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演苏
2007年的中国保险业受到内在发展需求动力和国民经济高速成长环境的双重推动,沿着又好又快和做大做强的运行轨迹,各项指标都创2004年以来新高。全年保险业务收入有望突破7000亿元,增长幅度超过24%。其中,非寿险业增长超过寿险业,业务收入将达2500亿元,增长率接近30%。同时,保险业总资产和保险行业利润大幅上升,保险从业人员数量、保险机构数量和保险产品数量都被全面刷新,为提前全面完成中国保险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夯实了坚实基础。
农村保险
2007年,保险业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从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出台发展农业保险和涉农保险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使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农业保险的政策补贴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10亿元资金,在吉林、内蒙古、新疆、江苏、四川、湖南6省区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被列入补贴对象的有玉米、水稻、大豆、棉花、小麦5种农作物和能繁母猪。
除了中央财政试点补贴的6省之外,还有非中央财政农业保险费补贴试点的24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开展针对生猪、能繁母猪、家禽、役畜和当地主要农业作物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安排,使全年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金额达到20亿元。预计今年全国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可望突破50亿元,增长幅度将是去年8.46亿元的6倍,农业保险业务收入和农业保险覆盖区域及保障范围等主要指标都将全面改写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史。
除了大力发展针对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农业保险业务,保险监管机关和相关保险公司还在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领域进行积极的开拓和有益的尝试。中国保监会在福建、浙江两地试点启动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制度。在各级政府的组织引导下,广大农户积极参保,保费由省、市(县)财政和农民个人共同负担。此项保险制度不仅提高农民群众的灾后重建能力,对于完善政府救灾救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积极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及相关服务,累计为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近3000多家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信用保险保障,保险金额接近100亿美元,进一步增强了涉农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在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险层面,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仅上半年,保险业在121个县市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保人数达到2760万人,筹集合作医疗基金16.7亿元,提供补偿金额7.5亿元。在15个省市开展了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业务,积累养老金30多亿元,被征地农民得到了稳定的养老和生活保障。同时,保险业还适应农村市场特征,推出了小额简易人身险等产品。
今年以来,各级保险监管机关和相关保险公司充分利用贯彻《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契机,积极配合各级政府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让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从农村保险业务的发展实践中,逐步重视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保险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倾斜和科学指导。因此,农村保险高速成长蕴涵的政治和社会双重价值,是我国保险业在2007年的重要收获。
标准化
中国保险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今年完成了用于规范保险业务管理的《保险标准化工作指南》、《保险术语(新增与调整部分)》、《保险基础数据元目录》、《保险行业机构代码编码规范》、《保险业务代码集》、《再保险数据交换规范》和《银行保险业务财产保险数据交换规范》。在七项标准中,《保险标准化工作指南》不仅规定了保险业标准化工作的目标、原则、方法、组织机构和运作规程,同时也对保险标准编制的程序和保险标准编写的原则、方法提出了基本要求,是制定标准的标准。《保险基础数据元目录》、《保险业务代码集》和《保险行业机构代码编码规范》作为我国保险行业标准体系框架中基础类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基础标准,是制定行业监管标准、统计标准、行业内及行业间信息交换标准等其他标准的重要基石。《再保险数据交换规范》作为第一个明确再保公司与直保公司数据交换原则的标准,将达到统一再保险业务领域的业务消息标准和跨领域的技术消息标准的目的。《银行保险业务财产保险数据交换规范》主要规定了以银行保险业务财产保险为基础的数据交换标准,将与去年颁布的《银行保险业务寿险数据交换规范》一样适用于银行和保险两大领域,共同构建起银行保险业务数据交换规范的完整标准框架。保险标准化战略是保险信息化战略、业务发展战略的基础,标准化水平直接体现了保险业的发展水平,是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根本保障。
