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养老金也被称做退休金、退休费,是参加社保人员退休后的养老“保命钱”。其实,我国的基本社会保障情况比较复杂,分别有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民等类别,不同类别缴纳的社保保险费差异很大,休后享受的保障力度也不同,而在同一类别里,不同地区也存在区别。特别是,养老金“双轨制”在我国长期存在,使得不同群体不能公平地享受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福利。
不过,随着社保改革的加速,不同群体间的差异将逐步缩小。目前,城镇居民(“城居保”)和农民(“新农保”)的社保开始并轨,事业单位人员也从7月1日开始向城镇职工的社保模式靠拢。
那么,不同群体的社保养老金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特别是,交了那么多年的社保,很多人还不知道养老金的计算方法。下面,以北京为例,我们不妨来算一算自己的“保命钱”有多少。
城镇职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社保缴纳方式:企业+个人养老金领取: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部分人员享受)替代率:50%左右
●缴纳
对于城镇职工来说,参加社保无需自己操心,企业都会统一办理。但是,对于每个月工资条上扣除的社保金额,很多人却看不懂。
其实,社保缴费的多少由各地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来决定。在我国的不同区域,职工社保的缴纳和领取情况是不一样的,例如,基本养老保险中的单位缴纳比例,上海为21%,北京为20%,深圳为13%,差异很大。
对于缴费基数的确定,由于职工工资水平差距很大,所以法律规定了以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作为缴费基数,职工缴费工资高于所在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300%的,以所在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职工缴费工资低于所在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60%的,以所在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按照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计算,企业缴纳20%,个人缴纳8%,若个人工资收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40%的,按照40%核定缴费基数;高于社会平均工资40%的,按实际工资收入核定缴费基数,但最高不得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300%。
2013年度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69521元,月平均工资为5793元。2014年度北京市对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作出调整,以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的,其缴费工资基数为5793元;以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作为缴费基数的,其缴费工资基数为2317元(5793×40%);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收入超过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其缴费工资基数为17379(5793×300%)。其他各比例缴费基数以此类推。
以北京某单位员工小王为例,作为高收入的“金领”一族,其2013年月平均工资收入达到3万多元,按照规定,在养老保险缴费方面,单位将按照北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为其缴纳2014年的养老保险,单位每月缴纳20%,即3475.8元,进入统筹账户;个人每月缴纳8%,即1390.32元,进入个人账户。
●领取
目前,我国社会基本养老金(即个人退休时领取的金额)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共同构成。
首先,我们来看基础养老金,也叫社会性养老金。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城镇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实际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达到15年以上的,按月计发基础养老金。
根据新的计发方法,基础养老金是以职工退休时上年度所在地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与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之和的平均值(即两个数之和的一半)作为计发基数,缴费每满1年(含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到月)发给1%。
基础养老金=(所在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所在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条件下,领取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该指数则为个人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最低为0.6,最高为3。因此,个人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退休后的基础养老金就越高。
假如,家住北京的张先生将在2014年退休,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按照北京市公布的2013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来计算张先生退休时领取的基础养老金:
当个人平均缴费指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5793×(1+0.6)÷2×15×1%=695.16
当个人平均缴费指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5793×(1+1.0)÷2×15×1%=868.95
当个人平均缴费指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5793×(1+3.0)÷2×15×1%=1737.9另外,当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张先生累计缴费年限为40年,在以上三种个人平均缴费指数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将分别达到1853.76元、2317.2元和4634.4元。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是根据文件规定,按照每名退休人员退休时的年龄而定,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我们仍以上述张先生为例,当他在年龄为55岁时退休,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累计金额为25万元,其退休时可以每月从个人账户养老金中领取到1470.59元,个人账户里的养老金将分170个月(14年零2个月)全部发放;当他退休时年龄为60岁,则可以每月从个人账户养老金中领取到1798.56元,全部发放完的时间为139个月(11年零7个月)。
随着退休年龄的推后,养老金计发月数呈现递减。在个人养老金账户内金额一定的情况下,退休越晚,计发月数越少,每月相应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就越高。
其实,这可以理解成:早退休意味着少交几年养老保险,早领几年养老金,每个月少领一些;晚退休则意味着多交几年养老保险,晚领几年养老金,每个月多领一些。
综合来看,当张先生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个人平均缴费指数为1.0时,其60岁退休时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为2667.51元(868.95+1798.56)。如果张先生去世时未把个人账户里的养老金领完,剩余部分(不包括政府补贴的部分)则可依法继承。
最后,我们来看看过渡性养老金的情况。顾名思义,这部分养老金就是为了解决“统账结合”制度安排之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人员(即“中人”)的养老问题。由于在“统账结合”制度安排前,这部分人员没有养老金个人账户,所以他们退休时不能简单用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来计算,而应再加上没有个人账户年限期间的养老金。
当然,这由此就产生了个人账户“空转”,以及如何做实等问题。不过,这也是社保改革必须经历的阶段。过渡性养老金=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Rד中人”临界点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其中:R为计发系数,其值在1%-1.4%之间,由各地测算后确定;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某“中人”退休时所在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个人平均缴费指数;“本人缴费年限”则为“中人”所在地实施“统账结合”、建立个人账户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
