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保网社保新闻政策法规社保查询维权案例社保观点社保知识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办理指南社保问答社保计算器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保新闻 >

2006保险市场展望

 字体时间:2015-01-17来源: 中国社保网编辑:社保网-夏宇
【导读】:展望2006年,结构调整仍将是保险市场发展的主旋律,非寿险将在多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前行:寿险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重,将保持适度的增长速度;农业保险、企业年金、健康保险、责任保险等保险业新增长点的开发与培育将任重而道远;市场主体逐步分化的脉络将


展望2006年,结构调整仍将是保险市场发展的主旋律,非寿险将在多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前行:寿险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重,将保持适度的增长速度;农业保险、企业年金、健康保险、责任保险等保险业新增长点的开发与培育将任重而道远;市场主体逐步分化的脉络将更加明显;保险业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将不断扩大。

非寿险将在多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前行

2006年非寿险市场是继续保持适中的增长速度,还是恢复到较高速度的增长,取决于下列因素的综合作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首先是非寿险市场的保源增量继续增加。传统非寿险市场的保源规模主要是由社会财富总量决定的。2005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预计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这就为非寿险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市场竞争格局。2004年以来,全国非寿险市场新增9家主体。2006年,非寿险市场主体还将继续增多,这一方面有利于将非寿险市场保源的增量转化为现实的保费收入,同时由于竞争的激烈,非寿险公司将更加注重产品开发、售后和理赔服务水平,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保源存量。保源增量的有效转化和存量的进一步挖掘都构成了非寿险市场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再次,价格竞争因素。由于非寿险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加,同时市场细分不够、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这样价格竞争似乎不可避免,承保费率持续走低也就成了必然现象。这样,即便对保源存量进一步开发,保源增量进一步增加,费率竞争也会使保源的增加对保费收入的贡献度大打折扣。

第四,市场竞争策略。由于市场主体的差异性不断增加,不同的公司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思路也就不同。一些公司更加注重内控建设,调整业务结构,提升承保质量,相应的保费收入增长则比较平稳另一些公司则继续实行开疆辟土政策,保费收入自然一路高歌猛进。如果占市场份额较高的公司更多的倾向于前一种竞争策略,则必然影响整个非寿险市场保费收入的规模。事实上,2005年这种态势已经初见端倪。一些大公司业务结构调整的力度比较大,市场集中度下降的幅度比较大。 2005年1—10月,传统非寿险市场三大寡头——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和平安财险的市场份额为74.04%,而2004年同期则为81.75%。

最后,监管方面的因素。非寿险费率的持续走低必然要受到偿付能力的约束以及市场退出的警示。随着保险市场退出机制的完善以及偿付能力监管的强化,有可能遏制费率继续下滑的态势。

综上所述,在非寿险市场保源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如果市场主体切实转变经营机制,在市场细分、新产品开发、深度挖掘保源存量、稳步进行业务结构调整等方面多做努力,同时强化保险监管和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防范,改变费率继续下滑的态势,2006的非寿险市场将有可能恢复前几年的较高速度增长的态势。相反,如果市场主体仍然更多地着眼于价格竞争,忽视对保源的深度挖掘,同时监管部门迫于公司压力的“倒逼机制”,在偿付能力监管、市场退出机制以及风险防范方面无所作为的话,非寿险市场的发展前景将不容乐观。

寿险将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增长

2006年寿险业能否走出低谷,恢复前几年30%以上的高速增长备受关注。我们的基本判断是,2006年寿险业将以10%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仍然难以像前几年那样高速增长,但寿险的业务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2004、2005年寿险保持低速增长有很多外部和内部原因,但最根本的还在于其不合理的业务结构,是前几年寿险非理性发展所累积的矛盾爆发的体现。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产品期限结构不合理。相对于长期产品而言,短期分红型产品占比过高;第二,保费结构不合理。相对于期缴业务而言,趸缴业务占比过高。第三,不同销售渠道对公司内含价值的贡献差异很大。自2001年银行保险异军突起以来,个人营销、银行保险和团体保险成为拉动寿险保费收入增长的三匹马。但现在,银保业务正在逐步变成无保障责任、短期限、趸缴型的储蓄替代晶,而团险业务也变成了期限短、零管理费、整存整取的保单。相应地,寿险公司的绝大部分内含价值主要有期缴的个人业务创造,而保费收入占比很高的银行保险所创造的内含价值微乎其微,团险对内含价值的贡献也非常小。这样,寿险公司的费用和利润来源,除了短期险外,主要由个险渠道提供。

