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的这一天,被誉为“QDII开闸”的央行“五号公告”正式发布,这让中国资本市场融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也让过度依赖国内资本市场晴雨变化的保险资金,与实现全球资产配置的梦想靠得更近了。
5月17日,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接受本报记者简短采访时也表示,目前保监会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制定有关方案,并将尽快出台。
保险资金PK社保基金
作为加快资本项目下开放,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配套改革措施,QDII无疑是一条绝佳途径。正是迎合这一点共识,等待了足足两年之久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下简称“社保理事会”),终于在3月14日获得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和人民银行的批准。
五一长假前,社保理事会发布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规定》(下简称“社保境外暂行办法”)。而与《保险外汇暂行办法》相比,后者无论从投资的流程,还是选取机构的资格条件都更加严格。这一点从资金可以投资的品种上也能清晰地感觉到。
社保基金在投资品种上比照保险资金多了基金和衍生工具两个大类,且股票投资的范围也由“限于中国企业在纽约、伦敦、法兰克福、东京、新加坡和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扩展到“在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而这几项额外的投资渠道,正是保险公司朝思暮想地期盼。
“毫无疑问地,社保基金的(外汇)资产配置将更加灵活。”某寿险公司投资部总经理颇为感慨地对记者说,羡慕之意溢于言表。
保监会有关部门一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保监会已经在考虑这方面的问题,正在积极地会同外管局商议保险资金换汇的流程、额度以及可以换汇机构的资格审批等,同时也正在协商解决上述投资品种偏窄的问题,但最后的结果尚不得而知。
他说,此次修改海外投资管理办法的确要参考社保理事会的相关办法,但不会完全照搬,保险资金与全国社保基金的资金性质虽有相似之处,但毕竟不同,保险公司有经营的压力,安全获取投资回报的压力也高于社保理事会,因此成本也略高于社保基金。
与此同时,对于备受关注的中小保险公司、特别是那些以拥有资深国际资产管理背景为股东的合资保险公司能否借道获得海外投资的资格,该人士表示,希望不大。
“QDII开闸初期,不可能完全放行所有企业,还是要本着先试点的原则。”他说,毕竟合资公司可运用资金有限,没有大公司的投资压力更为紧迫。
汇率风险猛于虎
从分散风险到提高收益率,海外投资之于保险资金意义非常。
根据中国保监会的统计,2005年,我国保险全行业资金运用的年收益率为3.6%,较上年提高了0.73%,而此前的若干年分别为4.66%、3.59%、4.3%、3.14%、2.68%、2.87%(1999年—2004年数据)。
而保险资金大比例配置于债券市场的现状,在债券市场收益率持续走低之后,格外令人担忧,不少保险业分析师对2006年保险业的收益率持“负面”看法。
“从提高收益率的角度看,海外投资的确有吸引力。”花旗银行北京分行亚太经济与市场分析部副总裁沈明高博士说,仅以风险偏低的协议存款进行比较,美国的协议存款利率在5%左右,中国目前则只有2%左右,二者之间已经有3%左右的差距。
三百个基点的差值已经足够吸引投资者趋之若鹜。
“但是,如果没有完善的对冲工具,盲目进行海外投资,对保险资金来讲风险太大了。”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一投资人士这样对记者道。
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就曾经有过惨痛的教训。美国国际集团(亚洲)投资公司董事长、亚太区投资总监朱泰和曾在一次由保监会主办的保险资产风险管理研讨会上介绍说,由于长期受国内利差收益的压力,日本的很多寿险公司普遍参与了股票和高收益类投资,并大量投资于海外市场,却没有使用对冲工具进行避险,结果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大幅波动,很多保险公司损失惨重,其中的一些甚至被逼到了破产的境地。
再看国内的情况。
日前,中国人寿(2628.HK) 、中国平安(2318.HK)和中国财险(2328.HK)三大海外上市的保险公司陆续发布的2005年报显示,在去年下半年人民币小幅度升值后,三大公司的汇兑损失大幅攀升,初步计算的总损失金额超过13亿元。
汇率风险无形中减弱了保险资金对QDII的热情。
