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保网社保新闻政策法规社保查询维权案例社保观点社保知识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办理指南社保问答社保计算器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保新闻 >

加快建立健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

 字体时间:2015-01-17来源: 中国社保网编辑:社保网-夏宇
【导读】: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老有所养”基本需求,不仅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关注的大事,也是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最近我们到上海、浙江两地对我国老龄化现状、养老服务体系

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老有所养”基本需求,不仅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关注的大事,也是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最近我们到上海、浙江两地对我国老龄化现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严峻形势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截至200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6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2.5%;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预计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5%;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7亿,约占总人口的31%左右。二是老年人口增速快。我国老年人口正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是同期人口增速的5倍多。也可以这样来描述: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2010年约占1/8左右,2015年将占1/7左右,2050年将占1/3左右。三是高龄化趋势明显。我国从1982年至1990年,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快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世界平均3%和发达国家平均2%的水平。2009年80岁以上老年人突破了2000万,到2050年将达到1个亿。四是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比中西部地区老龄化程度更高,早在1979年,上海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1990年浙江等省跨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上海、浙江等地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20%以上,而青海、宁夏等西部地区近年才陆续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要高于城市,养老压力更大。

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特殊的国情背景下出现的。首先,我国是一个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及生活和健康水平提高等原因,我们仅用了18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达到的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都在5000美元以上,有的超过了10000美元。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仅为840美元。目前人均GDP不到4000美元,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弱。其次,我国是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时,我国城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刚刚起步,保障水平低,覆盖面窄。即便从目前的水平来看,社会保障仍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在提标、扩面和异地接续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等问题。第三,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与老龄化相伴而生。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四二一”家庭结构日益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据统计,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已达到48.9%。由此带来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不断弱化,传统养老模式难以为继。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一是养老服务的政策法规建设不断推进,二是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确立,三是养老服务多元化投入格局日趋形成,四是养老服务体系的惠及范围逐步扩大,五是养老服务体系的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特别是不少地方政府,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好经验。例如,上海市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9073”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框架,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进入机构养老。浙江省《社会福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建立和完善以老年福利为重点的新型社会福利体系。这些经验做法,为进一步推进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然而,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存在着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与日趋严重的老龄化形势不相对应的问题:一是总量不足。养老床位总数仅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保障面相对较小,服务项目偏少。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即使在同一地区,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养老机构有的排队等候、一床难求,有的无人问津、床位闲置。二是投入不够。长期以来国家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很少,基本上靠发行福利彩票,而福利彩票公益金还要用于助残、救孤、济困、赈灾、助医、助学等多项社会事业,用于养老设施建设的比例有限。三是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全国取得职业资格的养老护理员仅有2万多人。一些养老机构还停留在吃饭、穿衣、擦背的照料阶段,养老服务员有的是农民工,有的是“40、50”人员,老年人缺少专业护理、医疗康复和精神关怀。四是政策法规不完善。国家在土地、税收、用水、用电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但由于部分地区和部门认识不到位,加之许多政策刚性不够,很难落实到位。有关行业管理的准入、监管、服务规范、标准不够完善。

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尤其是扩大内需,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一是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的大量建设能够直接拉动内需。可以带动上游的建筑、钢材、水泥等产业和下游的彩电、家具、机械等行业。按照国际惯例,约有5%的老年人需入住机构进行养老,照此推算,我国1.7亿老年人约需养老机构床位830多万张。如果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养老机构床位达到老年人数的3%,需新增床位400多万张,需投资超过4000多亿元。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资仍是政府投资占主导,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所占比例极小,释放空间非常大。另外,对“三无”、“五保”老人、困难老人、高龄老人的生活补贴可以很快转化为消费,有些地方发放实物或购物券更是直接转化为消费。二是老年群体的需求正在催生一个巨大的老年消费市场。老年人口在生活、照料、护理、保健、文化等方面,是高消费人群。我国城市42.8%老年人有存款,目前老年市场需求为8000亿,如果以年15%的速度递增,2050年将达5万亿。老龄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老龄产业拉动内需的作用不可小觑。三是老年群体医疗保障资金需求巨大。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利用率的特点,是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消费对象。国际资料表明,老年人的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是在职人员的3—5倍。以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上海为例,老年人的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已经占到了医疗保险费用总支出的2/3。研究显示,2000年,我国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占GDP的0.48%,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06%,2030年将占GDP的8%—9%。四是发展养老服务业可以促进就业。如果按照护理人员与失能、半失能老人1∶3的配比,我国需1000万护理员,加上社区上门服务、家政服务等,促进就业的空间更大。

