休老人通过返聘重新进入就业市场的例子来说明,大幅延迟退休不仅是可能的(老年人身体合乎要求),也是必要的(发挥余热)。事实上,日本等国也因此造成,退休返聘人员对新就业人员形成了极大的排斥性压力,很多毕业生毕业后根本没法找到工作,只好长期宅在家里。再说了,日本的退休返聘人员之所以可以形成比新就业人员更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是因为这些人之前就曾缴纳过保险,返聘工作等于一边领取养老金,一边挣“第二份工资”,对起薪等要求当然会更低。
探讨延迟退休,理应基于事实论证
1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保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苏晓云委员审议时建议尽快推迟企业员工退休年龄,以解决企业员工退休金的问题,男性提高到65岁,女性提高到60岁。他说:“从身体状况和平均寿命来看,60多岁、70岁看起来就像50多岁的人,身体还很好。”(12月25日《新京报》)
今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3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其中提到中国的人均寿命为76岁。基于此,如苏委员所言,男性延迟到65岁退休,女性延迟到60岁退休,岂非意味着从理论上来说很多人退休后只能领10多年的养老金?当然,有长寿者,年过一百仍身体健硕,则照样可以领退休金。然而,这并不代表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可能,个体差异巨大。公民退休金领取,也应靠制度关怀而非运气眷顾。
延迟退休为何一再成为一个公共热点话题,究其根源很可能是由于社会养老金面临吃紧的压力。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兑现养老承诺成了养老金的现实作用。在越来越多的适龄退休人员面前,一个残酷的现实是,新生缴纳养老金的力量没有跟上。人口红利时期的结束,意味着养老等包袱都需要公共财政的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延迟退休提出来的确可以起到缓解局面的作用,但说到底,这仍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男性延迟到65岁、女性延迟到60岁,这种退休模式不过是把眼前的支付压力转移给了未来。
如果不从根子上做大社会养老金,沿着养老体制并轨的路线积极作为,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对社会养老金投入,提升造血功能,满足公众退休需求,早晚有一天社会养老体系又要面临同样的困境。到那时,延迟退休的办法难道要再用一次?
从现在开始将要退休的一代人,是付出过多少心血努力的劳动者。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退休,也曾是制度所给出的养老承诺。从国外情况来看的确有65岁退休的设计,但其有充分的制度红利兜底:或者推行弹性退休制规定了正常退休、提前退休以及超龄退休的福利差异;或者从税收政策上实行间接的财政转移,支持养老金——凡此种种思路,都值得我们借鉴。□杨兴东
“大幅延迟退休的事实依据探讨”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fagui/78284.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