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保网社保新闻政策法规社保查询维权案例社保观点社保知识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办理指南社保问答社保计算器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保知识 > 生育保险 >

2014“单独两孩”政策遇冷

 字体时间:2014-12-08来源: 中国社保网编辑:社保网-夏宇

“单独两孩”政策遇冷 生育“徘徊”短时难除

基于人口数量的人口红利为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成功创造了条件,而计划生育政策也在这30多年里为社会减轻了负担,这种辩证关系如今走到了十字路口。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说人口政策关乎国力,那么社会个体的生育观念和意愿则左右着人口规模的最基本单元。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育观念和意愿,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现实问题已经是民众的普遍性压力,“单独两孩”的短期实践表明,政策的松动并没有改变整个社会对于养育子女的心理预期。或许随着人口政策的进一步松动,生育观念和意愿会逆向变化,但生育“徘徊”短时难除。

一线调查

生育意愿转向 “单独两孩”遇冷

2013年年底“单独两孩”正式启动实施至今,公众对该政策的关注就从未减弱过。不久前,国家卫计委的数据称,截至今年8月,全国符合“单独两孩”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当中,只有70万对提出申请,而根据政府原本的预计,新政策推行后,每年将增加超过200万个新生儿。但从研究者的角度来看,由于政策实施的时间太短,目前还不是审视这个政策有效性的时机。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黑龙江、河南调查了解到,“单独两孩”政策尚未升温有政策滞后、生育惯性的因素,更有城乡人口结构变化、生育观念转向等深层次原因。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医疗、就业、教育等压力随之而来,“新市民”原本明显高于城市居民的生育意愿也逐渐降低。

生育预期的落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呼声的高涨,不过,人口专家认为,控制人口仍然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即使全面放开二胎,也还是一种限制生育的政策,而非鼓励生育。

“两孩”不易

2014年12月1日,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兆麟街道办事处提交材料申请“单独两孩”的戈拉和妻子,高兴地拿到了再生育证。

34岁的戈拉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虽然已经有了一个四岁的儿子,但他和妻子仍想再要个孩子。“上有父母可孝顺,下有儿女可绕膝,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儿!”

从今年4月30日黑龙江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至今,兆麟街道辖区内的51对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家庭中,有9对夫妇已经顺利通过审批。

“按照黑龙江省的要求,整个审批流程最短的一周,最长的也不会超过30天,哪怕超过一天,我们都会被问责。”哈尔滨市道里区兆麟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办科长涂宏梅告诉记者。

往年兆麟街道申请再生育的家庭一般不会超过10个,但今年20个家庭拿到了再生育证,让工作人员感到“超过预期”。

由于我国长期广泛实施城市“一孩”、农村“一孩半” 的计生政策,所以单独两孩影响的主要人群在城市。

12月2日,哈尔滨市道里区卫生计生局规划统计科科长郭玉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区有280多对符合“单独两孩”条件的夫妇领取了再生育证,其中农村夫妇不超过10对。

但即便是农村妇女,想生两个孩子的意愿也不如早年强烈。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下辖9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是该区中距离市区最远、也最具有农村特点的乡镇,3.1万多人口中,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夫妇只有100多对。

太平镇计生办主任杜微威告诉记者,这100多对夫妇中,年龄以“70后”“80后”为主,但7个月下来,全镇有4对夫妇提交了再生育申请,其中“80后”3对,“70后”1对。

杜微威从2006年开始从事计生工作,这些年下来,她的切身感受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进城、生活成本提高,农村人口的生育年龄推迟,生育意愿也在下降。

和20年前相比,如今依然有六成居民在镇里务农,但多孩(3个及以上孩子)家庭的数量却在逐年减少,只要一个孩子的家庭明显增多。同时,在“单独两孩”政策放开之前,符合再婚、“一孩半”等可以再生育政策的家庭,生育两孩的数量也并不多。

“如今的生育观念已经逐渐转变为生男生女都一样,因此,我们控制出生性别比的压力也不大。” 杜微威说。

记者注意到,兆麟街道申请单独两孩的9个家庭中,其中第一个孩子为男孩的有4个家庭。

“在大家的观念中,要第二个孩子往往是想要个男孩,实际上并不尽然,更多是想给孩子找个伴儿,在生活和学习上相互帮扶,相互竞争,过日子过的就是人气儿。”戈拉说。

一位曾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工作多年的计生系统人士告诉记者,黑龙江边境18市县的农村实行“普遍二孩”政策,但有比例不低的家庭只生一个孩子。