从社会建设角度看,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养老问题关乎千家万户、涉及每一个人,属于最基本的民生问题。老年人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已经或正在丧失劳动能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他们的衣食住行需要得到有效帮助。尊重他们的心理情感,保障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老年人群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包含着他们对社会的殷切期待。让他们有质量、有尊严地度过晚年,是家庭、社会的义务,也是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责任。

从文化建设角度看,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可缺少的道德保障。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代际和谐、邻里互助和敬老氛围的形成,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百行孝为先的传统文化。

联合国和有关国际组织警示:人口现象是一个长周期事件,解决人口问题必须有足够的提前量。目前,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物质、制度等各种准备还不足。在今后一个时期,要全方位地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不仅时间十分紧迫,而且压力十分巨大。

三、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根据我国老龄化现状,结合上海和浙江的调研,借鉴国外养老服务业发展经验,我们认为,当前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相结合,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体系。

强调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一是符合民族传统。我国几千年来形成了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和反哺式的代际关系。二是适合我国国情。我国相当数量老年人有自己的住房和存款,通过子女照顾和政府、社会提供服务,就能解决基本养老需求。在我们这样一个未富先老而且老年人口规模庞大的国度里,居家养老是成本最低的选择。三是具有法律依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四是发挥家庭优势。家庭最具亲情和温暖,最能使老年人享受天伦之乐,在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强调以社区服务为依托,是鉴于我国家庭结构变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这一事实,居家养老需要得到社会服务的支持。社区是家庭和社会的纽带,老年人居住在社区、生活在社区,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服务队伍和信息网络建设,可为居家老人及时提供日间照料、家政、情感慰藉等多样化的服务,有效解决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所带来的问题。强调以机构养老为补充,是因为机构养老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程度较高,虽然其直接服务对象数量相对不多,但功能作用十分重要。养老机构在设施、人员和技术上具有优势,除供养老人外,还可以通过培训、示范等方式,辐射到家庭和社区,提高整个养老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强调资金保障与服务保障相结合,是因为资金保障是老年人享受养老服务的物质基础,服务保障是养老消费行为的最终指向,前者解决的是“有钱可消费”问题,后者解决的“钱有地方消费”问题,二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强调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是因为没有政府的主导,养老服务就难以发展,还可能会失范失序;没有社会参与,就不可能满足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法规、统筹规划、资金投入、典型示范、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以需求为导向,通过优惠政策,广泛调动社会资源,扶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尽快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建议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加强资金保障,让老年人有钱享受养老服务。在继续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商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同时,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政府补贴制度。包括:完善城市“三无”、农村“五保”老人的政府供养制度;建立高龄津贴制度;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支持低收入且高龄、独居、失能等养老困难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或者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立民办公助制度,对于民办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或组织,给予建设补贴或运营补贴。

(二)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完善社区为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要以经济困难老人、独居、空巢老人为重点,以日托照顾和上门服务为主要方式,为其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助餐、助洗等服务。包括:福利性服务、公益性服务、互助性服务和商业便民服务。社区为老服务要按照就近就便、小型多样、功能配套的要求,建设和改造一批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餐桌、老年服务之家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鼓励各类社会服务企业和中介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依托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在社区普遍建立养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数字网络系统。整合社会资源就是通过整合、置换或转变用途等方式,将闲置的医院、学校、企业以及各类公办培训中心、活动中心、小旅馆等公共设施改造用于养老服务,鼓励驻社区单位的生活文体设施向老年人开放。