在开展和建立规范行业管理的基础性标准同时,保险业还在与社会大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疾病保险和机动车辆保险的标准化建设中取得重要突破。
2007年,我国保险业完成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和新版机动车商业保险行业基本条款。《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统一了重大疾病保险条款,明确了若以“重大疾病保险”命名的面向成年人的保险产品,其保障范围必须包括25种疾病中发生率最高的6种疾病。
新版机动车商业保险行业基本条款的正式启用,使相关保险公司可选择使用车险行业条款或自主开发车险条款,并可以在车险行业条款基础上开发补充性车险产品和其他特色车险产品。重大疾病保险和机动车保险都是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保险产品,这两类产品的标准化对于维护消费者利益,规范操作、简化流程、方便投保、优化理赔,以及提升保险公司业务经营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消费者和保险公司都将从中获益,而广大投保人、被保险人无疑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因此,标准化建设不仅有助于社会大众理解保险、认识保险、相信保险,扩大保险市场业务份额,同时还将促进保险监管和保险运行的规范化,是中国保险业实现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合规管理
在以偿付能力、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行为监管为三大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中国保监会继续完善保险监管体系,特别是着重提高了三大支柱的执行力和约束力。
首先,组建中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委员会,出台《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动态偿付能力测试(人寿保险公司)》、《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季度报告》等4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并对原《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2号:货币资金和结构性存款》进行了修订,将其更名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2号:投资资产》。从组织上和制度上进一步提高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评估的科学性和偿付能力监管的效率,对我国建立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保险监管体系,保险公司完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促进保险市场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其次,中国保监会在年内出台《保险公司独立董事管理暂行办法》、《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指引(试行)》和《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指引(试行)》4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性、指导性文件,进一步细化了2006年颁布的《关于规范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规定,增强了操作性和指导性,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体系。通过了《保险公司合规管理指引》和《保险公司总精算师管理办法》两项规章。
最后,中国保监会对于规范2007年保险市场进行了周密部署,重点是集中整治保险理赔难、销售误导、非理性价格竞争和数据不真实等问题,加大对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市场秩序较差的地区和违规行为突出的业务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健全规范保险市场行为的制度措施,推进行业诚信建设,完善行业服务标准。为了规范执法,中国保监会编制完成了《保险监管行政处罚指导手册》,针对行政处罚实施中反映出的典型问题做出明确规定。
今年第三季度,各保监局共派出738个检查组共2782人次,对774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保险中介机构进行现场检查。对186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实施187家次行政处罚,同比增加130.86%;责令撤换高管人员33人,同比增加153.85%;罚款735.65万元,同比增加140.31%;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12项;吊销许可证1项;警告40家机构和88人。
保险股