一方面,短期分红型业务占比过高,这类业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存款的替代品,容易受金融环境变化的影响,业务波动性较大;另一方面,趸缴业务比重过高,其实是对保险资源的一种过度开发,其发展难以持续,必须进行业务结构调整,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寿险低速增长,甚至某些地区、某些时间出现负增长其实是情理之中的事。

从各寿险公司调整业务结构的结果来看,应该说已经初见成效。2005年,各寿险公司大力发展期缴业务,新单期缴比例同比提高近10个百分点,这表明期缴产品的销售量有了较大增长,趸缴产品销售有所抑制,这种业务结构的调整无疑对寿险公司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同时,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将引入内含价值概念引导业务结构开始调整,开始对银行保险和团险业务的发展重新定位,业务发展将呈现明显的良性和可持续性。

当然,寿险公司的业务结构调整的过程还远没有完成,这也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2006年寿险的增长不可能太快。[NextPage]

    保险业新增长点的开发与培育任重道远

2004年以来,保险业一直致力于农业保险、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责任保险等保险业新增长点的开发与培育,但整体看效果并不太明显,2006年的任务仍然很重。

2005年全国农业险保费收入7.29亿元,同比增长84.3%,扭转了农业保险试点全面铺开以来的增长颓势。但同时制约农业保险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仍然在2005年悬而未决,人们期待着能在2006年能有所突破。一是在介入农业保险业务时,商业保险公司对自身的定位问题。商业性保险公司的经营边界只能是商业性的农业保险业务,企图在商业性保险的框架下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可能会重蹈原来人保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覆辙。二是制度模式的选择问题。世界上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模式有很多种,但并不是每种模式都放之四海而皆准。制度模式的优化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同时,必须在制度设计之初就要充分考虑各种制度模式之间的衔接,以便于将来的整合。农业保险制度的设计必须未雨绸缪,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制度变迁的成本。三是对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适宜性问题。专业农业保险公司必须解决其股份制保险公司如何与政策性农险业务相匹配的问题;发挥相互保险公司理论上具有的优势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地方财政兜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要解决“地方”的大小问题,要在空间上分散风险必须要在较大范围从事保险经营。四是除上海等个别地方外,对农业保险的补贴政策缺失问题。财政补贴的缺位将严重制约农业保险这种“准公共产品”的发展。五是如何建立一种合理有效的监管机构和监管制度问题。由保监会同一部门监管两类不同性质的业务,监管目标和理念的二重性将有可能引发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保险业务之间管理的冲突。

2006年保险业要将养老保险在理论上的巨大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需求,还有许多基础性的工作要做。保险公司要充分发挥经营团体养老保险的已有优势,同时又要适应企业年金的信托模式,积极争取担当更多的角色。具体来说,保险公司应总结长期以来采用契约模式经营团体养老保险业务的经验,巩固并发展契约模式的优势,满足客户多样化的养老保障需求。同时,为适应我国在未来时期企业年金类(或信托类养老)保险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保险公司应加强对养老保险信托模式的研究,积极探索信托模式的集团化运作,打造保险业经营养老保险业务的集团优势。为此,保险公司应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设立专门的养老保险业务管理部门,进行专业化经营和管理。条件成熟的保险公司可以成立事业部或者成立专业养老保险公司。

同时,为应对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保险公司要在产品、销售、内控机制、投资、信息系统等方面练好内功。产品是开展养老保险业务的载体。保险公司应在完善现有养老保险产品的基础上,加强市场和消费者行为研究,发掘和创造市场需求点,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产品体系。保险公司应积极利用现有的市场优势,进一步加强销售与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销售渠道体系,完善客户服务体系,提高销售与服务能力。保险公司应根据养老保险业务的特点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单独的业务核算体系、规范的风险决策监督体系,并注重发挥精算在长期风险评估和防范中的作用,不断完善长期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机制。保险公司应加强对养老保险投资的研究,积极探索符合养老保险特点的投资渠道、投资工具和投资策略,建立健全投资决策机制和风险管控体系,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长期收益。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实现养老保险专业化运作的平台,保险公司应积极开发或引进先进的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业务处理、账户管理和投资管理信息系统。

