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昌夫妻俩最近一下班就得赶着回家,因为李荣昌的母亲前阵子中风,出院后回家疗养,白天需要靠看护护工代为照料,晚上则由夫妻俩接手。同事问荣昌,晚上为什么不请晚上住家的阿姨照看或请全天24小时的看护护工,自己就不必这么辛苦了?李荣昌无奈地回答,虽然是双薪家庭,但是两人收入都一般,每个月的收入,扣掉固定的生活支出、房贷,还有小孩学习上的各种补习费后,所剩并不是很多,现在母亲生病了,又要多出很多药物和营养的支出,如果再请一个全职的看护或阿姨,如今人工费用见涨,实在有些吃力。
养老抚小经济负担重
李荣昌的母亲年轻时忙着照顾公婆、教育小孩,曾经也是典型的“夹心族”,从来没想过要为老年生活作打算,只想着把儿子拉拔长大后,以后就靠儿子养,没想到会长期卧病,这可苦了荣昌。
像李荣昌这种“夹心族”,因为必须同时养育子女、孝养父母,还要兼顾自己与另一半的生活,经济负担最为沉重,往往把自己的退休规划摆在最后。因此这个族群对于退休规划最常见的通病就是“没有规划”。
其实,这样的一种人生生涯和理财规划是不对的。
许多“夹心族”认为自己已经没有闲钱,因此放弃退休准备。但不少理财专家指出,由于退休金的积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这笔钱的需求和这个积累时间的需求都是“刚性”的,因此退休金的准备要谨慎遵守“早准备比晚准备好、晚准备比不准备好”的原则。因此,“夹心族”即使经济比较拮据,也要提早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准备,先强迫储蓄,再利用适当的投资工具,靠着长期投资把小钱变大钱
两个办法“挤”出余钱
就像人家说的“时间是靠挤出来的”,生活中的余钱绝大部分时间也可以靠“挤出来”。
中年“夹心族”要从比较紧张的生活开销中想办法“挤出钱来”,有两个方法可以运用。
一个办法就是利用记账控制支出,这是一个“土”办法,也是一个老办法,更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当钱不够用时,节流比开源还重要。”家庭各方面开销比较大的夹心族,更应该要通过“记账”过方式,先掌握每月的固定开销有多少,再慢慢地从中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自然就有余钱可以存下来。
比如,周末是家人难得全都聚拢在一起的时间,现在很多人家都习惯在此时一起上馆子吃饭。但是一家三代人,5~8个人,按照现在的物价水平,外出一餐就要花掉至少三五百元,如果是到有品牌的餐馆去吃,这个费用难免又要翻番,甚至上千元大关。如果每个周末这样来一次,一个月下来,“买单大王”中年“夹心者”,每个月这方面的花费就要好几千元了。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中年夹心族可能还没意识到这笔开销会这么大吧?!纵然夫妻俩收入加起来超过一万五千元,也占到不少的比例了。
记账后,大家可能发现这样让人“惊心动魄”的消费在生活中还有不少。比如,有些人家习惯每周去大卖场购买家用物品和食品,如果都是刷信用卡,一个月累计下来会发现这笔开销也很惊人。为此,记账并发现问题后,可以把这类消费次数降低些,比如把上馆子的次数减少,改成半个月上1次馆子,1个月至少可以省下一两千元,这笔钱就刚好用来定期定额多申购一只基金,等于强迫自己开始存储退休基金。
此外,也要和孩子沟通,不管他们还刚开始上学,或者已经上大学了。让她们清楚家里的经济状况,不让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只要支出控制成功,其实生活就不会这么困难。”
当每月固定支出都能够控制住以后,便可以进一步采用“账户管理法”,也就是依照不同的花费类别分别由不同的银行账户支付。每月薪水拿到后,可以先依照规划的预定金额分别转到各账户,再由这些账户直接扣款支付各类生活所需。量入为出、先进后出的办法,每月余钱将不再是难以预估,随后也较能进行计划性投资。
