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报道,自8月底网络上出现“每月3元最牛养老金”的帖子以来,许多网友质疑并猜测为什么会有如此“不靠谱”的政策,而“3块钱养老金不要也罢”的呼声也随处可见。农村养老话题已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虽然网友的关切之心可以理解,但是对农村养老话题也应理性看待,不能不求甚解地乱批一通。
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有“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残疾者皆有所养”的传统社会理想,但囿于社会发展程度所限,这一理想迟迟未能变成现实。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增加,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趋于老化。据统计,到1988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9100万人,占总人口的8.4%,其中77%的老年人又分布在农村。同时,我国城乡家庭日益朝着小型化方向发展,比如空巢家庭等。与城市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相比,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对农村老年人的冲击更大。加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使得老龄化的不良后果,基本上落在农村。
农民的养老问题怎么办?当时的中央主管部门考虑,在人口老龄化来临之前,建立一项社会保险制度,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运而生。1992年,在总结各地解决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探索的基础上,考虑到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投入等多方面因素,我国借鉴了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就是“老农保”)。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以农民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为缴费农民建立个人账户,农民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都进入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
鉴于农村的经济水平比较低,当时的银行利率很高,曾达到两位数,加之通货膨胀率很低,根据计算,农民领取的养老金基本能够维持生活。但世事难料,受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银行利率连年下调,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承诺利息造成巨大压力,为使基金能够平衡,农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利率只好随之下调,造成参保人实际收益明显低于按过去高利率计算出的养老金;而筹集起来的农保基金由于缺乏安全、保值的投资渠道,在通货膨胀率高居不下的情况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基金大幅度缩水,全国许多地方出现基金运行困难,由此才会出现农民缴费后到享受待遇时每月领取3块钱养老金的情况,大部分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陷于停滞。虽然“老农保”遭遇曲折,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确实改变了农村“养儿防老”观念,使农民和市民一样享受社会福利,其积极意义毋庸置疑。
为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从2003年以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重新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原有政策不同的是,由政府财政对参保农民实行缴费补贴。政府财政对农村居民实行财政补贴,体现了政府责任的公平性和普惠性,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农村的实现。这些探索在2009年9月获得质的飞跃:9月4日,关乎亿万农民养老问题的《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下发。据此,我国将从今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60岁以上的农民皆可领取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
总的来说,对于农村养老问题,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积极探索,从“老农保”过渡到“新农保”是具有标志意义的发展。所以,对于改革创新中的问题,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要考察当时的社会背景,而不能一味讽刺;同时,更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农村养老问题,过去的“老农保”主要都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而“新农保”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是三个筹资渠道。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补助,直接补贴到农民的头上。“新农保”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目前基础养老金定为55元,由政府财政全额支付。也就是说,试点地区年满60周岁的参保农民,不需要缴费,每月就可以领到不少于55元的养老金。从缴费才能领3块钱,到不缴费就能领55块钱,这是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质的飞跃,也是我国政府勇担农民养老责任的体现,这一点我们不能熟视无睹。
“农村养老话题引关注:从3块到55块,农村养老走过20年”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90045.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