2007年,中国保险业的三巨头先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今年1月9日上市的中国人寿发行价格18.88元,冻结资金8300亿元,上市开盘价37元,12月25日收盘价58.42元;今年3月1日上市的中国平安发行价33.80元,冻结资金1.1万亿元,上市开盘价50元,12月25日收盘价107.72元;今年12月25日上市的中国太保发行价格30元,冻结资金2.8万亿元,上市开盘价51元,12月25日收盘价48.17元。
通过三家保险公司上市数据,可以发现冻结申购资金的规模越来越大,除太保刚刚上市外,其余两家目前的股价已经大大超过上市开盘价。相关的保险股发行时冻结资金的数据表明,社会投资者对于保险股的投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同时,无论是发行价还是上市半年以后的股价表现,均优于同期上市的银行股,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已经成为中国股市的重要指标股,也是主要基金和机构投资者的重仓股。
保险股的投资热潮,一方面表明社会投资者对于中国保险业普遍看好,一方面说明中国保险业已经开始有准备地迎接社会公众的评头论足。上市的保险公司实际上是在包括投保人在内的社会公众和行业监管机关的监督之下运行和发展,社会公众监督的是保险公司的发展品质,行业监管机关监督的是保险公司的运行规则。上市保险公司如何通过透明和公开的重品质守规则运行方式,让公司股票持有人在研究、分析和监督公司的过程中成为公司的客户,是已经上市或者准备上市的保险公司必须认真思考的话题。目前的保险市场,浮躁风气依然严重,重保费规模、轻保险技术,重投资理财、轻保险保障,重人海战术、轻人才质量,重销售展业、轻风险控制,重理赔程序、轻售后服务;重投资收益、轻承保利润。因此,整个行业的发展品质和运行规则都面临许多需要解决和调整的问题,那些尚未解决品质和规则问题的保险公司,切不可为了上市而上市,尚未脱掉“开裆裤”匆匆包装成为公众公司,一旦外包装滑落,损害的则是整个行业的形象。
交强险
今年,社会公众关注度最高的保险业务当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交强险成为今年在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保险名词。自2006年7月交强险制度实施以来,社会各界有关交强险的讨论和争议颇多,并且在2007年5月以后出现阶段性高潮。
由于我国拥有各类机动车辆1.5亿辆,加上公共道路是最普遍和最基本的交通渠道,交强险直接涉及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交强险引起社会公众高度关注是正常现象,交强险制度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规范道路交通秩序、保护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应当说是一项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意义的制度。但是,由于“交强险”在我国是一项新制度,存在着实施规则不完善、配套措施不到位、相关测算数据不足和缺乏运行管理经验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相关立法机关、政府机构、保险行业和社会利益团体共同关注,协同解决。
我国保险监管机关和保险行业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面对有关交强险的争议,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积极主动地披露与交强险相关的运行数据,并且通过听证会的形式公开征求社会各方面对于改进交强险制度和交强险费率的意见,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使交强险的决策机制更加科学、透明和民主,让交强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惠及人民群众。正是保险监管机关和整个保险行业在处理交强险争议过程中采取的积极和主动的态度,使得群众从有关交强险的争议和讨论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保险、关注保险。因此,交强险听证会形式实际上成为宣传和普及保险知识的有效方式,让社会和群众更加关注保险、监督保险,从而促进我国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和民众福祉发挥保险的作用。当然,从另外一个方面,有关交强险的争议使我们今后要更加清醒和理性地研究和分析有关保险的相关制度和规则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诸多问题,充分认识由于民众关注保险而不断成熟的保险文化和保险观念,进一步改进工作,完善各项与民生有关的保险制度建设,学会因势利导,借助于社会关注保险的热情,宣传和普及科学的保险文化和保险观念,为中国保险业的又好又快和做大做强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
投连险
今年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同样传递给保险业,许多公司调整产品结构,投资连结保险和分红型家庭财产保险给部分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刷新保险业务收入纪录,与保险产品相连的财富管理功能得到进一步挖掘。同时,产品结构的调整也带来了市场结构的变动,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股票的高溢价更是吸引了众多投保人寄希望于投资理财型保险产品实现货币财富的增值。
央行连续6次加息使得分红和万能产品的吸引力明显下降,去年以来资本市场的持续向好,为淡出市场多年的投连险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诸多的有利因素促使投连险凭借财富效应,在储蓄搬家大背景下迅速成长为保险市场的重要生力军,多家寿险公司竞相推出新一代的投连产品,一些非寿险公司也推出了准基金类产品。
新一代投连产品的特点是通过采用多账户的方式,允许客户根据风险偏好进行选择,保险人在资金投向上选择业绩较好的基金,销售渠道主要采取社会大众相对比较信赖的银行柜台或网上银行。预计全年投连产品的业务收入接近400亿元,比去年增长约550%,占全部当年寿险业务收入的8%。
