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沉重创伤,中国也未能幸免。但是,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也令中国政府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3月22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上,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利亚就在国际经济新格局下中国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展开了热烈讨论。
转变刻不容缓
“2009年,中国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实现了8.7%的经济增长率。但是,金融危机也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更进一步凸显,而这些问题实质上都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密切相关。”在论坛发言的开始,张平便强调,“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遇到了极大的困难。骤然收缩的国际市场导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马车——出口遭遇了巨大打击,而国内长期落后的发展方式导致诸多矛盾在经济危机中爆发。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不久前曾明确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必须加速推进。
“经济危机过后,世界出现了新的国际经济格局,国际经济体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发达工业国家集体经济充满了未知的变化,所以现在中国也必须改变增长方式。”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
此外,“中国的出口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中国政府实际上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十一五规划当中有所体现。不过到目前为止,在这个方面的进展还是有些缓慢。”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表示,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出口驱动型的增长模式遭遇了全世界很大的政治压力,中国汇率面临巨大的调整压力,而中国汇率的调整则可能会加剧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尤其是如果西方国家继续对本国农业进行补贴,中国农业问题会更加恶化。
内需是基本立足点
张平表示,“我国去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是投资和消费,而不是出口。”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外贸的进出口相对GDP为负增长。其中,全年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
在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如鼓励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和农机具下乡,鼓励这些产品以旧换新。
“从长远来看,我们现在正在致力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就是要鼓励或者引导分配更多地向低收入群众倾斜,以提高群众的消费能力,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包括加大教育、卫生方面的投资,加大社会保障的投资,加大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方面的投资,这都要为扩大内需奠定长远的基础。”张平表示,中国还会在扩内需方面继续努力,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持经济长远发展的一个基本立足点。
要让人民享受经济发展成果
“与GDP相比,人类的发展指数是创造性更好的衡量标准。中国必须吸取其他国家失败的教训,尤其是机制建设方面。”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表示,市场不会自我监管,不会自动地平衡私人回报和社会回报的关系,本身又充斥了大量的外部性风险,所以需要在市场、政府以及其他行为主体的权利之间找到平衡。而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它需要控制,另一方面也需要它扮演一个建设性的角色。
古利亚表示:“我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加大公共投入的投资,在教育、医疗、保险、养老金和社会保障方面加大投资力度,重新使中国的经济平衡起来。”
而针对中国不完善的养老体系,古利亚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改革意见:“第一,需要整合各个区域的养老金体系;第二,把农村地区的养老经费或者养老预算更多地转向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支付,同时由中央收集养老金储蓄池里面的钱;第三,提高最低退休年龄。”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十二五规划中人们将会看到更多关于人民群众如何从经济发展中获益的指标。”张平表示,“中国经济发展至今,我们会更多地关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多地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更多地关注人民群众能否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陈艳红 侯美丽)
“2010: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87616.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