同样属于劳动力输出地的人口大省河南也面临与黑龙江相似的情况。

6月3日,河南省正式启动“单独两孩”政策。按照河南省此前的测算,在“单独两孩”政策平稳实施(消除生育堆积以后)的情况下,河南平均每年多出生的人口数约在5万~8万之间,每年出生率提高0.5~0.75个千分点。但在开始启动新政策时,由于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单独夫妻,必然会产生生育堆积问题。然而,至少到目前,这一预测并未如期而至。

11月27日,原河南省人口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宣教处处长王杰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截止到10月31日,河南省共有25146对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夫妇申请再生育证。

“有强烈生育意愿的已经基本申请完,再加上手续办理很快,预计后半年全省也不会出现单独两孩申请高峰。”王杰英说。

郑州的数据也并不乐观。记者从郑州市人口计生委了解到,截止到11月14日,郑州有4690对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夫妇提出申请。

今年3月,郑州市曾针对单独两孩实施后的影响进行过研究:按常住人口测算,郑州从2014年到2020年平均每年多出生的人口数约在1万人左右,每年出生率提高0.67~1.79个千分点,对人口形势影响不是很大。

“目前推算到2014年年底,郑州单独两孩申请6010人,办理生育证5140张,出生约3500人,相比全市年度总出生约12.5万人,比例占得很小。” 11月27日,郑州市人口计生委宣教处处长陈艳向记者表示。

这意味着,新政实施7个月时,3500人的新增出生量预算,与此前每年多生1万人的预期相比,二者之间仍有不小差距。

“受经济收入、父母意见、个人发展等因素影响,很多家庭还处于犹豫阶段。”王杰英说。

生育意愿转向

12月1日,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处副处长王刚告诉记者,从今年4月30日黑龙江省启动实施“单独两孩”到10月31日,全省共有4002个符合政策的家庭办理了再生育手续。

“黑龙江实施新政仅6个月,从申请的信息看,尚不能客观评价单独两孩政策对未来出生人口数量以及生育水平的影响,做出政策实施效果评估为时尚早。”王刚谨慎地说,仅据此数据判断和预期的差距,还需要一定时期的监测数据积累。

不过王刚也表示,因存在生育堆积情况,前半年申请量偏多的可能性是有的,而且黑龙江实行的是持证生育,也就是可以怀孕后再申请,所以4002个申请还不能准确地代表实际生育意愿。

记者注意到,即便是全国最早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浙江省,申请量也并未达到预期。

到今年5月底,浙江省单独夫妇再生育申请受理了4.73万例;全省单独夫妇已再生育2444人,其中:男孩1309人,女孩1135人。

“从浙江省1月17日正式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以来的实际情况看,群众选择再生育行为较为理性,今年实际出生人口数要比我们预计的少很多。”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敬今年7月表示。

国家卫计委的数据称,截至今年8月,全国符合“单独两孩”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当中,只有70万对提出申请,而根据政府原本的预计,新政策推行后,每年将增加超过200万个新生儿。

“这确实和预期有一些差距,原因是今年开始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以后,各地最早实施的时间是在今年年初,晚的在今年六七月份,从生育时间来说,十月怀胎一朝生育,所以不可能生在今年。”11月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监督局监察专员赵延配对此向媒体表示。

此外,由于政策主要影响的人群是城市人口,受生育观念、生育及养育成本高、个人发展等因素影响,有些夫妇并不急于要第二个孩子。

“从生育来说,政策有一个滞后性,最少到第二年、第三年才能看到整个生育水平是否有一个大的变化。” 赵延配解释。

实际上,地方在解读现有申请量的数字时,还是比较谨慎的,但在人口学家看来,目前全国“单独两孩”的申请情况并不出乎意料。

“政策放开之前,我一直认为,从全国来看,‘单独两孩’政策对促进出生率及生育率的反弹,不会有很大影响。很多人的习惯性思维,是中国人爱生孩子,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说,现在时间还不够长,还不是审视这个政策有效性的时机,需要再观察半年到一年时间。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表示,目前还不能急于就此下结论,从政策的公布到各地推行需要一个过程,怀孕生育二胎同样也需要一个过程,在政策放开以后,生育二胎的夫妇会在第二、三年后逐渐增多。

黑龙江省一位基层计生干部告诉记者,每次下街道、走村入户开展计生工作时,都会跟老百姓说,“符合政策的话,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就再要一个孩子”,但得到的回复很多是“不想要”。

据记者了解,“单独两孩”申请数字的背后,实际是城乡居民生育意愿正在转向。河南省卫计委正在委托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开展“河南省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生育水平与生育模式转变研究”的课题,目前生育意愿问卷调查部分已初步完成。调查问卷面向东南西北方向4个城市,涉及3100多人。

