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竞争对手们在上半年银保市场饕餮大餐中狂欢,作为国内最早经营银保渠道公司之一的平安人寿显得有点落寞。
8月5日,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称,在7月和8月这两个传统意义上的寿险销售淡季,首度尝试在代理自己产品的各银行网点开展全国性的万能险促销活动。
对此,平安银保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这是公司在业务淡季的一项市场营销策略,预计通过这次活动,将使平安银保8月的保费得到一定的提升,争取做到淡季不淡。”
而业内人士则分析了平安此举背后更深层次的蕴意,即平安将加大银保渠道的业务拓展力度,以扭转上半年在银保渠道极度被动的局面。
银保短板
“上半年我们在银保方面的发展势头尽管也不错,但和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间的差距却仍然拉得非常大。”8月6日,一平安内部人士坦言。
中国保监会8月4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平安人寿上半年录得保费收入539.5亿元,居中国人寿(1820.6亿元)之后,稳居榜眼位置,超出第三名的太平洋人寿(151亿元)近40%。
然而,总量上的相对优势显然并不能掩盖平安人寿在保费收入内部结构的失衡之“瑕”,这尤其体现在银保渠道的短板上。
对此,上述平安内部人士佐证,平安保费收入的几乎半壁江山来自利润率较高的个险渠道,银保保费对保费总量的贡献率则很低。
以上海为例,据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统计数据,今年5月,平安人寿在个险保费收入遥遥领先于中国人寿和太平洋人寿,三者在上海市场的保费收入分别为6.2亿、1.7亿和3786万元,市场份额各为52.36%、14.65%和3.19%。6月份,这一局面继续得以维持,三公司在上海市场的个险保费收入分别为6.99亿、1.77亿和4591万元,份额为49.93%、12.69%和3.28%。
而在银保渠道上,平安在上海的地位则一落千丈。前述数据显示,5月和6月,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和太平洋人寿在银保渠道在上海市场的保费收入分别为5322万、1.61亿和8750万元,5099万、1.6亿和6886万元;在市场占比上,6月平安人寿从3.02%降至2.3%,与新华人寿和泰康人寿(6月上海分别为14.03%和10.21%)更是相去甚远。以整个上半年看,平安人寿在上海银保渠道的收入占比为3.62%。
“平安此番着力改善银保渠道弱势,从一定程度上可能是为了平衡保费收入规模和质量,使得财务报表更加漂亮一点。”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从理论上讲,银保渠道在目前的国内保险市场,并不值得刻意去推,原因首先是银保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一般都不提供完全意义上的寿险保障,这背离了保险的核心价值;其次,银保保费本身对保险公司利润率没太大意义。”
明年目标增长超100%?
对于平安此番加码银保争夺,上述内部人士透露,据其了解,公司已经提出明年在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实现100%增长的规划。
这一说法未得到平安方面的正面确认,但平安银保部负责人表示,按集团的战略要求统一部署,自2008年以来平安银保根据市场发展形势进行了业务战略的快速调整,通过产品、人力、费用、架构等方面的调整,快速转型,做大做强。
据悉,平安集团成功在A+H股上市后,对银保业务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几年的调整后,平安银保产品结构已趋优化、人力配置日趋合理。
“目前,虽然银保利润较薄,但只要公司资本金充足,还是可以加大一定的发展力度的。”上述平安银保部负责人称。
这次促销活动显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平安称,平安人寿的银保业务在7月银保市场进入淡季时却呈现强劲上升,实现了“当月环比增幅居全国银保市场规模最大的几大保险公司之首”。
对于平安重新杀回银保,上海一家已经完成银保全年营业目标的寿险公司负责人称,公司在下半年进行了产品结构的深度调整,“我们下半年并不关注银保渠道。在银保方面,我们现在从原来的主推万能转到主推分红险,比例已经近80%,并力推期缴产品。”
泰康人寿上海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泰康人寿总体经营策略依然没有改变。
对此,上述平安银保负责人称,由于各家公司都有自己不同的策略,因此可能各公司具体的业务节奏也有所不同,“我们实际的业务达成进度,是按照我们既定的计划目标在稳步推进。”
“平安银保杀回马枪 明年目标增长超100%?”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1482.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