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篇文章写的是南方基金的年金业务,采访的是南方基金一直分管企业年金工作的副总经理邓召明,文章最后用这样一句很有豪气的话做结尾:还有谁会怀疑企业年金的未来吗?
这样略显张扬的话,可能并不是邓召明说的,但是这样的话,由南方基金来发问,也许并不为过。
早起的鸟儿
记者在南方基金养老金业务部总监郑文祥的办公室刚落座,郑文祥就吩咐一位同事给记者拿了一本书。
这本厚达500多页的书书名叫做《企业年金管理指引》,打开扉页,郑文祥颇为自豪地指着编写人员的名单说:“我们公司有四个人在这个名单上。”有高良玉,有邓召明,还有他和另外两位同事。
“我们(年金)部门的成立,甚至早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郑文祥说,而这得归功于高良玉的先见之明,2000年时,高良玉将曾经就职于国内声名显赫的券商——君安证券,负责债券业务的郑文祥招揽到了旗下。
2000年11月,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在北京成立,照郑文祥的说法,南方基金在年金业务上确实是早起的鸟儿。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十大基金公司竞标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南方以第一名的成绩傲然入选。
2000年到2004年,是年金业务的法规研究和起草、修订的重要时期。“真正参与法规起草的基金公司中就我们一家。”
“中国的年金还是刚刚起步,而欧美国家养老金占到公司资金规模的三分之一,而澳大利亚占到了40-50%。”在高良玉眼中,年金的想象空间如此之大,令人无法拒绝。
公募基金的规模往往和股市相关,起伏较大,而年金这块业务则相对稳定。
“一家基金公司,如果能够管理300亿的企业年金,一年管理费最高可以达到3亿多,意味着即使在很低迷的市场上,哪怕其他产品的规模都萎缩为零,仅仅依靠这一块也能活下来。”
从现实角度考虑,一家企业如果选择一家基金公司作为年金管理人,只要在这期间不出现巨额亏损等大的问题,一般而言企业会继续委托管理,这将给基金公司管理的年金带来源源不断的规模增长。
南方基金是目前管理企业年金资产规模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其管理的年金总量大约30亿元。南方基金被63家企业选为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覆盖参加年金计划员工约70万人。其中已签约55家,进入合同协商阶段的18家,所涉及的行业包括:钢铁冶金、煤炭开采、烟草、有色金属、电器制造、航空、金融、电力、港口运输等。
尽管是行业内规模最大,但是从目前情况看,甚至南方基金在年金这一块要做到收支平衡也较难。
“现在还处在市场培育阶段,要依靠年金实现盈利还较难。”郑文祥承认。不过,一如其他基金公司一样,开拓年金业务是战略性的规划,南方对此并没有要求马上实现盈利。不过郑文祥对于年金市场的未来发展充满憧憬,“据我们初步测算,仅央企这一块的年金总量就可以达到七八百亿,而且每年还在持续稳定地增长。”
年金管理:超越投资的社会价值
南方基金提供的资料中有这么一段:“目前已进入投资运作的企业年金基金22家,投资规模18.6亿,其中运作时间超过一年的马钢企业年金基金和淮北企业年金基金累计收益率分别达到98.87%和94.16%。”
由于企业年金保值增值的特殊性,所以相关法规规定,目前企业年金产品权益类投资比例不能超过30%,其中股票投资不能超过20%,而70%以上的投资标的是债券、货币等固定收益类工具。
以30%的权益类投资限制获得90%以上的累计收益,郑文祥对此颇感自豪:“如果年金的投资比例限制跟股票型基金一样的话,我们相信这一年多以来,年金的投资收益应当不逊色于大部分股票型基金。”
邓召明则认为,年金的属性决定了其低风险偏好的特质,而低风险产品的管理恰恰是南方基金的优势。从南方现金增利、南方宝元债券、南方多利中短债到国内第一只保本基金南方避险的运作业绩可看出,低风险产品的管理,南方基金已经有成功经验,也在业内沉淀了较好品牌。
郑文祥称,南方以后还会推出年金的保本类和保本策略类产品。此外,在投资上可能推行类属管理,分为股票类(权益类)、固定收益类和流动资产类三大类,相同性质的资金放在一起管理,做到公平地对待。
实际上,在高良玉看来,年金业务的开展,除了业务拓展之外,还具有特殊的价值承载。
“对基金公司而言,年金(养老金)业务不仅仅是投资管理一笔财富,在此之上,我们感到一个重要的意义是基金公司承担起了社会责任。”高良玉说。
“我们不仅为富裕的投资人的理财,还为退休的人提供我们的投资管理能力,使得他们‘老有所养’,这是基金公司承担的社会责任。我们不是纯粹的钻营,我们不仅仅是炒股票和赚钱的。”
2007年11月30日 23:28 21世纪经济报道
“年金拓路者:超越投资的价值承载”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3442.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