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互联网上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制度并存的“退休金双轨制”,再度成为热点话题,引起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
不同群体养老待遇的差别从何而来?怎样填平收入分配差距,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养老收入鸿沟”渐成热点
“退休金双轨制”指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制度并存。
“机关与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与企业的养老保险差距过大。”来自企业界的赵林中代表说,企业的“政转企”干部或以干部身份在企业退休的人员,其养老金待遇只有公务员的二分之一或更低。
赵林中说,不少企业职工称“企业退休人员热热闹闹几百元,机关退休人员不声不响几千元”,这是公务员考试越来越热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在自己的企业调查发现,虽经几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到了每月1200元,但仍不到当地公务员养老金的50%。
全国人大代表委员、宁波市政协副主席范谊在会前调查了解到,当地30多名国有企业退休老干部的退休金不足2000元,而同他们一同参加工作的行政副科级干部退休后每月实际收入近5000元,一名县级机关当门卫的退休人员每月也能领到4600元。
社会保障专家谭中和研究员介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要求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无法承担自我负担畸重畸轻的养老保险制度。从1985年起(少数地区从1984年起),各地纷纷开展了重建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制度的试点。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在全国建立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制度。由此,逐步形成了“双轨制”。
国家已注意到两者的差距,自2005年起连续六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可“养老收入鸿沟”依然存在。从2000年到2005年,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年均增长13.07%和11.48%,同期企业退休职工的收入年均增长仅6.92%。
“公务员的退休金是财政拨款,没有社会化,许多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也没有社会化;而企业则是通过市场化运作自行缴费。因此两者一个是退休养老金性质,一个是社会保障性质。”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说。
养老“双轨制”改革之痛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
长期研究宏观经济的程惠芳代表说,这次改革的背后,存在着财政不堪重负的问题。在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欧美国家,政府的养老支出负担日益加重。而中国也面临着“老龄化”趋势,按照现有福利水平,必须考虑到财政收支平衡这一问题。
周天勇说,财政过去对事业单位的供养规模没有控制好,很大一部分财政支出用于庞大的供养费,因为毕竟不少事业单位做的还是行政的工作。现在推行的改革肯定要触及这部分事业单位人员的利益,可如果不改,财政又日趋吃紧。这种两难的境况还需要创新办法来解决。
资料显示,最初实行养老保险“双轨制”时,财政负担并不重,时至今日,全国事业单位总计超过120多万个,职工约3000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4倍以上,占财政供养人数的八成。
“靠财政拨款发放养老金的人员,80%在事业单位,这项改革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先让这部分人与企业职工养老待遇看齐。”赵林中代表说。
然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十分艰难,也有阵痛的过程。一些专家和不少来自事业单位的人大代表说,改革引发了一些事业单位职工的担忧,即自己退休收入是否也会下降。而且,按照改革设计,即使事业单位和企业一致了,其与机关公务员之间形成的“新双轨制”,依然有“鸿沟”存在。
“有的事业单位不景气,进入社保体系中可以拥有稳定的保障来源;有的事业单位财政拨款稳定,进入社保体系中,养老金标准会降低。一旦全部按照企业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来发放,很多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肯定会下降。”周天勇说。
谭中和认为:“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出处:新华网北京2010-3- 7)
“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热议“退休金双轨制””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87511.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