保险业在今年的投连险业务中进行了比较科学的市场定位。其中,外资寿险公司以专卖店的形式联姻外资银行,将客户定位在中高收入群体,大比例地销售高均件保费的投连险产品,成为今年投连险市场的最大赢家。
由于中资寿险公司大多采取超市或者百货商场的经营模式,面向各类收入群体,在投连险业务上相对谨慎,只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一线城市谨慎推进投连险业务,并且通过派发特别红利的形式与基金产品和投连险抗衡,捍卫分红保险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投资连结保险是面向高收入群体的寿险产品,在按照监管机关的要求满足一定比重的保险保障条件基础上,完全可以满足特定群体的投资理财和保险保障双重需求,中资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借鉴百货商场市场中的专卖店的方式锁定客户群体。
因此,通过今年投连险的旺销,有两个问题值得认真思考:一是全国性大公司如何实行差异化经营;二是如何在投资理财类产品热销的过程中恪守保险产品的个性。
外资保险
今年,有半数的外资保险公司为了拓展市场增加注册资本,甚至有部分外资公司在年内两次注资,近30家外资公司分别在全国近60个大中城市同时设立机构,覆盖了中国内地32个省级行政辖区的18个,北到黑龙江、南到广西、中部的河南、河北、安徽和湖北都可以购买到外资保险公司的产品。同时,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南非、百慕大和我国香港及台湾的17家保险机构在我国设立了代表处。
目前,外资财产保险公司在上海、深圳和广州的产品责任保险市场和国际货物运输等高技术含量的保险市场居主要位置;外资寿险公司通过和国际著名商业银行合作及严格的客户定位,锁定了相当一部分高收入群体。外资寿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今年有望突破8%,外资保险公司的整体保险业务收入预计达到400亿元。
凭借着相对先进的管理技术、服务模式和精英销售团队,辅之以具有战略眼光的市场公关活动,外资开始潜移默化地引领中国民众比较中外保险公司。今年以来,外资保险公司及其代表机构协办了中国高等保险教育论坛、发布了中国人寿保险指数、资助了全国高校模拟保险法庭和京津保险论坛等活动,并继续冠名向高校保险专业学生颁发逾百万元规模的奖学金。许多外资公司还通过各种形式的沙龙、文化体育活动,联系和影响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
在与本地保险公司同台竞技过程中,大多数的外资公司努力通过差异化经营避免正面竞争,并且通过特有的产品销售策略、售后服务策略和社会公关策略吸引高端客户,与外资同期进入市场的内资公司非常有必要从外资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学习和领悟竞争的真谛。
但是,外资保险公司群体也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和“两极分化”现象。在23家中外合资寿险公司群体中,年均保险业务收入近10亿元,外方股东来自欧美国家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大多发展较好,而外方股东来自亚洲国家或地区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的发展状态均不理想,其中有3家公司年保险业务收入在6000万元以下。发展状态不理想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有一个共同特点,中高级管理员工的本土化程度较低,致使开业多年仍然位居市场末位。
养老与健康
目前,我国有51家寿险公司开展了养老保险业务,其中有5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先后开业,积累养老保险基金2000多亿元,形成多种主体共同经营养老保险的局面。保险业已开发养老保险产品百余种,业务种类包括个人养老年金、团体养老年金和企业年金等。
为了加强养老保险业务的管理,中国保监会出台了我国保险业第一部专门规范养老保险业务的部门规章《保险公司养老保险业务管理办法》,对于促进养老保险专业化发展、推动产品创新、规范市场行为、保护被保险人和受益人权益、改善外部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中国保监会对于专业健康保险发展也给予充分支持,人保健康保险公司的业务增长较快,保险业务收入接近去年三倍,占有我国专业健康保险市场99%的份额。
预计,今年全国的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与去年持平,如果加上商业保险通过委托管理模式,积极参与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等领域的经办服务,基金规模在60亿元左右,两项业务合计约比上年增长14%。
但是,我国的养老和健康保险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整体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外部经营环境还有待改善等问题。事实上,我国民众对于养老和健康的保险业务存在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如何使这种需求转变成为现实的市场需求,需要我国保险监管机关和养老、健康保险专业机构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我国专业养老保险和专业健康保险机构的业务收入占全国人寿保险市场业务总收入的比重不足1%,属于市场边缘业务,部分专业养老和专业健康保险公司面临生存困难。以健康保险为例,整体市场如果剔除通过委托管理模式经办的业务规模,今年的全国健康保险业务收入将比去年下降至少一个百分点,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和专业健康保险公司面临着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境地。
