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初至,保险业却稍感暖意。数据显示,寿险业已走出负增长的阴影,开始有所回暖。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份,全国保费收入4122.62亿元,同比增加78.54%。其中寿险3037.28亿元,同比增长125.98%,环比增长9.36%。上海市场保费收入272.99亿元,同比增长6.52%。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97.72亿元,同比增幅3.02%。
然而,上周六在“清华大学——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专家讲席”上,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却指出:“寿险业已连续两年低速增长了。”
“一般来说,保险业增速要稍高于GDP增速,今年寿险业增速还可能保持在7%左右,但仍低于GDP增速,”魏迎宁解释道,“这是因为很多保险公司都在调整业务结构,压缩了没有价值或价值很低的业务,而短期内又没有价值高的业务可以弥补。”
“那么要不要调整?大家的看法都不一样,”魏迎宁继续说道,“我认为正是因为有了偏离,才需要调整。”
论及目前寿险业几大怪现状时,魏迎宁强调指出,一些保险公司采取边亏损、边扩张的做法,寄希望于用将来的盈利化解当前的账面亏损。“但将来能否盈利都不一定。”
魏迎宁认为,如果未来投资回报率达到7%,累计的利差损可能有所化解,“而最近两三年的回报也就4%。”
2004年保险公司拉开了调整业务结构的序幕,为保费规模立下汗马功劳却利润甚微的银保业务和团险业务遭遇减速。中人寿和平安保险分别在去年年报中披露,收缩银保等亏损业务,转而重视期缴产品和保障型产品。
魏迎宁不客气地指出,银行保险实际上已变为无保障责任、期限缩短、趸缴和承诺分红的储蓄替代品,而团险通过先买后退保,实际上成为变相的整存整取存单。为了争夺市场,银保业务哄抬手续费,而团险业务甚至出现零管理费,几无利润可言。魏迎宁认为,这种靠高息高佣金取得的保费,收得越多,以后亏损越大, “十年都补不完。”
虽然经过一年多的调整,但寿险业近期又出现向另一个方向偏离的苗头。今年以来,随着资本市场回暖,万能险取代银保险成为保险市场上的“新星”,各公司纷纷推出万能险,甚至一个月万能险保费过亿元。数据显示,截至9月,上海万能险保费收入已达11.50亿元,同比增长5倍多。深圳上半年万能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1.97亿元,同比增长293.68%。为防重演当年“投连险风波”,上海保监局甚至发布消费提示进行“软监管”。
“股东不光要看保费的数量,更要看保费的质量,看有没有内含价值。”魏迎宁指出,“因此,这就需要用内含价值方法而不是保费规模来评价寿险业务的价值。”
魏迎宁认为,寿险公司的保费多少和市场份额的大小,与内含价值没有直接关系。“靠低价格、高佣金、高成本收取的保费越多,公司亏损越大,价值越低,因此寿险公司就不能销售亏损的产品和利润微小的产品,而要提升业务的内含价值。”
魏迎宁认为,内含价值越高,公司的价值就越高,这不仅取决于现有业务的价值,而且取决于未来新业务的价值。而未来新业务,则与公司的产品开发能力、销售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等有关。“公司必须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魏迎宁强调。
2005年11月22日 09:15 第一财经日报俞燕
【作者:俞燕】 【出处:第一财经日报】
“魏迎宁直指高息高佣金揽保费陋习”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9622.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