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养老金缺口高达2.5万亿元。对于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国来说,那些老年人的生活将由谁来保障呢?
养老靠自己还是靠国家
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人担心养老问题,57%的人觉得养老还得“靠自己另外攒钱”,37%的人认为退休后自己的生活水平将“严重下降”。一位受访者表示,宁愿每月自己在储蓄罐里放上50元,也不愿意交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居然打不过储蓄罐,可见目前公众对养老金的信任度有多低了。该调查结果显然与一个消息有着直接联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日前表示,从 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田部长的话一下子把人们对养老问题的隐约担心升级为公共话题,田部长倒是一番好意,想在年终前给大家送个利好消息,但公众对自己的晚年生活却更加担心了。尽管之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养老司司长焦凯平出面保证,“改革绝不会以牺牲职工待遇为代价,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标准不会降”,可老百姓的担忧也丝毫没有释然。
人们的担心不是没有原由的,要知道,现行制度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正处于空账运行状态。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前部长郑斯林曾透露,我国养老金缺口达2.5万亿元,相当于我国一年国民经济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另据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按照目前的制度模式,2001年到2075年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因此,未来会怎样,谁心里都没底。
退一步讲,即便足额拿到了养老金,但生活水平比起退休前肯定会下降不少。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假设某人平均月薪5000元,养老保险缴费期限为15年,那么此人退休后,每月可领取养老金1000多元。如果在职时工资还不到4000元,那么15年以后拿到的养老金就在千元以下了,如果指望仅凭这点钱在年老时能过上“有点面子”的生活,无疑是在做白日梦了。一面是养老金的缺口越来越大,一面是养老金的福利价值的弱化,老百姓怎么能不产生养老还得“靠自己另外攒钱”这样的朴素想法呢?
养老金发放不是私人宴会
世界银行曾经建议,中国要解决养老问题,可以适当调高男女法定退休年龄,还要尽快建立一个透明的调整养老金水平的方法。但这也不能解决中国养老的根本问题,当前,占中国人口总数60%的农民绝大多数都没有加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之内;在城市,高达2亿的像企业下岗职工、农民工、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以及自由职业者这样的劳动力市场上的“游击队”,至少有一半游离于养老保险制度之外,就更别提透不透明或者领到的养老金能不能安度舒适的晚年了。
养老保险金改革政策广受关注也反映出我国存在的制度改革不透明的现实。如果不是田成平部长在解读“十一五”期间我国劳动保障制度时提及,估计没几个人知道,一场与数亿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养老金”制度改革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养老司焦凯平司长曾表示,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大方向和基本内容已基本确定。这样一项关系到几亿人的改革,怎么能说出台就出台,说确定就确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的改革,而其整个制定过程却采取了一种像“鬼子进村”般悄悄进行的方式。没有对民意的广泛搜集和听取,谁能确保出台后的政策能“以人为本”,谁能确保改革成果不会成为少数人分享的“私人宴会”?这样的政策即时出台又如何取信于民?
现行的养老金制度正在为自己的不规范、不健全运作付出惨重的代价——公众大面积的不信任情绪。“制度是信心之源”,而惟有健全的、规范的、受到严格监督的制度,才有资格、有能力成为人们的“信心之源”。无论养老保险体系的结构最终如何确定,我们的当务之急都是要尽快恢复养老保险体系的信誉和资金的可行性,重建老百姓对政府的信心。同时,有关部门也应该尽快抛弃“鬼子进村”的改革方式,让改革在透明的“玻璃屋”中进行,让所有人都参与到改革中来,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解决这个难题,这样才能切实保证老百姓的利益,也才能确保改革的政策真正出自民心,反映民意,人民才能真正享受到改革的实际成果。
www.cnfol.com 2005年12月29日 15:00 财富时报
【出处:财富时报】
“我们为什么对养老金没有信心”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9339.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