另外,保险监管部门应积极争取政府对保险业发展养老保险业务的支持,积极与有关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创造有利于保险业开展养老保险业务的市场环境。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进行制度、产品和经营模式创新,推动保险公司提高养老保险业务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公司间加强交流,形成保险业发展养老保险业务合力。

2006年,风险管理仍将是健康保险发展的主线。在大力推动商业健康险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保险公司应当在产品开发上循序渐进,根据现有技术水平和外部环境,优先发展亏损风险小、需求空间大的险种。优先开发住院医疗产品,注重开发逐年续保的产品和定额给付型产品,谨慎开发包含门诊医疗的综合医疗保险产品。随着保险公司经营经验的积累和外部条件的逐渐成熟,逐步开发门诊医疗保险和补偿性健康保险产品,在保单中增加保证续保条款等。同时,为加强风险管理,保险公司对于健康保险业务,要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做精、做细。另外,保险公司还将积极探索与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有效合作途径,试图介入医疗服务过程。争取利用《保险法》修改的时机,允许保险公司,特别是专业健康保险公司投资医院等与保险主业相关联的产业,保险公司通过参股或控股等方式,参与医疗机构管理,形成医疗服务提供者与保险机构的一体化,真正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激励机制。

和2004年的情况比较类似,2005年责任保险仍然没有取得年初人们普遍预计的突破。虽然从长远来看,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为责任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各级政府职能的转变,为责任保险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但这并不等于短期内责任保险就能取得较大的突破,保险业仍然要耐心等待,并努力培育责任保险的发展环境,寻找发展的突破口。2006年人们期待着公众责任险、产品责任险等能取得进一步的突破。这个期待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政府越来越多地考虑引入市场机制参与公共管理;二是强制性或部分强制性的试点将推动公众责任保险快速发展,三是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引入责任保险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竞争能力。

当然,经营责任保险对保险公司技术和风险管理的要求高,说加快发展责任保险并不意味着一哄而上。财险公司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加强对责任保险的风险管理,夯实责任保险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NextPage]

市场主体逐步分化发展战略各具特色

近年来,由于保险市场对内资和外资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市场主体渐趋多元化,并将在此基础上形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逐步完成“本土化战略”的外资保险公司,第二梯队是已具备一定规模,已经或正准备通过上市等途径提高业务品质,提升公司价值,但这一过程远没有完成的一些大中型的内资保险公司,第三梯队是一些新成立的中小公司)。目前这种趋势已经初见端倪,2006年随着保险市场的全面开放,这种趋势将表现得更加明显。

市场的发展应该是第一梯队引领第二、三梯队,第二、三梯队赶超第一梯队的动态过程。但三大梯队各自所面临的矛盾不同,发展战略也就各有重点和特色。全面开放后的保险市场生态更趋多元化。

第一梯队的外资保险公司的主要优势在于经营稳健,业务品质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但受经营的地域和业务范围限制,总体规模较小。而以大数法则为数理基础的保险业客观上要求保险公司具备一定的规模,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外资保险公司未来的发展将会在继续追求效益和利润的基础上扩大规模,进一步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2005年监管部门对外资公司地域和经营范围的逐步放宽已经为第一梯队实现这种发展战略提供了可能,而外资公司“本土化”进程的逐步完成以及销售网络的逐步扩宽也使这种发展战略具有可行性。

    第二梯队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规模的基础上提升业务品质,追求效益和质量。因此,第二梯队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战略是转变粗放的经营体制,着力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规模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因此,提高业务质量,实行稳健经营,从而实现集约化经营是第二梯队最重要的发展战略。

