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产业的大调整和大分工。在此过程中,以出口为支柱的德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已建立半个多世纪的德国社会保障体系也遭受到冲击。
德国的社保资金主要来源于税收和社会保险金。多年来,高昂的劳动成本是其庞大社会福利开支的一个重要诱因。为了降低成本,德国企业不得不把生产转移到劳动成本较低的国家,致使国内失业率持续居高不下和社保体系负担不断加重。但若企业想继续在本国生产,就必须降低生产成本,这便意味着不是裁员就是降低员工的收入水平。德国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
前总理施罗德执政初期,德国曾围绕两大改革路线进行了激烈辩论。一是以时任财长拉方丹为代表的左派理论,主张通过提高工人待遇和刺激消费来促进企业发展。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改革路线被媒体称作“奇谈怪论”,原因是德国的工资成本已经很高,企业负担已经很重,哪还有钱给员工加薪?二是主张给企业减负,降低成本,把高福利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从施罗德政府第二任期开始到现在的默克尔政府,都大力实施这一改革路线。然而,这种“向高福利制度开刀”的做法,触动了广大百姓的切身利益,在社会上遇到重重阻力。
执政一年来,尽管改革步履维艰,默克尔政府仍坚持从8个方面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削减财政支出,降低财政赤字,主要是通过提高增值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预计,今年德国财政赤字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5年来将首次达到欧盟要求各成员国财政赤字不得超过3%的标准,以避免欧盟给德国开出“巨额罚单”;2.为进一步降低国家的医疗保险支出,从明年4月起实施卫生改革,从2009年1月起设立专项卫生基金;3.对劳工市场进行改革,取消“最低工资工作岗位”;4.减少官僚主义,将由此造成的成本支出降低25%;5.今夏通过了战后以来最大规模的联邦制改革,即修宪。改革的重点是,大大降低联邦参议院对联邦法律拥有否决权的比例,联邦各州在教育、环保、判决和确定公务员工资等方面拥有更多自主权,目的在提高联邦和各州政府的工作效率;6.实行企业税改革。从2008年1月起,将高达38%的企业税降到30%以下,减轻企业负担,提升其国际竞争力;7.在德国历史上首次推出“高科技战略”,主要内容为:联邦政府到2009年将出资146亿欧元,用于加强科技和经济界的合作,提高私人创新能力,有针对性地传播尖端技术,推动将创新技术和理念转化为产品,以求增加150万个工作岗位;8.改革家庭政策。从2007年起新增“父母补贴”,鼓励德国人、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多生育。
改革是一项复杂而又艰难的系统工程,但不改革就没出路。面对这一状况,默克尔在众多场合一再强调,“我们必须向公众说清楚,我们不能欺骗公众,改革确实意味着从明年开始公众的负担有所加重”。她呼吁所有人勇敢地投入改革进程。一些有识之士甚至疾呼:战后德国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到哪里去了?德国之所以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取得“经济奇迹”,就是以德国人辛勤的汗水换来的。看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德国人需要振奋精神,再次创业。
2006年11月23日 07:32:24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吕鸿)
“德国社保体系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艰难改革”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6310.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