第二个解决办法,可能在于家庭资金分配比重的规划和调整。
我们发现,“夹心族”最常见的通病就是没有规划,而且所有的支出都混在一起。孩子的养育和教育费用,双方父母亲的赡养特别是医疗费用,都混在一起随便用,没有区分账户对待,也没有统一筹划,家庭财务状况比较混乱。然后,因为照顾家人的开销大,就牺牲了自己的退休规划。
但是到了35岁特别是40岁以后,为了自己夫妻俩将来的养老所需,最好能开始检视家庭的每月支出,并且采取恰当的家庭资金比重分配。
孝养父母、清偿房贷、子女高等教育金以及自己的退休金准备,这4大花费最好能同时进行,因为这些都是非常“刚性的需求”,不要因为计较准备顺序,结果就耽误了其中某一项费用的准备。唯一能调整的就是资金分配的比重,以确保专款专用。
比如,在35岁时,子女教育费用、退休规划因为还有较长的准备时间,每月划拨到这两块账户上的资金比重,可以从月收入的5~10%开始做起,从小钱慢慢累积,强迫自己从可节省的支出中,并且严格执行。到了45岁以后,夫妻俩退休规划的资金比重就应该加重不少。
基金和投资型保单较适用
从有限资金里“挤”出一点钱后,并不要全部选择存到银行里,由于是为了自己夫妻俩退休规划而进行的长期资金积累,因此可以综合选择一些工具,以长期投资的方式,让资产慢慢增值。基金、投资型保单、年金险都是专家认为不错的退休规划工具。基金和投资型保单是传统的长期理财工具,长期增值功能优势较明显;而年金保险具有到期领回的特性,甚至活得愈久、领得愈多,因此也可以当作退休后的部分固定收入来源。
有专家建议说,中年“夹心族”进行退休规划,可以50岁为分水岭,50岁之前规划重心放在资产增值,50岁之后则着重资产的保值。“夹心族”可以利用基金和投资型保单,初期投入的金额不用多,但是可以达到长期增值的效果;50岁之后,要将存下来的钱陆续转进年金险和其它固定收益商品上,而且比重应慢慢增加到总资产的5~7成左右,因为愈接近退休年龄,愈需要保值和保本。
专家建议中年“夹心族”应尽早为自己建立一个退休金账户。每月从收入中拿出若干固定或不固定的金额,用来定期(不)定额买基金、投资长期绩优股等。最重要的是,这个账户里的钱必须只进不出,才能达到长期投资和强迫储蓄的目的。
风险分担:医疗险不可少
对于责任很重的中年“夹心族”而言,在进行退休规划的同时,也应该要考量到家庭责任的风险分摊,因此不能忽略保险的重要性。
保险对于“夹心族”而言,不是理财工具,而是生活必需品。身为家庭重要经济支柱的“夹心族”,一定要有足够的保险保障,一旦不幸身故或残废,失去养家活口的能力时,至少还有保险理赔金可以照顾家人。
如果经济能力许可,可以从月收入中挪出3%~10%的资金放在风险规划上。很多”夹心族”之所以会陷入经济窘境,往往都发生在自己的孩子尚年幼,同时家中长辈却不幸生大病需要大笔医疗或看护费用时。因此在这批人自身的风险保障的规划上,也应该首重医疗保障。
如果保险预算有限,建议可以投保保障到75岁的医疗险,包括定期大病险。这样的定期医疗险种,保费会比保障到终身的医疗险低。至于家庭责任的部分,也可以利用定期寿险或是投资型保单,因为这类保单的费率比一般终身型寿险便宜许多,适合预算有限的’夹心族”用来增加保障。
可以说,如今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已经日趋薄弱,更多迈入中年的“夹心族”,对于退休生活的期待只有一种,就是“自给自足,保证老年生活的尊严和自在”。不过要满足这个期待,前提是要有足够的退休金为后盾,因此,亲爱的中年朋友,特别是“夹心一族”,在忙于照顾家人的同时,也别忘了多替自己着想,做好养老规划,才能过有尊严的退休生活。
2008年04月14日 11:15 《理财周刊》 文/本刊记者 陈婷
“中年夹心族规划退休早上心”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2449.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