(三)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满足老年人集中照料需求。在养老机构建设上,要以需求为导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区分“基本”和“非基本”,政府主要保“基本”,重点建设以收养“三无”、“五保”、低收入和失能老年人为主的颐养型、护理型和临终关怀型养老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集生活照料、医疗康复、认证培训、文体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具有辐射和示范作用的大型综合性养老机构。“非基本”的应交给社会和市场,要对盈利和非盈利养老机构实行有差别的优惠政策,通过有效动员社会资源,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

(四)落实优惠政策,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一是拓展社会融资渠道。加大金融对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增加养老服务企业项目信贷投入,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尽量降低担保条件,并提供优惠利率;对于规模大、前景好、市场急需的养老服务项目,给予必要的贷款贴息补助;支持建立养老设施投资基金的募集机制,解决资本流动性问题。二是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对养老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免征营业税;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的福利性、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自用房产、土地,暂免征收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落实个人和企事业单位向养老机构进行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各类养老机构实现与居民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同价。三是保障土地供应。养老机构按照法律规定应采用划拨方式供地的,划拨供地;应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在地价上适当给予优惠;属于出让土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取标准应适当降低。四是提高医疗服务资质。鼓励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医院、门诊等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审查合格后,要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范围。

(五)加强养老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提升规范化水平。一是完善法律法规。要重点研究制定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建立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配套完善相关制度措施,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制度保证。二是加强标准化建设。制定和完善养老服务质量、服务资质、服务规范、服务设施、服务安全卫生、服务环境监测、服务产品等标准。三是加快信息化建设。依托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探索建立“没有围墙的敬老院”。四是加强专业化建设。建立养老机构院长岗前培训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争取在高等和中职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全面推行养老服务领域社会工作者制度,大力开展养老服务志愿服务活动。

(六)统筹规划,创新发展,建立现代老年产业体系。一是把发展养老服务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制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二是探索推进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探索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索推进“以房养老”办法等。三是着力培育现代老年产业体系。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消费习惯,发展老年食品、旅游、服饰、教育和文化市场;引导企业开发老年保健康复、老年照护、老年住宅、老年公寓、老年社区等服务市场,推进大型宜居社区与新市镇养老设施的公建配套建设;支持老年护理用品、康复辅具、自助设备等老年用品的研究与开发;鼓励中介机构参与老年产业发展,提供评估、咨询和第三方认证等服务。

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老人、惠及子孙的大事。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要按照以人为本、以孝为先的原则,为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不懈努力。

(调研组组长:徐泽洲(黑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调研组成员:王琼(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鄂生(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刘玉辰(中国地震局副局长);罗朝阳(青海省政协副主席);孙勤(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徐乐江(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乌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执笔人:窦玉沛(民政部副部长))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班调研组】  【出处:《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加快建立健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85089.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免责声明】文章采自网友投稿刊登及网络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对文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交流。中国社保网是一个公益性质网站。文章版权永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本文已帮助

最新刊登

1

赞助商链接

猜你喜欢

今日热点

【以案说法】自愿放弃社保,可以吗?

点击排行榜

  • 新闻
  • 观点
  • 政策
  • 案例
  • 知识
  • 办理
  1. 2016事业单位事假、休假、病假的有关政策规定
  2. 2017年上海最新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一览表
  3. 国家医保局: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达93万人次
  4. 社保怎么补交?农村户口的要怎么补交社保费?
  5. 2017年已经到来:社保卡等新规你必须知道
  6. 内蒙古社保卡进度查询
  7. 2016公务员最新级别工资一览表
  8. 个人可以补缴社保吗?个人补缴社保流程
  9. 社保断了需要补交吗?中断之后如何补缴?
  10. 2015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单位缴费比例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