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保网社保新闻政策法规社保查询维权案例社保观点社保知识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办理指南社保问答社保计算器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保知识 > 养老保险 >

“多点开花”助力老有所依——访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

 字体时间:2018-05-03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中国社保网编辑:社保网-夏宇
【导读】:三大养老方式发展现状及瓶颈记者: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养老”的地方有14处,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从养老方式的角度来说,您认为目前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发展的现状如何?张盈

 

 

三大养老方式发展现状及瓶颈

记者: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养老”的地方有14处,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从养老方式的角度来说,您认为目前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发展的现状如何?

张盈华:居家和社区养老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基础和依托。从“十一五”开始我国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来,各地政府把日间照料、老年活动等纳入到社区建设内容中,调动社会组织积极性,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从总体上看,居家和社区养老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诸如日间照料中心和养老服务驿站这样的养老服务组织层出不穷,原有的家政服务公司、物业管理公司也适时将服务范围向养老服务拓展,加上政府搭建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汇集供需双方信息,可将服务快速递送给有需要的老年人。

近年来,互助式养老也悄然兴起,“远亲不如近邻”的邻里文化再度焕发新的生命力,如结伴养老、抱团养老,以老养老、相持相扶,健康老年人照料有需要的老年人等。在互助式养老中,有的是志愿者的纯公益行为,有的是借助“时间银行”为自己养老储蓄服务资源,有的是老年人“再就业”赚取劳动报酬。无论哪种动机,都很好地解决了“就地养老”和精神慰藉问题。

记者:当前,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存在什么发展瓶颈?

张盈华:居家、社区养老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购买力不足。目前我国城市最低小时工资是15元至20元,自理能力强的老人花费少,可一旦失能,就需要全方位的生活照料,比如买菜做饭、打扫房间、助餐助浴、协助外出等。但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退休工资还很难满足所有需求。一些地区已在推行高龄补贴、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等制度,但实施范围有待扩大,力度有待增强。二是服务递送困难。老年人对陌生人入户服务很排斥、社区服务设施条件不好、服务对象居住地分散等原因,都影响了养老服务的递送。

互助式养老充分发挥社区文化、邻里的作用。在农村,有血缘、亲缘等纽带联系,加上年长族人、村干部的带动,比较容易开展互助式养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养老保障能力较为脆弱的问题。在城市,住房商品化打破了原有的单位纽带,社区居民之间熟识度低,居委会松散度高,互助式养老还需要“催化剂”推动发展,比如街道办事处推进社区建设,发动居委会、物业公司等组织、企业的积极性。

“互联网+”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记者:在大数据时代,如提高机构养老和各种养老方式的服务质量,信息化是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在依托“互联网+”推动养老服务水平提升方面做得如何?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提升?

张盈华:“互联网+”是个热词,已经渗透到社会很多领域。在养老服务领域方面,“互联网+”主要体现在提供一个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让买家和卖家方便信息沟通。这个显然还比较初级,更多的应是汇集健康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在这方面,一些科技公司走在前列,他们开发的产品在前端用于健康监测,通过网络,在后端可以实现数据集合。

现在,很多养老服务机构在提供上门服务时,会采用手机APP和指纹打卡器,主要是监督服务人员的服务时长和获取服务对象的反馈意见,用于按需递送服务和改进服务质量。对此,市场反应十分灵敏,不论是服务机构还是科技公司,都在快速跟进。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基础数据十分珍贵,需要基层政府增强主动性,建立机制和搭建后端平台,将服务设施传送的数据汇集起来,把数据汇集作为实施大健康战略的重要手段。

提高市场购买力解决人员短缺痛点

记者:在养老服务质量提高的同时,照护人才短缺始终是个痛点。相关部门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这个难点、痛点?

张盈华:不能称之为“照护人才”,直觉上,人们会把人才对应为“高端”。现在很多高校增设护理、老年学专业,培养的是管理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但其实,养老服务是一项普遍的社会服务。从事这项社会劳动的,就是养老服务业的劳动力、人力资源。找出养老服务业的人力资源短缺、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原因在哪儿,就找到了所谓的难点和痛点。

哪些人是养老服务业需要的人力资源?执业护士自然不用说,是不可缺少的,但并非最主要的。养老机构中最主要的是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的一般人力资源。大多数人认为中年劳动力尤其是中年女性最适宜。实际上,仅这个群体是不够的,需要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一些有精力的健康老人也可以加入进来。这些人或提供志愿服务,或提供有偿劳动,前提是需要机构管理者分好工、协作好,也就是常说的有效人力资源管理。

这些人为什么会从事养老服务业?赚钱是首要的,所以,养老服务对象的购买力不足就很难吸引人进入这个行业。现在一些地区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报销服务费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购买力。提高养老服务市场购买力是解决劳动力供给不足问题的关键,应当尽快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受益面。

另外,农村比城市更缺乏养老服务人员,一是想办法“就地取材”,发动健康的农村老年人,以老养老、以老助老,互助养老;二是将农村闲置的村舍、建设用地等资源放开,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农村养老服务领域;三是吸引那些大龄的进城务工人员返乡,鼓励其在养老服务领域创业。

以房养老市场遇冷的原因是什么

记者:近年来,以房养老的发展一直是跌跌撞撞、进展很慢,您认为这种养老方式一直发展不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张盈华:以房养老面临政府热、市场冷的局面。早在2014年原保监会就出台了《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保险机构也摩拳擦掌,但应者寥寥。按理说,中国住房自有率高于美国,住房反向抵押的市场应当比美国大,但事实却远不是这样。

这是因为一方面,老人不敢将房屋抵押出去,房屋不仅是他们养老保障的最后防线,也是代际遗赠的最佳选择。中国的老年人没有什么养老资产,而美国超过35%的家庭都有个人退休账户,这些账户共积攒了8.4万亿美元的资产。如抵掉房产,他们还有充足的养老资源,这些资源可以遗赠给子女。正是没有什么养老资产,中国老年人不敢花钱、不敢卖房。另一方面,保险机构也不敢大面积地接收住房反向抵押,因为《物权法》规定了70年房屋产权,广大农村宅基地也未完全实现确权,加上几年来房产泡沫造成未来房屋的估值充满不确定性,结果是金融机构低估房产价值,所以,以房养老的接受度很低。相比而言,互助式养老是更适宜中国邻里文化和养老现实的方式。(本版图表漫画赵乃育绘 记者王永)

““多点开花”助力老有所依——访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zhishi/yanglao/163933.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免责声明】文章采自网友投稿刊登及网络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对文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交流。中国社保网是一个公益性质网站。文章版权永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本文已帮助

最新刊登

1

赞助商链接

猜你喜欢

今日热点

【以案说法】自愿放弃社保,可以吗?

点击排行榜

  • 新闻
  • 观点
  • 政策
  • 案例
  • 知识
  • 办理
  1. 2016事业单位事假、休假、病假的有关政策规定
  2. 2017年上海最新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一览表
  3. 国家医保局: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达93万人次
  4. 社保怎么补交?农村户口的要怎么补交社保费?
  5. 2017年已经到来:社保卡等新规你必须知道
  6. 内蒙古社保卡进度查询
  7. 2016公务员最新级别工资一览表
  8. 个人可以补缴社保吗?个人补缴社保流程
  9. 社保断了需要补交吗?中断之后如何补缴?
  10. 2015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单位缴费比例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