“我们预计,今年下半年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将会加快,这对保险资金的海外投资是非常不利的。”沈明高说道,但保险公司可以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很好地运用对冲工具来避险,另一个就是降低投资的份额,降到能够完全掌控风险的安全线以下。
对冲工具有望启用
据记者了解,迄今为止,只有平安保险获得了17.5亿美元的境外投资额度,并已用于海外投资。中国人寿则以“特事特办”的方式斥资2.5亿美元在一级市场购入建行H股。公开资料也显示,中国人寿已于今年4月底以每股3.25港元的价格,抛售了4亿股建行股份,套现额达13亿港元,持币静待中行上市。
而事实上,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美国友邦上海分公司、平安、泰康等几家保险公司正式的“保险外汇资金境外投资资格”仍在等待监管机构的审批大印。
“我们已经为此准备和等待了两年多的时间。”上述公司中的一投资部门负责人如是说。
据他猜测,审批大印迟迟没有落下的一种可能,正与风险对冲工具始终没能到位有关。“汇率和利率的波动风险都会对保险资金的收益构成或大或小的影响,但如果有了对冲工具,通常可以规避掉七八成的风险。”他说。
另据中国保监会资金运用部制度处处长曹德云透露,保监会正从防范风险的角度考虑,寻找金融衍生品作为避险工具,但国际上的金融衍生产品种类繁多,保监会正在研究如何选择这些产品。
花旗银行的沈明高博士建议目前考虑货币掉期和利率掉期产品,并在未来的某一时间,逐步地、有控制地开放一些期权类的产品。另外,成熟时期也可以考虑在国外发行债券,例如通过一些资产作担保,发行用美元或日元为基础货币的债券,与在国内发债的情况相似。
除了金融衍生品作为必要地对冲工具,有望被写入修改中的海外投资办法外,沈博士还建议可以效仿社保境外暂行办法,将共同基金也一并纳入可投资品种。
“国外的共同基金多如牛毛,但种类不外乎债权型、股票型、混合型等几个大类,因此相当于间接配置了保险资金目前被允许投资的品种,相对直接投资而言,风险更加可控。”他说,国外的基金由职业基金经理管理,通常管理的年限比较长,业绩比较稳定,通过基金的历史业绩和基金经理的素质进行筛选,并不困难。
但前述保险公司投资人士表示了他的担忧,按照“五号公告”的表述,保险资金QDII投资范围,目前限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及货币市场工具。这与之前保险外汇暂行办法规定的投资范围相比还要窄。“在现在试点的节骨眼上增加投资品种,情况并不乐观。”
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回报与风险的匹配是投资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原则,尤其在成熟市场上。但往往说来容易,做来难。”前述资产管理公司投资人士说。
因此QDII的开闸,总体而言是利好,但这个利好是否可以善加利用,关键看各家公司风险管理的能力。
最终是否选择出海,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例如公司拥有的可投资资产的多寡、海外投资的诸多风险、换汇成本、中介机构的成本、避险工具的成本,以及人力资源配置的成本等等,要与海外投资收益率与国内投资收益率的差值进行对比,确实有利可图,又可以很好地掌控,才能选择出海。这是每个保险公司必须要仔细研究后方可做出的决定,保险公司的成败也取决于投资决定做得好坏。该投资人士如是说。
那么,究竟哪些问题是QDII需要着重研究的呢?
沈明高告诉记者,首先是投资地区的选择。
他说,纵观香港、美国、欧洲、日韩等等市场,我们对汇率的一些预测认为,美元可能会面临贬值的危险,而日元和欧元都有升值的趋势,从这个角度上讲,目前投资这两个市场比较好。尤其是投资日本市场,一来可以规避人民币升值的风险,二来可以分享日本经济复苏所带来的成长。我们预计今年日本经济可能会增长 2.6%,与它过去10年的情况相比,是增长较大的一年。
其次是对投资品种的选择。刚开始时,保险资金必定是要投资一些固定收益类的产品,这也是外汇政策开放中的一个导向。“风险可控,但回报也相对较低。”
“选择行业至关重要。在考虑了行业的全球化分工后,我认为一些资源类、服务类和高科技类的行业都是比较好的投资方向。但目前资源类的价格也偏高。”沈分 析道:“因此,时机的选择成为下一个重点。”
我的观点是,不能急于冲出去,要找准最佳的投资时机。另外通常规避风险的做法是“分批投资”,根据对市场的分析判断,即使在认为的低点,也要降低每个投资单位的数量,以达到最终分散风险单位的目的。他续称。
“最后需要提起重视的,还是要能够比较娴熟的利用避险工具。避险工具可以帮助投资者挣钱,但是保险公司利用避险工具的目的不应该是挣钱,而是回归其对冲风险的本源。如果保险资金投资衍生产品的目的是为了投机,风险就被放大了,那是保险资金的性质不应该被允许的。,相反,如果不给他们对冲工具,保险资金海外投资的能力就更有限了,那等同于逼着他们去冒险。”沈明高直言。
来源:中国保险网 2006-6-1 赵萍
“保险资金备战QDII衍生工具有望纳入投资品种”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8225.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