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4月底颁布的一个文件又吸引了人们对养老金政策的关注。
这个名为《关于本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若干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的文件,最为引人瞩目的一点就是将养老金个人账户的规模由缴费基数的11%调整至8%。
实际上,上海市此次下发的文件是2005年国务院政策的执行。2005年末,国务院在总结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发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这项决定明确,企业缴纳的20%份额中3%不再纳入个人账户,而是完全进入社会统筹,个人账户的规模由此前的11%降为企业的个人缴纳的8%。
为确保平稳过渡,各地大多设置了五年的过渡期(2006年1月1日年2010年12月31日)。对过渡期内退休的人员,按新、老计发办法进行比较,新办法低于老办法的,补足其差额;高于老办法的,适当控制增长幅度。
在社会保障研究学者看来,这是在社保制度入不敷出背景下的一个无奈之举。
退休待遇降低
1992年中国采用了现收现付制和积累制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即由企业按照基数缴纳的20%属于社会统筹,用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之前已经退休的职工工资的发放,个人账户部分则用于个人积累。
但是由于养老保险筹集的资金与支付给“老人”的差距越来越大,个人账户中的资金都被用于现行养老金的发放,形成了国家对参保人员的欠账,目前一个公认的数据是空账规模已经高达1.3万亿元以上。
即便将个人账户内资金挪用于现收现付,仍然不能弥补这个缺口,加上近年来企业退休职工的待遇屡次提高,连上海这种财力雄厚的城市也颇感压力。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曾坦言:“社保是上海可持续发展中最头痛的一个大问题。”财政每年都要拿100多亿元用于填补社保基金。
从现有采取的资金筹措方式看,主要包括:扩大社保基金现存规模来缓解养老金支出压力;将个人账户缴存比例从11%降低到8%,以增加统筹账户所能动用的资金规模;将养老保险金进行投资管理,通过增值以缓解养老金支出缺口等三种方式。
这便是上海将个人账户规模从11%降到8%的由来,这项改革对于个人来说,将直接影响个人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水平。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这个部分由参保人员缴费时的缴费工资基数和社会平均工资相关,而另外一部分就是个人账户,参保人每个月所能够领取的钱是其个人账户积累总额度的1/120,每个月额度的多寡取决于个人账户此前积累的规模,所以此次将11%调整为8%将直接影响当前参保人退休后的养老金领取水平。
有专家计算,以一个2003年参保、缴费基数为3000元的参保者为例,个人账户按照8%计算,比原有的11%的模式下每月少领取233元。
即便如此,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步入高潮,需要供养的退休职工越来越多。
“空账”源头
从2005年到现在的六年间,包括延长缴费年限、提高退休年龄等应对方法都被提上了日程。但解铃还须系铃人。
在计划经济时代,职工创造的大部分财富并未以基金形式积累,而是用于国有企业投资扩建。正是因为当年拿走了他们的“必要扣除”,这部分员工退休后不再为养老单独缴费。
正是由于抛弃了本该承担的养老责任,国企改革实现了绝地反击。而这些国企退休人员的养老责任被转嫁到全体养老保险参保人的头上。
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就有不少学者呼吁国有股转让、国有企业收益分红等手段支撑养老保险运行。
2001年曾经出台国有股减持政策。但由于国有股减持上缴社保基金之后,社保基金马上套现,对股市形成了较大冲击,后为决策层所叫停。
2009年决策部门出台国有股转持政策,规定国企上市须将国有股的10%转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有。
但更为重要的来源应是国企分红。相比国外发达国家平均50%的国企红利上缴比重,内地石化、烟草、电力等15家垄断国企的上缴比例只是15%,其“反哺”社会程度仍极为有限。
【出处:凤凰网】
“凤凰周刊:内地社保调整 养老金将大幅降低”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84621.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