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机构养老保险内控检查通报显示 社保基金财务控制漏洞突出
个别业务、财务人员以及部门领导利用工作之便,截留、侵占基金,缺乏有效防范职务犯罪的控制手段和措施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养老保险在财务会计控制方面存在的众多操作漏洞,正在威胁着百姓“养命钱”的安全。
劳动保障部10日下发给各地的关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养老保险内部控制检查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不同程度存在内控意识薄弱、内控机制缺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一些地区问题还比较严重。
上海社保案浮出水面之后,劳动保障部于2006年6~10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养老保险内部控制检查(下称“内控检查”)。
从检查情况来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养老保险内部控制运行情况总体是好的,通报虽然并没有对地方进行点名批评,但对目前社保经办机构中存在违纪违规和操作漏洞进行了直言不讳的披露。
通报指出的基金违纪违规的情况有:一些地区擅自扩大基金开支范围,在基金中列支银行手续费等直接费用;个别地区基金被垫支、调剂,或者直接被挪作他用,发现后以及时归还为查处标准,缺乏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个别业务、财务人员以及部门领导利用工作之便,截留、侵占基金,缺乏有效防范职务犯罪的控制手段和措施。
在基金运营的操作层面,财务会计控制方面暴露的问题更加突出。一些地区财务与国库、财政等对账制度难以落实,数据信息不一致,个别省市已经非常严重,有的决算临时调账数额大,会计核算对资金运转的控制没有很好地建立。
从业务流程来看,一些地区工作程序不完备,关键岗位和工作环节不设审核、复核或批准,权力缺乏制约。财务预留印章全部由一人保管,或分人保管但使用不严格;现金,票据和存单、债券等有价证券缺乏应有的检查、登记和管理。
更有甚者,一些地区会计核算不规范,有的随意处理账目,不附任何文字依据或说明;有的对账不作余额调节表,差异不进行审核分析;有的对账及余额调节表编制全部由出纳自己办理,缺乏审核监督。
自从去年以来各地社保案件频发以来,国务院和劳动保障部先后采取了多项举措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和完整,并逐步形成了长效机制。比如审计署将每年对社保基金进行审计,劳动保障部将会同监察部将建立社保基金专项检查制度,今年初又下发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旨在从操作层面规范管理,有效堵塞社保基金“跑、冒、滴、漏”。
但这些举措是否能从根本上杜绝社保腐败仍然是个未知数。中国社科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德文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社会保障领域出现的问题与制度设计得不合理是直接相关的,基金分散在地方而又缺乏第三方监管机制,这两个问题不解决,而仅仅是依靠劳动保障部门的自我约束恐怕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
这次检查中发现的另一问题是,一些地区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大量结余基金处于活期存储形态,并且普遍没有执行优惠利率政策。这意味着,在这些地区养老保险的积累制流于形式。
劳动保障部此次内控检查采取了自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和经办机构自查率达到100%,地市和省级抽查率分别达到40%和30%以上,分别对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福建、四川、甘肃10个省区进行了抽查。
2007年04月12日 02:27 第一财经日报郭晋晖
“社保基金财务控制漏洞突出”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5476.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