由于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的发展将有效促进民生对于保险业的倚重,为了实现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市场的突破,相关专业机构除了应当努力营销政府,从服务民生的角度为政府提供和设计政策,同时保险监管机关和相关保险集团应当“扶上马送一程”,呼吁社会和政府充分认识专业养老保险业务和专业健康保险业务对于民生的重要性,为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和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创造良性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空间。
总资产
资本市场的活跃,不仅使得投资理财类保险产品旺销,保险资金运用也进入历史最好的时期。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稳步拓宽,制度建设不断加强。
受益于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扬和投资渠道的拓宽,今年1-10月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6万亿元,收益率达10.87%,为近年来最好水平。在股票市场上,今年年初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例由5%上调至10%。在海外投资方面,保险机构可购汇投资全球资本市场,投资品种范围放开至金融衍生品,截至11月底,已经有20家保险公司获得QDII资格。另外,中小保险公司借道第三方理财实现直接入市。
面对中小保险公司希望扩大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呼声,保监会适时推出了资产管理公司试点开展第三方委托业务的相关规定。由于中国保险业属于朝阳行业,保险公司的高速发展对于资本需求增加,相关保险公司的股东持续增加对于已投资保险公司的战略注资,有22家中外保险公司和1家再保险公司在年内增资扩股,40余家保险中介机构也加入了增资扩股的行列。加上14家中外保险公司获准成立,有近千亿元资本金充实了保险业的总资产,社会资本进入保险市场的意愿非常明显。
同时,保险业经受住了今年相对集中的寿险保单满期给付和基金热销的考验,保险业务收入稳中有升。正是由于保险业务收入规模增加、保险资金运用收益较好和保险业资本金的持续增加,今年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使保险业总资产在上年的基础上净增1万亿元,并且使得2007年结束的时候,保险业总资产顺利突破3000亿元。
保险业务规模对于总资产的贡献巨大,在整体保险市场,保险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产寿险公司没有发生变化,仍然为去年的5家,强者恒强的市场格局没有出现根本改变,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平洋和中国人保控制着70%的市场份额。
由于缺乏差异化经营意识,处于二线和三线的内资保险公司仍然以模仿为基本发展思路,无论是在产品开发、客户定位、销售渠道和服务模式上,摇摇摆摆地追随大公司的痕迹非常明显。因此,在社会资本和战略资本普遍看好中国保险市场的环境下,投资者开始成熟、投保人开始成熟,而保险公司本身的成熟度则相对滞后。
以财产保险市场为例,低技术含量的机动车辆保险主宰市场,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业务普遍萎缩,无论是国际货物运输保险还是大型商业保险业务,较高技术含量的保险业务收入在低费率水平的恶性竞争环境中逐年下降,国际市场分保的难度加大,而外资却悄悄地接手中资视为鸡肋的高技术含量的保险业务。因此,保险业总资产快速增加的同时,保险业必须警惕专业技术水准下降的现象,任何有长远发展眼光的战略资本更加关注保险业在一定的技术平台上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实力。
保险中介
在2007年的保险销售市场上,传统的个人营销和兼业代理仍然控制着接近80%的保险产品销售渠道。但是,以电话销售、网络销售和保险中介连锁加盟销售代表的新兴销售渠道开始展现出巨大的生命力。
电话和网络销售模式以便捷和低成本的销售方式,将保险产品销售的中间费用大幅度让利给投保人,如果能够实现优质的售后服务和理赔业务保障,将可以吸引和稳定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优质客户。
保险中介连锁销售的典型代表是泛华保险服务集团和华康金融建立的全国连锁加盟模式的保险综合销售服务系统,这种销售模式的特点是独立于任何保险公司,通过特有的“后援平台+个人创业”模式开展保险中介业务,可以帮助客户采购任何被允许销售的签约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
由于个人营销体制被社会普遍诟病,兼业代理成本较高,加上金融综合经营趋势似乎呼之欲出,国际资本对于中国保险中介服务渠道的创新充满希望。
2007年,泛华保险服务集团作为亚洲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保险中介商,股票代码为CISG,发行价16美元,募集资金达1.8816亿美元;花旗集团前董事长兼CEO桑迪·韦尔参股北京明亚保险经纪公司,成为这家成立不到3年的保险经纪公司的第四大股东;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收购北京百合保险经纪有限公司24.51%的股份,并将其更名为苏黎世保险经纪(北京)有限公司;全国最大的保险代理销售连锁机构中国众合公司,继获得红杉资本1800万美元之后,表示近期将可能展开第二轮融资;美国IDG风险投资基金为华康金融注资2500万美元;美国安泰集团全资并购香港佳健环宇,曲线进入内地保险中介市场。
保险中介市场发生的一系列变革性动作仅仅是开始,这些动作不仅仅是在挑战个人代理人制度和兼业代理模式,而且还将对于保险公司的产品、服务、理赔等运行模式提出挑战。
2007年12月28日 09:44 中国保险报
“2007年保险业十大关键词”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3155.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