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用职业成就感吸引青年做公务员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适当提高基层干部待遇”。联系到最近媒体上关于公务员待遇的各种讨论,上述表述对基层公务员群体的呼声给出了明确回应。基层公务员群体中有不少年轻人,对很多人来说,做公务员也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他们对这份工作是否满意,间接影响到基层治理是否能取得好的成效。
2015年度北京市公务员考试成功报名2.6万余人,比前几年五六万的数字下降了一半多。公务员考试热的降温,被认为是报考回归“理性”的表现。过去很多年轻人愿意报考公务员,原因之一是公务员职业稳定性高、福利保障健全。现在报名人数有所减少,放在“八项规定”、“反四风”的背景下,有人推论其中一大原因,是从福利待遇上看,公务员的吸引力似乎没那么强了。
但是,不能就此说报考者“理性”了。一份职业是否吸引人,福利待遇当然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如果把职业的吸引力上升为职业成就感,那么福利待遇就不是唯一因素了。吸引优秀人才、精英分子加入公务员队伍,是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努力做的事情。可是,并不是给公务员的薪水开得越高,政府的行政水平就越高。一方面,纳税人希望维持公务员队伍的薪酬开支在合理的水平;另一方面,就像很多职业一样,求职者是否选择公务员岗位,同样看重其是否合乎自己的志趣。
90后已成为公务员报考群体的主要力量,他们对职业成就感的要求,可能远远高于父辈。90后从物质财富相对丰富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他们对职业收入必然有一定诉求。不过,如果一份职业不能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甚至与其志趣相违背,恐怕就不会有太大吸引力。
“体制化”如果继续是公务员职业的标签,就可能不利于基层吸纳人才。在201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申论(地市级)试题中,就举了青年公务员被“体制化”的例子:“小邹”甚至连血压、血脂也与周围的同事趋同,“工作节奏是50岁以上人的节奏”。90后大学生从思想自由、氛围活泼的大学校园出来,很容易在进入机关单位工作初期,感到不适应。在过去,机关更多强调的是让年轻人跟上“大院里”的工作节奏与职业氛围,现在则有必要思考如何让机关更包容年轻人,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优秀年轻人报考公务员,如果只看到他们冲着职业稳定性的一面,那就太小看他们了。不乏有年轻人真正抱着为社会服务的理想,希望通过公务员的身份实现自身价值。如果说“升官发财”是腐化官员的庸俗心态,那么,官升得是否有助于实现理想,财来得是否符合自己作出的贡献,是许多年轻公务员评判这份职业是否“有前途”的标准。机关应当给年轻人提供表达意见的空间,让他们在成长进步中感受到为之服务的价值,这是提高物质待遇之外的精神激励。
不可否认,政府机关的工作较为严谨,有些时候会给年轻人带来“循规蹈矩”的印象。然而,公共服务工作并不天然就细碎、繁琐,它完全可以具有活力,也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年轻人的创造精神。提高基层机关的行政水平,吸引并留住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在适度提高物质待遇的同时,也应为年轻人提供一片施展才华的乐土,让他们获得属于自己的职业成就。
“如何吸引优秀年轻人报考公务员”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75273.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