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城乡、贫富、区域“三大差距”,是“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发展战略,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部门,涉及事关民生切身利益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重要工作尤显重要。在巴南区“十二五”规划中,巴南区确立了打造“江南新城、主城第三增长极、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的发展战略目标,为巴南今后五年的发展勾勒出了美好蓝图。此一新的战略定位决定了作为民生工作重点的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将在缩小“三大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发展的道路上加快推进步伐。对人力社保部门来说,这既是一个崭新机遇,又是一个巨大挑战。如何才能创新思路,努力缩小“三大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发展,这是我们当前应该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现结合巴南区实际,就如何在缩小“三大差距”中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作如下探讨。
一、巴南区城乡一体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现状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巴南区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已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服务体系,各项政策、制度渐趋完善,服务水平、服务范围以及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人民群众从中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一)城乡统筹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中央和市里的有关政策法规得到较好执行,并从区级层面上出台了一大批城乡统筹就业配套政策,相关政策措施对就业的推进作用较为明显。以2010年为例,全区共审核拔付社保、岗位、培训、职介、低保就业等各类补贴达16354人次、2384万元,并为168名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647万元,带动760名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
(二)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已完成了对区人力资源市场和人才市场的整合,初步建成了城乡就业工作网络体系,并率先在全市网络招聘和信息发布工作中实现区、镇街、社区﹙村﹚全覆盖。目前,全区“充分就业社区”、“充分就业社村”创建达标率分别达到95%和61%。公共职业介绍网络化远程招聘已覆盖全区所有社区和44个行政村,劳动者求职择业比以前更加便利。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和服务平台的延伸、拓展,使就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三)职业培训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将招投标机制引入职业技能培训,将创业培训对象扩大到微小企业老板、农民工、大学生村官和西部志愿者等群体,并建立了“培训—鉴定—职介—用工”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和培训效果考核评估制度,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明显增强。2010年,全区共计开展职业培训6365人,组织农民工岗前培训2900人。同时,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力度不断加大,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和困难人员就业环境相对宽松,实现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失地农民“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目标。
(四)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城乡居民、农民工、征地农转非人员、城镇用人单位超龄未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全区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已突破60万人次。职工医保2008年顺利纳入市级统筹,居民医保参保人数突破68万人,参保率达到95%以上,从制度上实现了“全民医保”目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于2010年启动并得到迅速推进,参保申报人数达到30.8万人,参保率达到87.97%。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到1602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
二、巴南区城乡一体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扶持政策未实现统一。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对城镇职工、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和社会保障扶持政策力度,但仍在就业再就业及社会保障各种扶持政策上未能实现真正统一,如社会保险补贴只针对实现再就业的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困难对象援助也主要是针对城镇居民等。
(二)农民工群体就业质量普遍低于城镇居民。目前,有很多农民工依靠打短工、季节工等形式实现了灵活就业,但这部分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关系、工作岗位、工资收入等大都缺乏稳定性,因而存在较高的再次失业风险。同时,进城务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整体素质仍然偏低,专业技能匮乏,从事体力和低技能工种较普遍,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
(三)基层公共服务还不够均等化。以巴南区为例,由于我区农村居民占人口比例大,有200多个行政村,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的网络化、信息化,公共就业服务效率明显偏低。又因建设资金有限,基层办事办公场所、设备设施、人员配备(村、社区专兼职人员)等不健全,基层公共平台建设信息覆盖率只达到了50%左右,仍有100多个村不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这将存在城乡居民要享受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差距较大。
(四)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差距较大:以巴南区为例,目前城镇职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个体工商户养老保险最低待遇为每月500元(除个体工商户外的农村居民不能参加),平均为1500元左右;而城乡居民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最低待遇为每月80元,个人增加缴费后最高待遇为每人每月180元。
(五)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之间有较大的差距。以巴南区为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之间差距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人均年筹资额。城镇职工医保最低为1263元,上限则因工龄、参保年限的差别无统一标准;城乡居民医保最低为230元,最高为320元。二是报销比例。城镇职工医保在职为85%,退休为95%。一级医疗机构城乡居民医保可报80%—85%;二级医疗机构可报60%—65%;三级医疗机构报销40%—45%。三是封顶线。城镇职工医保为53.2万元,城乡居民医保一档为8万元,二档为13万元。
(六)各相邻险种待遇差别较大。近年来,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方面分别形成了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并存的局面,从制度上实现了两种社会保险的全覆盖。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两类相邻险种间的待遇存在着较大差距,造成一部分人迁择性地游离于相邻险种之外,拒绝参保。同时,由于相邻险种之间尚未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转移接续办法,导致在这方面的管理较为混乱,不但出现了重复参保现象,而且在一定程度进一步挫伤了有关各方的参保积极性。
三、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的对策
