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接受《学习日报》采访时强调,全力以赴做好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记者:尹部长您好。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社会各界对就业问题非常关心。能否向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
尹蔚民: 好的。 近年来, 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就业形势保持总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增长, 近几年始终保持在1200万人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1%左右的较低水平。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体稳定,2013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69亿人。 同时, 我国的就业格局发生积极变化, 就业结构逐步改善,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在2011年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就业比重,2013年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为31.4∶30.1∶38.5。
但也要看到, 我国经济经过多年高速增长,呈现放缓态势,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社会发展中多年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 面临 “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在就业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就业形势依然复杂,就业任务更加艰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将长期存在。 从供给看,现阶段劳动力特别是新成长劳动力供给仍处于高峰期,今后几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仍将处在年均1600万人的高位。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还将有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从需求看,尽管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但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稳定现有岗位和进一步扩大就业面临较大压力。
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当前劳动力市场既面临招一线普通工人难和技术工人的严重短缺,也面临高校毕业生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难。特别是随着转型升级的加快,受产业需求变化和劳动力供给变化的共同作用,这一矛盾将更加突出。此外,一些落后产能面临淘汰, 一些过剩产能需要化解,部分劳动者需要面对转岗再就业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带来局部地区的失业风险。
三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更加艰巨。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始终保持较快增长, 今年首次突破700万人, 达到 727万人, 比上年增加28万人。但从需求看,目前转型升级创造高端岗位的速度还难以跟上毕业生数量的增加,适合毕业生的有效岗位相对不足,毕业生专业结构、就业观念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一些影响毕业生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另外, 在转型升级中,产业和岗位需求加速调整, 也将对教育适应市场需求的改革提出挑战。
记者: 就业形势与经济发展情况密切相关,为什么在当前经济增速趋缓的情况下,就业局势仍能保持基本稳定?
尹蔚民:我国能够在经济增速趋缓的情况下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得益于多个方面因素。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就业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 是永恒的课题,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要从全局高度重视就业问题,任何时候都要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新时期就业领域的重大改革任务,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证。
二是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依然处在中高速增长区间。特别是随着GDP总量的不断扩大,GDP每增长1个点可以带动更多人就业,经济发展拉动就业的能力更强了。前些年GDP每增长1个点带动城镇新增就业在100万人多一点,而近两年在150万人左右。
三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拓展了就业空间。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比重的不断上升,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更强。近年来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比重的不断上升,有力拉动了就业增长。
四是简政放权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新一届政府把加快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作为第一件大事,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推动工商登记改革,为企业松了绑,推动作为吸纳就业主渠道的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共有私营企业1253.86万户, 从业人员1.25亿人,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5.49%和10.62%; 个体工商户4436.30万户,从业人员0.94亿人,比上年分别增长了9.29%和9.3%。
五是积极就业政策的效应进一步发挥。各地区、各部门千方百计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刺激企业吸纳、稳定现有岗位,既化解了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难题,也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记者:就业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长期性问题。未来一个时期,在就业领域将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尹蔚民:我们将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做好就业工作,全力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一是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各级政府切实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建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一方面助推转型升级,创造更多适合高素质劳动者的管理型、智力型、技术型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推进产业区域间梯度转移,鼓励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加充分的就业机会。积极推动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城镇化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稳定就业。
二是全面深化就业领域改革。贯彻实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就业方针,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不动摇,尊重劳动者和企业的市场供求主体地位,消除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形成有利于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体系,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落实好现有积极就业政策,完善促进就业创业的新机制和政策措施。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努力提高服务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
三是切实发挥高校毕业生在转型升级中的人才引领作用。高校毕业生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力军。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科技含量高、最能发挥大学生知识技术专长的产业,使产业增长点与就业增长点有效融合。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激励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基层生产服务一线施展才华。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不断加强帮扶和服务工作。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完善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等的联动机制。
四是妥善做好结构调整中的转岗再就业工作。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做好职工转岗再就业工作,努力将结构调整中的失业风险降到最低。动态了解掌握化解产能过剩等工作涉及的职工人数、 就业需求,细化完善职工安置方案,并密切跟踪动态变化。主动将就业扶持政策送到企业,为转岗职工提供个性化职业指导、免费职业介绍和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积极稳妥地做好劳动关系处理、社会保险转移和接续工作,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待遇,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五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积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鼓励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广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重点实施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使新生代农民工都能享有免费培训机会。完善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引导机制、 培养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记者: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您刚才也介绍了一些这方面的情况。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创历史新高,在促进其就业方面都有哪些具体措施?
尹蔚民:党和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高度重视。4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5月9日下发通知,国务院5月13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做好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部署安排。 我们正按照国务院的部署,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各项工作。重点抓五个环节。
一是抓好就业创业政策的落实。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切实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在目前正在开展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督查活动中,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落实情况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将有力推动相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深入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信息衔接,建立健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信息数据库。主动向已掌握信息的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岗位信息、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就业见习及其他扶持政策。全程帮扶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困难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都能较快实现就业,暂时就不了业的,组织其参加到培训、见习等就业准备活动中。
三是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对有创业意愿的,组织其参加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按规定落实好创业培训补贴政策。对准备创业的,提供政策咨询、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等 “一条龙”创业服务,帮助其成功创业。对开始创业的, 协助其落实享受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 场地扶持、落户等扶持政策。
四是加强就业服务。根据高校毕业生的求职特点和需求, 更加注重运用网络信息和网络招聘等新技术、 新手段, 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加充分的岗位信息、更加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和更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宣传引导,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大力开展宣传,使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知晓当前政策措施以及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引导其主动寻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
(原文刊登于2014年6月23日《学习时报》)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强调全力以赴确保就业局势稳定”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fagui/179156.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