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牛市中,谁是最幸福的人?投资者分享了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银行获得更多中间业务收入,基金发行产品轻松获得巨额管理费用,券商经纪业务收入也盆满钵满,但是这一切繁荣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上市公司良好的业绩之上。
据今年三季报显示,沪深两市1519家上市公司1至9月共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6695.19亿元,有可比数据公司同比增长25.29%,主业收入总额相当于前三季度我国GDP总量的34.14%;1519家公司总共实现净利润5655.87亿元,可比数据同比增长高达66.93%。机构预测,上市公司业绩全年飙升已成定局。
据此推算,按工资总额占总收入10%-15%、年金积累应占工资总额8%的数据推算,上市公司新增的年金基金应至少有300亿元。其中,国有企业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按照有关要求,在2004年企业年金的两个法规颁布之前,是购买商业保险来作为补充养老保险或者行业经办机构管理的,其沉淀的补充养老保险基金规模也相当庞大。而且这部分年金基金有硬性要求,必须交给专业管理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建立个人账户进行完全积累。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6年9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在2004年之前建立的企业年金计划,在2007年底之前移交给具备资格的机构管理运营。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经过股权分置改革去掉“制度顽疾”之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优异;考虑公司长远的发展,应采取激励制度吸引人才。并且,新的企业年金制度对企业和员工两方面来说都是有益的。比起旧的补充养老保险,起缴纳部分是从公司的税前收入部分扣除的,体现了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个人来说,建立了个人账户的完全积累,公开、透明、收益有保障。
在企业年金规范化以前,有的企业自己购买商业保险作为补充养老保险,存在着利益分配范围有限,年金去向不透明,投资缺乏统一规划的弊端,不能达到公平效率的原则。规范后的企业年金为企业和员工双方都提供了一个透明的、可操作的年金运作平台。
但是,由于尚在起步阶段,上市公司在建立年金的过程中还有不少困扰。对很多有国有集团背景的大型上市公司来说,建立企业年金计划需要给集团报备,程序往返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且很难保证效率。对民营的上市公司来说,它们强列渴望着建立企业年金来健全内部的员工激励机制,加强公司的竞争力,却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很难从头做起。
日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经给第二批企业年金24家管理机构授牌,这些新增机构的入市必将使年金市场更为热闹,对机构来说,上市公司的年金潜力应大有可挖之处,而很多机构表示,他们正在与有意向的上市公司进行积极的接触。在建立企业年金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利用其专业性的管理和对市场的分析,全流程的帮助企业“量身订造”最合适的年金计划。对机构来说,做年金业务并不能给机构带来大规模的管理费用收入,他们更看重以年金为平台,与企业客户建立长期的互信关系,在更广的层面上深入合作,上千家的上市公司,正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金矿”。
2007年12月24日 01:21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万 敏
“上市公司业绩全年飙升成定局 年金大餐开席”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3095.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