调查结果显示,15~19岁年龄组,生一个孩子的意愿最强烈,占这个年龄组的60%;但在40~49岁年龄组中,想要一个孩子的仅占18.8%。说明年龄越小,生育一个孩子的意愿越高。

同时,在35~49岁年龄组中,愿意生育两个孩子的比例占86.8%;而在各年龄组中,希望生育3个及以上孩子的人群,总占比不到5%。

在河南省计生部门看来,这个调查结果显示,相比十余年前,河南人口的生育意愿发生了转变。

王杰英告诉记者,河南省在上世纪末曾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愿意生育多孩的家庭比例占8%~9%,明显高于此次调查数据。

“此前曾担心普遍生二孩之后人口会失控,但仅从生育意愿调查看,好于预期。当课题全部完成后,我们将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然后上报给省里和中央,为下一步计生政策决策提供参考。”王杰英说。

放松≠鼓励

在王刚看来,黑龙江省在较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受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因素影响,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家庭总体表现为:生育意愿转化为生育行为的“势能”较高,但“动能”不足。

在黑龙江采访期间,当地计生工作人员向记者分析“单独两孩”申请量不高的原因:一方面,占单独生育家庭主力的“70、80后”面临房贷、车贷和生活成本、育儿成本不断上涨的经济压力,多生一个孩子会直接影响现有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家庭规模变小导致抚育子女能力下降,社会节奏加快,家庭抚育一个子女已经牵扯“小两口”和“老四口”的很大精力,存在“无力养”现象。

此外,生育行为的变化在一定区域内受群众“生育风气”影响较大。黑龙江省人口一直处于低增长水平,生育意愿、生育行为的“惯性”较大,政策调整的作用在调整的初始阶段表现的比较“迟钝”。

而面对全国普遍性的“单独两孩”申请“遇冷”,不少评论认为,这或将让全面放开两孩的时间提前。

原国家卫计委专家委员会委员曹景椿此前向媒体表示,“单独两孩”实施后的巨大落差,迫使政府加快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推进。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表示,中国可能在两年左右向所有夫妇全面放开二胎。

“我个人认为,现在全面放开也是没有问题的,这不是从目前单独两孩申请量的数据判断的,而是从我国过去近20年长期低生育率的状态判断的。”张车伟说。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总和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以下,目前为1.5~1.6,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人口总量虽然保持持续增长,但惯性趋弱。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如果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总和生育率将继续下降,总人口在达到峰值后将快速减少,影响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此外,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老龄化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等结构性问题也成为日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在的政策还不是要提高生育率,控制人口仍然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即使全面放开二胎,还是一种限制生育的政策。从政策方向上来说,当前控制人口的国策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张车伟说,从计生政策的调整来说,放开和鼓励还不是一回事。如果生育率进入低生育率水平的陷阱,那么就要看计生政策放开的效果如何。但至少到目前,还没有到鼓励生育的时候。

不过记者注意到,近两个月,国家卫计委多次表态,目前暂无全面放开二胎的时间表。

记者在郑州市郑东新区金光路办事处刘江村采访时了解到,这个黄河岸边的小渔村,虽然实行的是“一孩半”政策,但不少育龄妇女仍然向记者表达着同一个心愿:希望放开二胎,让孩子有个伴儿,自己的养老也多一份保障。

如今,村里的青壮年都进城打工,留守的家庭主妇们,以鱼塘和务农过活。不过她们也向往走进城里,但也同时担心,一旦进城,生活成本高企后,要第二个孩子的勇气就没有了。

“2014“单独两孩”政策遇冷”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zhishi/shengyu/76646.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免责声明】文章采自网友投稿刊登及网络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对文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交流。中国社保网是一个公益性质网站。文章版权永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本文已帮助

最新刊登

1

赞助商链接

猜你喜欢

今日热点

【以案说法】自愿放弃社保,可以吗?

点击排行榜

  • 新闻
  • 观点
  • 政策
  • 案例
  • 知识
  • 办理
  1. 2016事业单位事假、休假、病假的有关政策规定
  2. 2017年上海最新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一览表
  3. 国家医保局: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达93万人次
  4. 社保怎么补交?农村户口的要怎么补交社保费?
  5. 2017年已经到来:社保卡等新规你必须知道
  6. 内蒙古社保卡进度查询
  7. 2016公务员最新级别工资一览表
  8. 个人可以补缴社保吗?个人补缴社保流程
  9. 社保断了需要补交吗?中断之后如何补缴?
  10. 2015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单位缴费比例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