(一)加快完善推进城乡一体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政策措施。加快完善推进城乡一体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扶持政策,加大城乡一体就业困难对象援助体系,努力缩小城乡扶持政策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大对中央、市、区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力度,并根据新的形势,结合实际,加紧研究制定我区推进城乡一体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为全面促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努力实现全社会充分就业。实现城乡劳动者就业政策统一、就业服务共享、就业机会公平和就业条件平等。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在实施宏观调控、结构调整、重大产业布局和重点项目建设时,通盘考虑就业工作,尽可能做到产业布局与就业跟进、项目落地与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就业推进同步协调。二是在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发展进程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企业,努力扩大就业容量,实现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变成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把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把城乡二元经济转换的过程变成城乡一体就业工作同步推进的过程。三是加大对城乡劳动者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提高培训实效。加快建立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社会培训力量广泛参与,适应城乡劳动者实际需要,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的广覆盖、多层次的城乡就业创业培训体系。强化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进一步优化整合全区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围绕重点行业、产业用工需求,对不同层次、不同技能的劳动群体开展不同等级的培训,逐步改善劳动者技能偏低的现状,全面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
(三)努力推进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合理规划,加快区、镇(街道)、村(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组织体系,配备村(社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专职人员,继续推进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人力资源信息发布制度,继续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就业村”为抓手,统筹做好城乡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特别是要重点做好征地农转非人员和户籍改革转户人员就业服务工作。合理规划,加快区、镇(街道)、村(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步伐。不断扩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援助范围,力争将农村建卡贫困户、库区移民、失地农民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和就业资金投入绩效考评纳入政府考核内容,层层分解落实,加强监督检查;继续落实好对城乡就业困难群体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进一步强化援助的针对性、措施的规范性和机制的长效性。
(四)加快城乡社会保险制度接轨。一是以《社会保险法》、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贯彻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各项社会保险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使相关政策家喻户晓,努力促进应保尽保,不断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二是抓住户籍制度改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深入推进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夯实基础,全面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同时,着力解决相关社会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和转移接续问题,逐步建立健全广覆盖、多层次、便参保、易转移的城乡一体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与城乡一体就业工作相协调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新模式。三是继续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与职工养老保险无缝对接,逐步取消“退休双轨制”、缩小养老金悬殊差距,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三是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在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全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探索纯农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问题。探索农村基本养老保险金自然增长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五)加快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接轨。加快城乡医疗保险接轨。完善统一的职工医疗保险政策,统筹区域基本实现统一覆盖范围、统一保障项目、统一待遇标准、统一医疗救助和统一管理制度的“五统一”。逐步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城乡参保居民异地就医结算。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筹资水平和统筹层次,缩小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障水平差距,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有效整合基本医疗保险经办资源,增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
(六)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进一步加强各险种基础工作,规范信息管理,切实加快社会保险信息化步伐,全面加强对参保人员信息的动态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参保人员数据库和享受待遇人员数据库,切实加强核定台账、缴费台账、欠费台账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大对职工医保、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城乡居民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监管督查力度,切实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确保基金安全和参保人员合法权益。三是健全“两网化”的劳动保障监察动态管理机制,并切实加强社保经办机构与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大对各参保单位的稽核力度,特别是要对大型参保企业及缴费不高企业进行重点稽核,彻底摸清参保单位基本情况,确保参保单位如实申报、如实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各类职业介绍中介机构的市场监管;将工资保障金制度重点向严重存在欠薪问题的企业和行业延伸,切实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对用工单位实行动态监管,切实加大对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体系,不断健全基层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完善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
“重庆市加快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步伐”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zhishi/yanglao/10111.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