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养老金双轨制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话题,包括一些专家在内,都认为国家财政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大包大揽,而对企业职工则实行“缴费型”统筹制度,这是当今社会最大的不公。但这里却忽略了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农民已超过1.1亿。从2009年起,国家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给60岁以上的农民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是每人每月55元,再往前,中央财政对农民养老是零投入。
企业职工对养老金双轨制严重不满,社会舆论也呼吁解决养老金双轨制,却没有考虑到,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都会面临一个逐渐丧失劳动能力的问题,靠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标准,怎么能与城市企业退休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生活相比呢?
这真是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由于城乡差距和大批青壮年外出打工,不少农村老人的养老颇为困窘。媒体曾经报道,陕西太白县王家堎镇89岁的杨德清夫妇只有一个女儿还外出打工,每月能拿到80元养老金,再加上100元低保等,每月只有360元收入。他们每天省吃俭用,已经6年没吃肉了。八旬老人6年不闻肉味,看似极端个案,在城里人看来甚至不可理喻,但它却是活生生的现实,凸显农村养老问题的艰巨和棘手。
毋庸讳言,我国空巢老人的问题已日益显现,较之发达国家,具有老化速度快、人口规模大、孤独老人增多等明显特点。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较之城镇,潜伏着更大的隐患社会保障不足,子女赡养能力又不够,很多时候只能听天由命。像杨德清老两口,360元的月收入勉强糊口,一旦生病,其生活立马就要陷入绝境。
也许有人会认为,农民拥有土地。但土地自己并不会产出,在现存土地、户籍以及粮食安全制度的约束下,农民的宅基地是不可自由转让的“集体土地”,政府征占农地给予农民的补贴也不多,农民种粮又基本不赚钱,在城市打工还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所以说,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养老金制度,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亏欠最多。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锡锌一直关注养老制度问题,他曾表示,“现在的养老制度主要是用于城镇居民的,农民由于传统一直存在的城乡分割局面,在公共资源支出的分配上存在着巨大的不公平”,这种状况使得我国农村养老状况甚至不如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
事实上,现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不到农民工总量的六分之一,并存在参保率低、缴费水平低、退保率高等问题。那么等这些进城务工者老了之后,养老的钱从何而来?
因此,对过亿农民的养老问题,再不能置若罔闻了。首先,我国的社保制度安排需与“未富先老”的国情相匹配,在财政预算上尽量向农村养老这口干涸的池塘多注水。其次,在传统家庭赡养功能萎缩的情形下,应尽快发展社会化养老模式,同时通过种种政策优惠,引导社会慈善资金进入农村养老领域,形成一种养老多元支撑的社会保障体系,如此,才可望解决过亿农民的养老问题。
【出处:上海金融报】
“不能对亿万农民养老置若罔闻”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80380.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