●替代率偏低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要清楚自己的养老保险缴纳和养老金领取的情况外,我们还需要知道自己的养老金替代率,即退休后养老金的领取金额与退休前工资数额的比率。
以上述张先生为例,假如他退休前的月收入为5793元,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为2667.51元,那么他的养老金替代率就是46%。
根据《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的数据,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替代率由2002年的72.9%下降到2005年的57.7%,此后一直下降,2011年为50.3%。而根据世界银行[微博]的建议,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需不低于70%,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养老金替代率最低标准为55%。
根据我国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社会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需要达到58%。不过,据某专家测算,如果要达到制度设计的58%的替代率,则要求基础养老金实现替代率34%,个人账户养老金实现24%。就基础养老金而言,必须按社会平均工资100%的缴费基数持续缴费34年才能实现34%的替代率。
对个人账户而言,则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按100%工资基数缴费40年;第二,个人账户收益率等于工资增长率;第三,退休年龄为60岁,退休时个人账户除以制度设定的最小除数,即139个月。
机关事业单位:“蛋糕”即将消失社保缴纳方式:不缴纳或者缴纳很少一部分养老金来源:财政大部分甚至全额拨付退休金替代率:70%左右
在我国养老问题上,机关事业单位是比较特殊的一类,也是我国社保制度改革的难点之一。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或者缴纳的比例很低,然而退休后拿到的退休金的替代率在70%左右,远远高于普通城镇职工退休后养老金50%左右的替代率。
可以说,一直以来,这部分群体都在享受政策红利的“蛋糕”。不过,随着社保改革的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免费的“蛋糕”将逐渐消失。
对公务员群体而言,社保改革无疑是一柄最为触动神经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着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社保制度碎片化弊端”、“双轨制引发社会不公”等问题形成高度一致的改革共识,“社保并轨”也从以往的“引而不发”日益呈现出“不得不发”的态势。
其实,按照国务院的工作部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从2012年开始开展养老保险顶层设计,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另外,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也明确指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
当前,事业单位的养老改革已经迈出了一大步。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将在全国铺开,其中关于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的规定让呼吁多年的“养老金并轨”终于落地了。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养老金并轨”怎么并?资金从哪来?这次的改革条例并没有涉及。不过,这次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涉及了全国111万个事业单位、3153万事业编制人员,把这部分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问题交给社保,将对现有的社保制度提出很大的挑战,而其中社保资金的来源问题将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其实,早在几年前,广东、上海、浙江、山西、重庆等5省市就已经开始试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革,但都出现了“推进难”的问题,只有广东推进得稍微快一些。下面,我们来看看深圳关于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的情况。《深圳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障试行办法》规定,新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障基本与聘任制公务员养老保障标准相同,包括三部分:基本养老保险、地方补充养老保险及职业年金。其中,基本养老保险的标准为缴费工资的18%,单位缴10%,个人缴8%;购买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缴费工资的1%,由单位缴纳;考核合格的,由财政每月按月工资总额的8%(超过社会平均工资3倍的按9%)交职业年金,待退休后领取。
按照上述缴费比例测算,新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月度养老金约为缴费工资的28%。
当前,虽然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正在快速推进,但是其效果如何、各方利益如何平衡还有待改革的深入。不过,这为下一步公务员群体的养老改革提供了经验,至于未来将如何改革,我们将拭目以待。
城乡居民:广覆盖、低保障
社保缴纳方式:个人
养老金领取:基础养老金(政府确定标准)+个人账户养老金(与城镇职工类似)
特点:多缴多得、金额偏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总人数为4.98亿,其中2399万为城镇非从业居民。而这一次的城乡养老并轨,将惠及在城乡之间流动的农民工及其家属,以及城镇非从业居民。
按照《意见》的要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仍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个人缴费标准将由原来新农保(每年缴费标准从100元到500元共5档)和城居保(从100元到1000元共10档)的分别设置统一归并和调整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和2000元共12个档次。其中,最后两个档次的缴费标准为新增加的。对于城乡居民来说,这一次改革赋予了他们更平等的选择权。只要有意愿和能力,其就可以在12档标准里自主选择,多缴多得。
同时,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最高缴费档次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当地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年缴费额。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将会同财政部依据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标准。
在集体补助方面,《意见》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将集体补助纳入社区公益事业资金筹集范围,同时还鼓励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而在政府补贴方面,《意见》规定,政府对符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
而对选择最低档次标准缴费的,地方政府的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适当增加补贴金额;对选择500元及以上档次标准缴费的,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60元。
对于养老金的领取额度,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由中央确定,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标准。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参保人死亡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可依法继承。以一位年满60周岁、个人账户资金储存额为10万元的老人为例,如果基础养老金为每月领取55元,那么养老金每月领取的金额为774.42元。
“不同群体的社保养老金计算方法是怎样的?”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zhishi/yanglao/58507.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