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居全国之首的每公里车辆密度、3辆车抢1个停车位的现状、“滚雪球”式增长的机动车数量……我市道路是否已经到达了承受上限?深圳治堵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带着诸多市民的疑问,记者专访了物流研究所所长王江教授以及市人大代表李继朝,为深圳治堵开出“药方”。
城市更新改变交通需求易致拥堵
王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此前深圳交通相对通畅,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全市几乎每一个商业办公集中区域,都有一个房租低廉、人口密集的城中村作为居住配套,如罗湖蔡屋围金融中心区与其周边的蔡屋围社区,福田CBD与岗厦村,车公庙与上沙、下沙村,科技园与白石洲、大冲等等。“现在这些区域都在进行城市更新,势必对城市交通会产生重要影响。”王江对记者说。
他表示,城市更新建设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期间会产生大量增量的交通出行需求,以白石洲更新为例,几万人面临搬迁,这些人大部分会转移到原特区外,并直接转化为原特区外到原特区内的通勤交通需求;其次是更新建设完成后,根据城市土地竞价理论,这些更新后的城市中心区域商品房价和租金,是普通工薪阶层无法承受的,必将使得这一城市最大群体居住地不断迁移,从而增加交通需求总量,导致交通拥堵加剧。
王江建议,城市更新区尽量多地提供政府廉租房,并严格控制单套房建筑面积,尽可能满足更多的人居住。
便捷性比经济性更关键
王江认为,在当前交通形势下,不可能存在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现在出台的任何政策,都必定会至少损害某一方的利益。因此,应主要考虑如何将负面影响减至最低,以及如何提升整体效益。
王江介绍,“根据我们的调查,交通出行者选择交通出行方式时,经济性、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等因素中,绝大部分乘客首选便捷性,即他们对于出行时间的要求最高。”
“通过提高私家车出行者的出行成本,降低公交出行者的出行费用,从经济性上提高公交的竞争性,实践证明其效果是非常有限的。”王江认为,应从便捷性入手,提高公交竞争力。以新加坡为例,其政策目标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提高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的出行耗时比,并努力通过两条路径去实现:增加私人交通的出行耗时,相关政策如停车楼集中设置在离住宅楼较远的区域、区域限行、时段限行、公交路权优先等等;减少公共交通的出行耗时,相关政策如公交专用道、站点设置最近距离原则、提高发车频次等等。
智能交通有望缓解拥堵
“道路的拥堵主要是交通路口的原因:路口红绿灯控制时间是固定的,不是按照实时情况灵活智能调控每个方向的放行时间。”市人大代表李继朝对记者说,“在南山区运行的排阵式交通控制,是提升路面交通管理疏导方式的一次实验和大胆探索,从目前来看的确有缓解拥堵的作用。”
李继朝建议深圳推动智能化交通管理的发展。比如将现有的信号灯控制系统升级改造成智能控制系统,实行智能化控制,进而提高车辆通行速度。再如,全市车辆安装电子车牌,对电子车牌上的数据进行采集或写入,达到提高道路车辆通行效率等目的。
“传统的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已经难以解决出行需求与道路资源的矛盾。智能交通将成为缓解矛盾的重要手段。”李继朝对记者说。
“专家给深圳拥堵开药方”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zhishi/yiliao/9726.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