相对于第二梯队而言,第三梯队的公司是我国寿险市场的新生力量。保险市场的活力很大程度上都源于第三梯队对第二梯队的挑战和竞争。

保险资金运用值得期待

2005年保险资金运用在制度建设和操作实践方面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这让人们对2006年的保险资金运用充满期待。展望2006,乃至未来更长的一段时期,管理体制、投资结构和风险控制仍将是完善保险资金运用制度建设的永恒主题。首先是要进一步完善资金运用管理体制。继续鼓励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促进保险资金运用体制向集中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方向迈选明确委托人、受托人和托管人的职责和法律关系,形成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鼓励引进外资股东,借鉴国际经验,提高资产管理能力;完善保险资金运用信息管理系统,规范保险资产管理运作。其次是继续优化保险资金运用结构。调整资金运用结构,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优化投资组合。在保证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宽资金运用渠道。扩大保险资金投资相关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范围,发展保单抵押贷款、住房抵押贷款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探索发展股权投资和项目直接融资。最后是继续加强资金运用风险控制。建立投资决策、交易和托管三分离的防火墙制度。科学设定投资品种和比例。建立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和审查制度。与偿付能力评价有机结合,建立保险资金运用评价体系和风险资产认可体系。健全资金运用动态信息系统,制定风险预警方法,建立风险预警分析机制,实施动态风险管理。

同时,我们仍然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较长时间内我国整体金融市场环境难以发生明显的改善,保险资金运用实际操作的空间不可能太大,不应该对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作太乐观的估计。相应地,应拓宽资产负债匹配的思路。以前更多的是产品开发部门仅从自身出发,开发了许多对投资收益要求很高的产品,而实际的资金运用水平不能支撑此类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的投连险风波、分红险危机以及最近的万能险出现的波动都根源于此。今后应放弃对资金运用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公司产品和业务结构调整上面,主动加大负债结构的调整,使负债与资产的结构与水平相匹配。

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

展望2006年,一个以中资保险公司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公司并存、适度竞争的市场体系将逐渐形成。部分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保险市场格局将继续发生激烈变化,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平安、太平洋、新华和泰康人寿等公司之间出现竞争均势,部分渡过“磨合期”,外资保险公司将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事实上,这种趋势目前已经越来越明朗。近年来,外资保险公司业务发展迅速。纵观整个“十五”期间,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长幅度一直高于中资公司,市场份额不断提高。截至2005年10月,中资寿险公司保费总收入同比增长3.69%。而外商合资和独资寿险公司保费总收入同比增长356.06%,即便扣除中意人寿的200亿保单,同比增长53.7%,增长速度也远远超过中资保险。自2004年12月11日以来,外资寿险公司陆续获得团险经营资格并获得了更大的经营地域自由度,这些都是促使外资寿险强力增长的有利因素。非寿险市场呈现同样的态势,1至10月,13家外资财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 28.03%,市场占有率为1.28%,高于2004年1至10月市场上的12家外资财险公司1.12%的市场份额。

2006年,团险市场的开放将会继续冲击寿险市场格局。团险市场放开以后,外资保险会充分利用中方股东的资源,将潜在的团险业务转化成现实的市场份额,中意人寿一笔200亿元的保单就贡献了2005年整个寿险市场的增长速度率的一半以上,可谓小试牛刀。

我们有理由相信外资保险公司将在2006年的团险市场中继续占据相当的比重。相应地,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也将迅速提高,中意人寿将凭借200亿的大单毫无争议地位居2005年保费年收入的第四名就是摆在眼前的证明。与此同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保险市场的影响力也将得到更大的提升。

公众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将得到更好的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有不同的保险消费需求,在竞争的压力下,市场将更一步细分,保险公司会加强对市场需求的研究,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发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保险产品,并将潜在的保险需求转化为现实的市场。

同时,人才竞争更为激烈。作为开放的行业,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在竞争中,人才的使用和激励机制将更加完善。

来源:《中国保险》 朱俊生庹国柱  2006年3月17日

“2006保险市场展望”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8517.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免责声明】文章采自网友投稿刊登及网络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对文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交流。中国社保网是一个公益性质网站。文章版权永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本文已帮助

最新刊登

1

赞助商链接

猜你喜欢

今日热点

【以案说法】自愿放弃社保,可以吗?

点击排行榜

  • 新闻
  • 观点
  • 政策
  • 案例
  • 知识
  • 办理
  1. 2016事业单位事假、休假、病假的有关政策规定
  2. 2017年上海最新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一览表
  3. 国家医保局: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达93万人次
  4. 社保怎么补交?农村户口的要怎么补交社保费?
  5. 2017年已经到来:社保卡等新规你必须知道
  6. 内蒙古社保卡进度查询
  7. 2016公务员最新级别工资一览表
  8. 个人可以补缴社保吗?个人补缴社保流程
  9. 社保断了需要补交吗?中断之后如何补缴?
  10. 2015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单位缴费比例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